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神秘人說江澤民和喬石「水土不服」。(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2012年,喬石出版《喬石談民主與法制》,書中收錄了喬石在1985年至1998年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人們議論紛紛,有媒體質疑這位「六四」關鍵當事人為何避談那段敏感歷史,隻字不提。喬石的沉默背後隱藏著什麼?
「政壇全才」喬石 是江澤民的資深上級
喬石原名蔣志彤,浙江定海人。他的政治履歷在中共黨內不容小覷,從1940年在上海幹地下黨,就展現出過人的政治才能。作為同濟大學地下黨總支部書記,上海地下黨學委總交通等職,年輕的喬石已經是江澤民作為交大學生的「線報上級」——這段早期的上下級關係,為日後兩人的政治恩怨埋下了伏筆。
49年後,喬石的政治生涯開了掛,從技術工作轉入政壇,在中聯辦幹了19年竄升至副部長;1983年身兼中辦主任和中組部部長兩職,成為胡耀邦的得力幹將;1985年國安處長俞強生叛逃美國,將大量機密情報洩露給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包括中國在美國潛伏的間諜名單。事件引發政法系統震盪,原政法委主任陳丕顯受牽連被撤職,喬石得以進入政治局,主掌政法大權;兩年時間,1987年十三大後喬石已身兼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和中央政法委書記數職於一身。
用今天的話說,喬石相當於同時擔任「賀國強+周永康+何勇」的職務,這種權力集中度在中共黨內絕無僅有!在他的經歷中,凡中共高層重要職位,從外聯、中樞、組織、政法、行政、立法、政法等部門他都幹了個遍,尤其是從1985年到1998年,在長達13年的時間裡,喬石都是全國政法系統最高長官,掌握著黨內最敏感的「刀把子」。所以喬石的新書題為《民主與法制》與他「政法一把手」的經歷契合。不過,喬石的政歷也讓他週身氣場漫著一股殺伐氣。
六四風雲 命運的分水嶺
鄧小平提拔江澤民。(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暴,徹底改變了中共政壇的格局,也成為喬石政治生涯的轉折點。鄧小平原先的接班人團隊是以胡耀邦和趙紫陽為主的改革派陣營,但隨著胡耀邦在1987年被迫辭職、趙紫陽又在1989年下臺,這套接班人團隊已徹底毀滅。當時總書記寶座空虛,黨內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據海外媒體披露,當時的權力博弈相當複雜。李鵬雖然積極表現想要接班,但鄧小平對這位「左傾」總理並不放心,認為他不懂經濟,不適合在那個敏感時刻執掌大權。老謀深算鄧小平,他的第一人選,正是當時權重一時的喬石。
喬石政法出身、治安與司法領域的長時間執掌,使其具備政治鬥爭中的強硬手腕,這在一定程度上被鄧視為是應對「六四」後複雜局勢的金剛級保障。
1989年6月的一個深夜,據說鄧小平親自給喬石打了一個電話,通話時間長達一個多小時。電話內容外界無從得知,但據接近消息源的人透露,鄧在電話中詢問了喬石對接任總書記的態度。第二天,喬石的回覆讓鄧小平改變了主意。喬石答了什麼?是拒絕還是他的回答讓鄧心生不滿?這個神秘電話的具體內容,成為了政治觀察家們永遠的猜測對象,當然也將是永遠的謎。
然而歷史就是如此弔詭。無論是喬石主動推辭,還是其他元老反對,抑或鄧小平又擔心喬石政法出身「殺伐氣太重」不適合?還是鑒於當時的國際國內氛圍,總之喬石最終與總書記寶座失之交臂。鄧小平轉而從上海提拔上來江澤民,同時從西藏提拔胡錦濤進入常委,為大陸政壇格局敲定了此後十多年的基調。
據多方資料和傳聞顯示,江澤民上位過程與中共元老李先念的助力有關。六四後,江澤民剛接觸中共最高層權力時,面對複雜的黨內派系和平衡局面,積極向李先念政治獻媚。關乎江澤民上位,李先念不僅在公開場合支持,還在私底下通過推薦、提名等方式為江澤民鋪路。據傳,李先念是江澤民獲得總書記職務的重要提名者,還在黨內勸說陳雲等元老出面支持江澤民,這一系列舉動顯然帶有為江拉攏支持的成分。
江澤民怎麼巴結上李先念的?
