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蘭事件 中共權貴如何用8天轉走12億美元(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08-11 13: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楊蘭蘭
楊蘭蘭。(圖片來源: 合成圖 fuyin/看中國)

出租車司機的話題腐敗治國與腐敗亡國

2023年在中國的一個小鎮上,遇到一位年輕的出租車司機,他一邊開車一邊和我聊天,那時候疫情剛剛放開,他和我說起,這個小鎮上,疫情期間,有的老人受不了監獄式的封控,就上吊自殺了,也有的是用別的方式,還真不少呢?因為他是出租車司機,所以知道的事真不少。

然後他又和我聊起他翻牆看到的消息,他看到的一篇文章說:如果中國的老百姓知道了中共的高官,在國外有多少錢,會起來造反的。我還沒太相信,心想再多還能多到哪裡去?那就是幾百個億,最多上千個億唄。

不過最近爆出來的楊瀾瀾事件,這是讓我大開眼界,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一個小女孩的存款,不是百億也不是千億而是萬億人民幣。

而這可能只是她或者她的家族,一個籃子裡的錢,他或許還有多個裝錢的籃子,具體多少,沒人知道。而且就目前為止,全世界都不知道楊瀾瀾是誰?而楊蘭蘭們的巨額資金又是如何「合法」轉出的呢?今天給大家揭曉。

楊蘭蘭照相館一場車禍撞出的巨大疑問

在2025年的澳大利亞,一樁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卻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讓一個隱形的中國富豪圈輪廓浮現水面。

7月27日凌晨,悉尼東郊街頭,一輛價值百萬澳元的勞斯萊斯逆行,迎頭撞上一輛奔馳。奔馳司機重傷入院,而駕駛勞斯萊斯的23歲華裔女子楊蘭蘭卻毫髮無傷。當警方要求她接受酒精測試時,她居然拒絕,態度頗有「你知道我爸是誰」的氣勢。

查無此人 卻富可敵國

事發後,澳洲媒體試圖挖掘她的背景,卻一無所獲:沒有社交媒體帳號、沒有公司註冊記錄、沒有房產登記資料,彷彿她是從空氣中憑空生成的。然而,網路傳聞卻將她描繪成一位擁有2000多億澳元資產、交納7000萬澳元保釋金的超級富豪。雖然這些數字無法證實,但可以確定的是——她的財力和背景,並非普通移民家庭可比。

更耐人尋味的是,據傳楊蘭蘭涉足澳中鐵礦貿易,這個規模高達1700億澳元的產業,涉及澳洲三分之一的鐵礦出口,對中國鋼鐵生產舉足輕重。而她的名字,卻在澳洲的公開商業檔案中完全消失。這種「財大氣粗卻人間蒸發」的現象,對於一個資訊公開的民主國家來說,十分反常。

被車禍撞出的「隱形富豪」

7月27日的車禍,意外讓楊蘭蘭這位潛水多年的紅色富豪浮出水面。更引人深思的是,事件引發的網路封鎖與跨國壓力,有知乎用戶爆料她與中鋼集團關係密切,帖文旋即被刪,甚至被警察上門「詢問」。在中國的實名制環境下,這很可能是通過家屬施壓,而非真正的澳洲警方行動。

如果這一切屬實,則意味著這個23歲的女子,既能駕駛豪車橫衝直撞,又能讓中國與澳洲的媒體、政府都三緘其口;既能隱身於現代信息社會的數據洪流之外,又能將巨額資金合法轉入西方銀行體系。這不是財富自由,而是權力與金錢交織出的「紅色特權」。

達爾文港 紅色資本與政治沉默

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租下澳大利亞戰略要地達爾文港99年,已經引發安全爭議。如今,當中國軍艦進入澳洲東部經濟海域時,工黨政府和總理阿爾巴尼斯幾乎噤聲。輿論不禁懷疑,這種沉默是否與某些紅色資本在澳洲的巨額投資有關,比如楊蘭蘭這樣的「隱形富豪」。

澳洲:南半球的「半個殖民地」?

