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爆發基孔肯亞病 美國發布旅行警告(圖)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總部入口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總部入口。(圖片來源:Daniel Mayer/Wikimedia/CC BY-SA 3.0)

【看中國2025年8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中國南部城市佛山市近日爆發基孔肯亞病(Chikungunya),官方報告的病例數已超過7000例,促使中國政府迅速採取防控措施。由於該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傳播,且常伴隨發燒和嚴重關節疼痛,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國衛生官員也向公眾發布了旅行警告。

據美聯社報導,截至週三,佛山市已累計報告超過7000例基孔肯亞病病例,是此次疫情的中心區域。南方持續的高溫與暴雨為蚊蟲繁殖提供了溫床,加速病毒傳播。為遏制疫情,中國政府已展開大規模滅蚊行動,包括分發蚊帳、噴灑殺蟲劑,並對未清理積水容器的居民處以最高1萬元人民幣的罰款,甚至斷電處理。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7月底發布通告稱,僅7月20日至26日,廣東省就新增2940例本土病例。幸運的是,目前報告的病例均為輕症,尚無重症或死亡記錄。

蚊媒病毒全球蔓延 氣候變化加劇風險

基孔肯亞病最早於1952年在坦尚尼亞被發現,其名稱來自馬孔德語,意為「彎曲的東西」,形容感染者因關節疼痛而彎腰駝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介紹,大多數患者可在一到兩週內自然康復,但部分個案可能出現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慢性關節疼痛。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瓊斯(Robert Jones)表示,自2000年以來,類似登革熱和寨卡等蚊媒病毒的疫情明顯增加,基孔肯亞病的傳播範圍也持續擴大。瓊斯指出,2013年病毒首次傳入加勒比地區的聖馬丁島,隨後三年內擴散至美洲近50個國家,累計疑似病例超過100萬。他警告稱,氣候變化與城市擴張正在提升疫情在中國南方等潮濕、人口稠密地區爆發的風險。

美國發出旅行警告 疫苗接種建議出臺

據NBC新聞報導,美國衛生官員向公眾發布旅行警告,提醒勿前往中國廣東省、佛山市以及其他商業重鎮。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大多數感染者在被叮咬後三至七天內會出現發燒、關節痛、頭痛、皮疹等症狀,雖然多為輕症,但嚴重者的關節痛可能持續數年,尤其是嬰幼兒、老年人及患有基礎病者。

美國目前已批准兩款疫苗,建議準備前往疫區的旅行者接種。儘管這些疫苗尚未在疫情最嚴重國家廣泛普及,但專家建議公眾採取防蚊措施,如穿長袖衣物、使用驅蚊劑,並避免積水滋生蚊蟲。

根據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的數據,截至7月,全球已有16個國家報告了約24萬例確診病例,其中90人死亡,主要集中在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和秘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