李先念助力江澤民上位。(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政壇上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規律,凡是對下級對民眾越狠的人越是巴結上級。其實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表現都是為了達到同一目的——掌握更大的權力、控制更廣的地盤。
江澤民曾任上海市市長,有著得天獨厚的上爬優勢,因為中共大佬都喜歡到上海休養。江澤民要上北京覲見這些人,求爺爺告奶奶也不容易見上一面,這送上門來的好機會江又怎肯放過。江澤民溜須拍馬也尤為用心專注。
鄧小平在1986年12月30日發表了「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講話,公開宣示對胡耀邦「反自由化不力」的不滿,中央倒胡的氣味愈來愈濃。剛好就在這年冬季,李先念又來上海住在賓館裡。一天晚上李召見了江澤民,並且一起吃了飯,席間無意中提到那天過生日。雖說江澤民當上海市長兩年後,上海人就發生了「菜籃子」危機,可中央幾位大老們的生日江都牢記心中。江澤民邊吃心裡邊納悶,李先念的生日他背得滾瓜爛熟的,明明是「1909年6月23日」,怎麼在冬天過起生日來了。
當時中國還沒有「包二奶」這個詞彙,但如《毛澤東的私人醫生》中所記載的高級幹部的生活作風問題卻非常普遍。李先念自然也不例外。他在上海有個小老婆,是護士出身,不但對李體貼周到,還為李生了個兒子。
江澤民明白了,原來不是李先念的小老婆過生日就是小兒子過生日。江澤民當然知道這份禮非送不可,誰都知道「枕邊風」最硬,尤其是「偏門風」更硬。江澤民本來是為了胡耀邦那事來的,沒想到又出了這麼件事。他壓住自己的懊惱情緒,邊吃飯邊小心翼翼地打探李先念對胡耀邦的看法,當他聽明白李的態度後,馬上態度誠懇地表示李老的話使自己終生受益,自己堅決按照李老的指示辦。李先念大悅。飯後江澤民不敢久留,因為還有一件「天大的事」沒有辦。
當司機送江回家後,問他還有什麼事情可辦,江說沒有了,讓他回家。望著車子漸遠,江料定司機不會再看到他,連家門也沒進,立即偷偷出去買了一個大蛋糕。江未帶任何人,自己坐出租車再次去賓館。這時李先念正在接見別人,警衛看見江又來了,好心叫他進去,江搖搖頭,恭立在門口。不巧的是那天天氣寒冷還飄著雪花,而江澤民歷來車接車送,第一次去只穿了一件薄大衣,而第二次沒想到會在外面站那麼久,所以凍得哆哆嗦嗦。警衛看江凍成這樣子,多次叫他進去,江只是笑笑一言不發。江知道這樣更能討得李先念和他的小妾對自己的好感。手提著蛋糕的江站了整整四個小時,被接見的人還是沒走,江後來在警衛的多次勸說下,只好把蛋糕留下,失望地回去了。
李先念的訪客走後,警衛把蛋糕送進去並說江在外面恭恭敬敬站了數小時之久。李先念一時感動得不行,連聲說:「小江不錯,現在這種人很少啦!」事實上,類似這樣的付出最終使江澤民在「六四」前夕得到了最大的回報,江後來替代趙紫陽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中南海密不外傳的「姓名學」、「政治觀相學」
關於喬石失去總書記位置,民間流傳著一個頗為有意思的玄學說法。據說政治老人們背地裡竊竊私語說,如果共產黨是國民黨,喬石說不定就成功了。這話實乃膽大包天,具體啥意思?
這個說法的邏輯竟然是這樣的:國民黨屬土,共產黨屬水。國民黨歷史上名字帶「土」的如孫中山、蔣介石都做了老大,而名字帶「水」的汪精衛就翻了船。
反觀共產黨這邊,凡是名字帶水或盛水的,如毛澤東、鄧小平(平與瓶諧音,瓶可裝水)、江澤民、胡錦濤(當時還是儲君)都順風順水;而與水不合的,如王明(日月結構)、張聞天(日月行天)、胡耀邦、趙紫陽,包括華國鋒都落了馬。華國鋒名字中有「鋒」字,而「鋒」代表雞冠,雞遇水就成「落湯雞」,果然華國鋒也從政壇上掉下。
喬石名字有「石」,石生於土,土性太重,所以與總書記無緣。
更加玄妙的是,據說當年中南海有一位極為神秘的相面師,長期暗中為多位中共高層領導「面相」卜算仕途。在那個權力高度密集且戒備森嚴的核心機密地帶,這位相面師堪稱活在中南海的「影子裡」,他通過面相、手相甚至五行命理,為重量級人物預測未來的運勢和權力走向,並留下了非公開的斷語。
關於喬石,神秘人評價說:「喬石面相貴重,骨相堅厚,是位命中注定得權之人,但眉間有『煞氣』,雖有權位,難保終局,命中多波折且難以稱霸終身。」
反觀江澤民,神秘人評價其為「肥頭大耳」,面相並不出眾,但有運勢,坊間甚至傳言這位相面師在江澤民剛剛被提名總書記時,私下向某些元老透露過這番「面相預言」,為江澤民的登頂背書。
更離奇的是,這位相面師據說還曾指出,江澤民的「水相」克制喬石的「土相」,藉此暗示兩人在權力鬥爭中水土不服的深層原因。
江喬不睦「水土不服」?權力棋局的必然?