近十年來,中國資本在澳洲的滲透早已不限於礦業。從政治捐款、大學學費,到房地產收購、基礎設施租賃,紅色資金無孔不入。

這樣的背景下,「誰擁有多少錢」不重要,更在於「錢背後是誰」。如果數以千億澳元計的紅色資本在澳洲運作,它就不僅是一筆財富,而是一種長期影響政策的地緣政治武器。

車禍只是序曲

8月15日是楊蘭蘭的出庭日期。有人認為她不會現身,畢竟這場戲的真正觀眾並不在法庭,而在北京與堪培拉之間的密室。這場車禍,不過是一次不經意的曝光:真正的故事,藏在那筆筆流向海外的資金、那層層政治與經濟的利益鏈條之中。

對澳洲而言,楊蘭蘭不只是「一個神秘的中國富豪」,而是紅色資本滲透西方世界的縮影。對中國而言,她則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國內貧富懸殊與權力世襲的現實,也照出了那些漂洋過海的「國庫外流」。

隱形航道 楊蘭蘭們是如何轉移巨資的

澳洲媒體曾披露,在悉尼、墨爾本等地的高端地產市場上,潛藏著一批極為低調的年輕華裔富豪,他們年齡多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卻已坐擁價值數十億澳元的豪宅與商業不動產。這些人的名字幾乎從不出現在社交平臺或公開公司名單上,但私下的圈子裡,卻不乏與中共高層權貴有血緣或姻親關係者。他們像水面下的冰山,只在必要時露出一角,真正龐大的部分隱沒在資金與權力交織的深海中。

那麼,如此巨額的財富究竟是如何穿越嚴密的中國外匯管制,悄無聲息地流入澳洲的?方法並不神秘,卻需要一套只有權貴階層才能使用的「跨國洗資金管道」。

在悉尼東郊的沃克呂斯(Vaucluse),一棟三層臨海別墅正靜靜等待新主人。這棟房產標價3850萬澳元,沒有公開拍賣,交易將在一間律所會議室悄悄完成。買家不是名人,甚至連澳洲稅務局的高淨值人士名單上都沒有新房主的名字。

如果你沿著這棟房的契約往上追溯,會發現它的登記人是一家位於新南威爾士的信託公司;信託的受託人,是一家香港註冊的離岸公司;而香港公司的股東,則是開曼群島的一個空殼企業。每一層結構都像一道煙幕,遮住了真正的資金來源。

第一步 香港的金融閘口

故事開始於上海浦東的一間私人會所。幾名商人和一位國企高管在酒桌上敲定一筆「諮詢合同」——價值1.2億美元,由香港的一家顧問公司提供「市場研究與技術諮詢」。合同看似平常,付款時間、交付方式、報告篇幅都有詳細約定。實際上,這份合同的作用就是合法化資金外流。

付款方是一家國企下屬公司,資金在內地完成審批後,被轉到香港的收款賬戶。從這一刻起,錢已經離開了中國外匯管制的直接監視。

第二步 澳洲信託的隱形手套

在香港,資金被分拆成數筆,匯入澳洲的律所專用信託帳戶。澳洲的信託制度允許受益人不必公開身份,契約上只有受託人名字,沒有楊蘭蘭們的任何痕跡。律所會協助設立一個「家族信託」,名義上是為了資產管理與遺產規劃,實際上是為了在法律框架內徹底隱匿真實持有人。

第三步 礦業合同的掩護

信託資金的一部分,會經由一家在珀斯註冊的貿易公司進行「鐵礦石長期供應預付款」,這是一種常見的資金合法化手法。由於礦業貿易金額龐大,國際轉賬數千萬澳元不會引起銀行的過度關注,尤其是在有合同、提單等文件作為支撐的情況下。

第四步:銀行的綠燈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只是技術流程。澳洲的大銀行對VIP客戶有專門的「高淨值部門」,與律所、會計事務所保持長期合作。一份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資金來源合法性聲明」,就足以讓銀行放行所有轉入與投資操作。從香港到悉尼,1.2億美元只花了不到八天就完成了跨境轉移與身份隱匿。

海景房與影子圈層

房產交易當天,律所的會議室裡只有三個人:受託人律師、賣方代表,以及楊蘭蘭們的「私人助理」。簽約不到半小時,這棟臨海別墅便正式成為楊氏家族信託的資產。沒有記者拍照,沒有媒體報導,澳洲的地產交易記錄中只留下了一行枯燥的公司名稱。

據澳洲媒體統計,這樣的交易模式在悉尼和墨爾本的豪宅市場並不少見。一個隱形富豪圈在暗中壯大,他們不需要在商業舞臺亮相,也不必在政界活躍,他們的力量來自於無形的資金流,那是一條由北京的權力中心,經香港的金融閘口,穿越國際銀行體系,最後在南半球的海岸線上落地生根的航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