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會議引起全球矚目(公有領域/金濤拍暗)
【看中國2025年8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金言綜合報導)8月的北戴河會議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這場被外界稱為「夏都會議」的非正式聚會,雖然官方媒體一貫低調處理,但坊間傳聞卻如潮水般湧來。據前內蒙官員、時評人杜文從可靠渠道獲取的消息,今年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便是敲定2027年中共二十一大的部分高層人事布局,其中包括習近平的「接班人序列」。然而,隨著北京政壇高層異動頻現,習派三大員的核心副手頻繁調離,外界對權力重組高度關注。而據美國前情報高官公開示警,暗示三大潛在接班人已現端倪。
北戴河會議
北戴河會議自毛澤東時代起,便是中共高層「休假式辦公」的重要場所。表面上是避暑休閑,實則往往涉及重大戰略決策和人事調整。2025年的會議尤為特殊:一方面,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率高企等問題積重難返;另一方面,國際形勢緊張,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外交部長秦剛被免職、國防部長李尚福消失等事件餘波未平。杜文在節目中指出,這些亂象讓黨內元老們憂心忡忡,他們通過北戴河平臺,向現任領導層施壓,強調「不能再亂了」。據傳,會議前夕,元老們在北京郊區先行開會,形成共識後選派代表前往北戴河面見習近平等高層。這場「一天面會」直指政治、經濟、社會動盪的根源,習近平據說表達了不滿,將問題歸咎於前三任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留下的「爛攤子」。
接班人序列:四梯次布局與習近平的「雙重考量」
在這一背景下,杜文披露的「接班人序列」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將序列分為四個梯次:1號丁薛祥(潛在總書記接班人)、2號陳吉寧(潛在總理接班人)、3號張國清(黑馬式人物,或接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4號李書磊(意識形態掌門人,或接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這一序列並非官方確認,而是基於杜文從黨內渠道獲取的「小道消息」和邏輯分析。杜文強調,這些人選體現了習近平「忠誠優先、年輕化、專業化」的用人導向,同時也反映了黨內派系平衡的微妙博弈。杜文分析,這一序列是習近平「接班梯隊」和「輿論陣地」雙重考量的產物:既要培養可靠的年輕高層接續執政,又要牢牢掌控意識形態方向。然而,近期國際情報示警和高層異動,為這一序列蒙上陰影。
國際示警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於2025年6月26日在X平臺發文,警告中共正發生權力更迭,呼籲密切關注中共核心成員尤其是政府和國家安全部門官員的信心喪失。他配發的圖片暗示丁薛祥、陳吉寧和張又俠可能成為新領導核心,丁為黨魁、陳為總理、張又俠為軍委主席。弗林作為退役陸軍中將、國防情報局前局長,其爆料被認為具有較高準確性。美國前駐百慕大總領事格雷戈裡.W.斯雷頓(Gregory W.Slayton)在2025年6月28日《紐約郵報》專文中進一步細數習近平下臺跡象:數十名擁護習的軍隊高層被清洗或離奇去世,軍方實際掌控者為張又俠;習近平健康不佳,可能在8月四中全會卸任或僅任象徵性職務;習父紀念館棄用「習仲勛」館名;習近平曾兩週「消失」,官媒異常疏忽其頭銜。這些示警與杜文的黨內消息交織,勾勒出中南海政局的動盪。
3號接班人:張國清——軍工黑馬的戰略價值
杜文將張國清稱為「3號接班人」,並形容其為「政壇黑馬」,其快速崛起令人側目。張國清生於1964年9月,現年60歲,是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杜文透露,北戴河會議上,李強表示無意連任總理,也不想轉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於是張國清進入視野。據傳,張將在二十一大上進入政治局常委,出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一個被杜文戲稱為「老人院」的職位,但對習近平而言「穩妥」。張的背景極具特色:早年畢業於長春理工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主攻電子工程和國際貿易,後進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工業集團),一干20年,從項目經理升至總經理,被譽為「兵工少帥」。杜文特別提到,張在中東負責對伊朗、伊拉克的武器貿易,積累了軍工和外交經驗,其「口才極佳、善於忽悠」的特質使他在軍工圈名聲鵲起。杜文調侃,儘管中國坦克裝甲車在伊拉克戰爭中被美軍「砍瓜切菜」,但張的軍火推銷能力無疑為其仕途加分。
