中國餐飲業(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20日訊】一則關於社會保險的法律解釋引發了「全民強制社保」的網路熱議,話題源頭是最高法於8月1日發布的一則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其中提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論以何種形式約定不繳社保,法院應當認定該約定或者承諾無效。(解釋將從9月1日起施行)因此,許多解讀者都認為,既然任何「自願放棄社保」的約定均無效,那用人單位出於合規考量,就必須給員工繳納社保,也就衍生出了「強制社保」的結果。這類解讀自然被官方批評是「誤導公眾、製造混亂」,因為中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繳納社保本就具有強制性。但顯然有關的擔憂也並非「狼來了」,例如已有上海包子鋪打出新招聘,只要60歲以上的店員,因為「自帶退休金,無需繳納社保」。
長期以來,中國的勞動者和用人方之間就普遍存在著「不繳社保」的情況,而這也成了雙方之間可彈性磋商的砝碼——不繳社保就多給點現錢,繳納社保就少給點工資,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但強制社保的推行,意味著這些社會領域的靈活性消失了,以至於出現「就業者面臨收入下降、失業風險」、「激勵老年人再就業年輕人啃老」等擔憂。當然,也有聲音指出,強制社保的規定其實早已存在,如今是要求從「寬鬆執行」轉向「剛性落實」,作為一種必要的兜底保障,它有利於勞動者的長遠福利。但很快網民對於社保問題的討論就進入了第二階段,假設「強制社保」真的很必要,那現有的社保制度本身,真的划算嗎?足夠公平嗎?
在微博、知乎等平臺流傳著許多「自費買社保是否划算」的帖子,人們得出的結論幾乎一致:社保(涵蓋五險)中的養老保險存在著繳費限制、領取限制、類型差異、地區差異等,再疊加中國已出現的養老金虧空、經濟衰退風險等,算來算去,雖不能簡單地稱之為「龐氏騙局」,但其收益性的確不容樂觀,甚至比不上一些低風險的穩健理財方式。當然,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當下的社保制度本身就存在嚴重不公,而養老金更是長期以來都在積累民怨。在「雙軌制」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無需繳納養老保險,退休金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而普通企業職工則需自行參保,待遇更低。為了合理化制度差異,官方還創造了「視同繳費年限」這一概念,但它不僅埋下了諸多歷史遺留問題,也違背了平等原則,有人就問道:「某人補繳40年的個人社保費用才能獲得與某領導同等的養老金待遇,這公平嗎?」
除此之外,國家財政對於不同群體的養老補貼也存在巨大差異。廣大農民群體不僅被排除在「視同繳費年限」之外,而且基礎養老金水平極低,往往只有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的零頭,這也讓他們成為了「被遺忘的群體」。早在2014年,就有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全國城鄉人均養老金水平相差24倍。如今在並軌改革十年之後,城鄉之間、體制內外的養老金巨大差距依然存在,是兩種國民待遇的延續,是對城鄉二元結構的固化。2025年3月,總理李強宣布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月最低標準提高人民幣20元,個別地區農民的每月養老收入因此大漲14%,引部分網友調侃「表面施恩實則羞辱」。財新網就在一文中直白的點破了這種制度性不公——「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現收現付主導的職工養老體系的實質是鄉村父母撫養的子女進城工作,給城裡的退休職工養老。」
此外,隨著中國邁入人口負增長和低生育率陷阱,年輕一代面臨的負擔也愈發沈重。近年來已有媒體報導稱,一些年輕人選擇斷繳社保,因為「生活壓力大、看不到未來」,同時也「不信任社保的回報與意義」。而微信作者彭遠文則表示,中國社保繳存比例過高,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池塘裡的水越來越淺了,抽水機抽得越來越急了」、「因為制度先天不合理,所以強制才有問題,制度執行越嚴格,問題就越嚴重」。也難怪有人最近將強制社保比喻為「收入稅」,因為它暫時只是讓人看到了強制與負擔。誠如網友所言「年輕人一開始發現到老保障不了老年生活,後來才發現延長退休後活不到保險兌現,再後來才意識現在的社保實際上是一種稅!」
澳洲華人女性楊蘭蘭(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本週,發生在澳洲的一起豪車交通事故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一名年僅23歲的華人女性楊蘭蘭駕駛勞斯萊斯迎面撞上了一輛奔馳車,導致對方受到重傷。有報導稱,楊蘭蘭非常富有並擁有其他豪車。於是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大量與楊蘭蘭有關的傳言,且大都說她是一名「天龍人」、「貪二代」,甚至可能是「紅二/三代」(因為名字是ABB組合),巨額財富或來源不明、來路不正。其中也有一些誇張的謠言,例如說楊蘭蘭被天價保釋,金額高達7000萬澳元(相當於4億元人民幣),例如說楊蘭蘭賬戶上擁有2700億澳元存款(約1.35萬億人民幣)。而「楊蘭蘭」一詞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相關搜索包括「楊蘭蘭是誰」、「楊蘭蘭是誰的後代」等。
當然,楊蘭蘭本身的舉止神秘也加劇了人們的猜忌,澳媒還發現楊蘭蘭的身份相當可疑,無社交媒體、無註冊企業,甚至沒有領英個人資料,是沒有數字痕跡的「透明人」,這在網路時代非常罕見。也有人認為,楊蘭蘭或許並非什麼「天龍人」,只是因為近年有大量通過不正當手段積累的巨額財富被轉移至海外,成為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她的奢靡生活因此格外扎眼,進而成為人們新的懷疑焦點。諷刺的是,中國現行規定限制每個公民每年購匯額度為5萬美元,最近甚至要求單筆向境外匯款超過5000元人民幣就要核實匯款人身份。有網友調侃「財富可以低調,但不能神秘得像一場行為藝術」。與此同時,楊蘭蘭開始在牆內網際網路上消失,相關微博話題及多篇微信文章遭到屏蔽,網路審查力度遠遠超過了李欣X(被網暴的大連工業大學女生)、董襲瑩以及楊X媛(武大圖書館爭議事件女方)等熱點事件的主角。最終她也被送進了裝有海量敏感詞的信息黑箱裡,而這恰暴露出一種弔詭:畢竟在中國,「不可言說之人」本身就享有不容觸碰的信息特權。
来源:中國數字時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