江澤民與喬石的關係就注定不會融洽。兩人的矛盾似乎「歷史悠久」。
首先是歷史恩怨,早在上海求學時期,兩人就因為對學運鬥爭的不同見解而不對脾氣;其次是資歷差距,喬石長期在中央核心部門工作,1987年就是政治局常委,而江澤民1989年進京時不過是政治局委員,兩人的黨內資歷差距懸殊;再次是路線分歧。江澤民在上海主政時相對圓滑保守,而喬石在北京主抓政法刀把子,兩人風格存在明顯差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制衡。喬石掌握政法大權長達13年,在黨內根基深厚,這讓初來乍到的江澤民頗為忌憚。
江澤民有恐懼清單 喬石手握黑檔案
據趙紫陽的回憶錄暗示,江澤民上臺後曾列出一個私人「監控清單」,上面有六個人的名字,喬石排在第一位。江澤民為什麼如此忌憚?
據說喬石手中掌握著一些「特殊材料」,這些材料足以影響高層的政治格局。有傳聞稱,喬石曾考慮將這些材料呈報給鄧小平,但最終選擇了沉默。這些所謂的「黑檔案」究竟包含什麼內容?然而不難想像,作為長期執掌政法和國安系統的關鍵人物,喬石確實掌握著大量敏感信息。是早年上海地下工作時期的舊帳,還是後來政治鬥爭中的秘密?對外界至今仍是個謎。
流傳範圍極廣的傳聞有三個:一是江在1998年十五大召開前以年齡原因逼退喬石;二是喬石是常委中唯一一個和江拍桌子對吵的人,相比之下,「木匠李」對江的抵制則是消極抵制;三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因為初期江態度不積極,鄧不滿,又開始端詳喬石,喬石也積極響應鄧的眼神,據說這個舉動令江頗為不爽。
1992年鄧小平南巡期間,的確有這麼個鮮為人知的「南巡險些翻車」插曲:當鄧小平在深圳對江澤民的改革力度表示不滿時,曾當著眾人的面誇讚喬石「思想解放,敢於創新」。這句話讓當時陪同的江澤民臉色大變,據說當晚就連夜給北京打了幾個電話。第二天,喬石突然因「身體不適」提前返回北京,錯過了南巡的關鍵時刻。
1990年代初期,在中南海的政治局會議上,經常出現這樣奇特的場面:江澤民發言時,喬石總是面無表情地低頭記筆記;而喬石發言時,江澤民則頻繁看表。這種微妙的肢體語言,讓在場的其他常委都感到了緊張的氛圍。有工作人員私下議論,兩人之間的「冷戰」比外界想像的更加激烈。還真是應了「水土不服」之說。
單刀赴會:1998年的政治角力
關於兩人關係的傳聞在北京政治圈流傳甚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十五大前的那場「家宴談判」。
據說為了逼退喬石,江澤民放下身段主動邀請對方到家中會談。江做了兩手準備:談得通皆大歡喜,談不通就來硬的,甚至重新調整了周邊警衛部署。更有傳聞說,喬石作為長期執掌國安系統的老手,對江的行動早已掌握,卻要效仿關雲長「單刀赴會」。
關於這次著名的「家宴談判」,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江澤民特意安排了喬石愛吃的浙江菜,包括一道著名的「定海白切雞」(喬石的家鄉菜)。但喬石一口都沒有動,只是靜靜地聽江澤民說話。整場宴會持續了三個小時,兩人的對話內容當然也是中南海的機密。
「家宴」後,喬石同意退出核心權力圈,政壇老將從此淡出了政治舞臺中心。1998年3月喬石退休結束政治生涯,於2015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1歲。
一本「永遠不會出版」的回憶錄
有消息稱,喬石晚年曾秘密撰寫回憶錄,詳細記錄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關鍵時刻,特別是1989年的那段經歷。但這本回憶錄據說被家人鎖在保險櫃裡,按照喬石的遺願,要等到「時機成熟」才能面世。那麼什麼時候才是「時機成熟」?這本神秘回憶錄又會揭露哪些驚人內幕?
不管怎樣,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喬石在2012年公開出版的《喬石談民主與法制》中避而不談六四,原來,真正的秘密,都在那本尚未面世的回憶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