習近平上臺後推動「軍民融合」,張的軍工背景契合需求。2013年,張轉入政壇,任重慶市委副書記,後歷任重慶市長、天津市長、遼寧省委書記。杜文強調,張在重慶時期協助整頓孫政才勢力,向習近平提供關鍵舉報線索,贏得信任。他在天津推動經濟轉型,在遼寧整頓吏治,展現了「聽話和執行力」。杜文分析,張的快速晉升源於「忠誠+專業」:無派系背景,被視為「白紙」,易於操控;2025年2月,張取代丁學祥出席巴黎AI峰會,被解讀為習近平有意抬升其國際形象,同時敲打其他潛在接班人。杜文補充,張雖白髮最多,但作為最年輕的政局委員之一,2027年63歲的年齡正好卡在接班窗口。他在軍工、地方治理和經濟管理領域的跨界經驗,使其成為習近平在工業和經濟領域的「得力干將」。杜文認為,張的「黑馬」特質不僅在於個人能力,更因其與習近平的高度綁定,未來或在權力布局中扮演「穩定器」角色,防範黨內異見勢力抬頭。
4號接班人:李書磊——意識形態沙皇的理論擔當
李書磊被杜文定位為「4號接班人」,潛在接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分管黨群和意識形態。生於1964年,現年61歲,李是北大神童,14歲考入北大,獲文學碩士和博士。杜文讚其「學術功底紮實」,是少見的「學者型官員」。1989年起,李在中央黨校任教,2008年被時任校長習近平提拔為副校長,成為習的「筆桿子」,參與起草重要講話稿。杜文特別指出,李的仕途如「快車道」:2014年任福建宣傳部長,策劃習近平在閩工作系列報導;2015年調北京紀委書記,2017年進中紀委,2020年回黨校任常務副校長,2022年二十大上成為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杜文強調,李跨理論、地方、紀檢、宣傳多領域,體現了習近平「五湖四海」歷練的意圖。
杜文分析,李的獨特價值在於意識形態掌控。習近平視「意識形態安全」為政權生命線,李以理論見長,曾批評官場「黨八股」,卻上位後利用「官話」引導輿論,杜文稱此為「政治的詭譎」。李非習同鄉舊部,但被視為「心腹智囊」,在黨校期間為習起草講話,主導福建日報報導,梳理「習思想精華」。杜文透露,李曾建議習近平在二十大前調整黨內鬥爭策略,分兩步清除權貴路線影響,獲習採納,凸顯其戰略謀劃能力。相比前中宣部長黃坤明,李更年輕、理論更強,符合習近平對宣傳系統「守正創新」的需求。杜文認為,李入常將確保「黨魂」不丟,統籌書記處日常工作,直接領導宣傳戰線,成為習近平在常委中的「筆桿子和耳目」。杜文補充,李的忠誠無可挑剔,其學者氣質和宣傳策劃能力,或在未來意識形態戰中玩出「新花樣」,鞏固習路線。
陳吉寧的總理前景與複雜背景爭議
對於陳吉寧接任總理,杜文與時評人李沐陽觀點有分歧。杜文預測陳為2號接班人,基於其跨界經驗(清華校長、環保部長、北京市長、上海市委書記)和習近平信任。陳近期頻會外國領導人,如越南總理範明政、法國國民議會議長皮韋,顯示地位上升。然而,李沐陽指出,陳身具清華幫、福建幫(與蔡奇合作)、上海幫三重色彩,若習近平失勢,陳能否獲張又俠、溫家寶等「真掌權者」信任存疑。網上觀點激烈,認為陳「不可能入常」。杜文則認為,陳的專業化背景符合經濟接班需求,但「書生氣」或成短板。
軍方變局與張又俠的強勢崛起
軍方動態是關鍵。弗林和斯雷頓均指出,習近平對軍隊失控,張又俠完全主掌軍權。習原本用苗華、何衛東看管軍隊,反腐清洗張派人馬,結果遭反擊:苗華6月被免軍委委員,何衛東3月涉貪被查下落不明。現存高級將領均倒向張又俠。杜文分析,弗林帖子中的三人組包括張又俠,意料之中,標誌著北戴河會議或成轉折點。張又俠的崛起可能顛覆杜文原有序列,汪洋、胡春華等團派人選也可能因元老支持浮出。
習派副手調離:中南海權力重組信號
近期高層異動佐證失勢傳聞。最近一個月,習近平三大心腹(蔡奇、王小洪、何立峰)的副手接連調離中南海:蔡奇副手蔡淑敏卸任國工委副書記,鄒曉東調離;公安部部長助理胡彬郴調江蘇副省長;中共中央財辦副主任楊蔭凱調地方組織部長。4月中組部長李干傑調統戰部,石泰峰接任。在四中全會前夕,習福建幫副手調離,釋放強烈信號。杜文補充,丁薛祥出席巴黎AI峰會,被解讀為習「鍍金」丁,但張又俠反對丁接班,團派力薦汪洋或胡春華,最終人選將是各派博弈結果。
後習時代的隱現與未來不確定性
根據杜文分析與國際示警,習近平的「雙重考量」正面臨挑戰。原有序列(丁、陳、張國清、李)體現習布局,但張又俠崛起和元老施壓或重塑格局。斯雷頓提及汪洋作為溫和派繼任者,獲張又俠和元老支持,暗示「後習時代」或已開啟。杜文警示,習健康、經濟失敗、軍方異動成凶兆。若元老如曾慶紅、張德江施壓,「新老交替」加速,序列或成泡影。
中南海的「夏都博弈」,牽動全球目光。是否進入「後習時代」?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