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美玲世界,傳統文化頻道,我是美玲!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但是大家知道母親節是怎麼來的嗎?今天給大家準備了母親節的起源與神話傳說,及關於母親的傳統文化經典小故事,一起來瞭解吧!
節日起源
西方母親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每年的1月8日,古希臘人會向希臘眾神之母蓋亞(Gaia)致敬。到了古羅馬時期,慶祝活動的規模就變得越來越盛大,甚至會維持三天。
17世紀中期,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大齋期的第四個星期日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出門在外的年輕人會帶著小禮物回家探望母親,現代的母親節則起源於美國,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Anna Jarvis的母親認為應該給予失去兒子的母親們一種慰藉和一個紀念日,並希望能創立一個母親節來讚揚全世界的母親。Jarvis夫人死後,Anna Jarvis立志要實現母親的遺願,因此,她向社會呼籲,並獲得大眾支持。1914年,美國參眾兩院將每年5月第2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並規定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達對母親的尊敬。Jarvis夫人生前最愛的康乃馨則成為了「母親花」。根據傳統,在母親節當天,人們在胸前佩戴康乃馨,但顏色大有講究:母親已經去世的人會戴白色康乃馨;母親健在的則戴紅色康乃馨。另外,向母親送上粉紅色康乃馨也開始流行。
慈母的傳說
母愛,偉大而平凡。(圖片來源: 乾淨世界)
在遼寧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鮁魚圈熊岳城。在熊岳城東那片碧綠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頂有一青磚古塔,遠遠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遠方,盼兒早早歸來,這座山就叫望兒山。
相傳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灘。海邊有一戶貧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為了供兒子讀書辛苦勞作,兒子決心苦學成才報答母恩。然後兒子乘海船赴京趕考。許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兒子的音訊。母親很著急了,就天天到海邊眺望。一年,兩年,三年……母親的頭髮都花白了,卻不見兒子的身影。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對著大海呼喚:「孩子呀,回來吧!娘想你,想你呀……」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沒有盼到兒子歸來。
其實,他的兒子早在赴京趕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在母親佇立盼兒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讓母親灑下的淚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溫泉,滋潤出無數紅艷艷的蘋果;鄉親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獨秀峰叫做「望兒山」,在山頂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館,好讓子孫後代緬懷母親的平凡而偉大的恩情。
關於母親的經典傳統文化故事
母愛,偉大而平凡,如潤物春雨,似拂麵和風。它無私而博大,不求回報。下面就分享三個關於母親的傳統文化故事
孟母對子女悉心教育。(圖片來源:乾淨世界)
孟母是戰國孟子之母,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孟母之所以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兒子,全在於她對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廣為傳頌的事跡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於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胡鬧。
孟母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後,孟子卻學著小販商人們做起了吆喝買賣。孟母想讓兒子成為知書達理之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學校附近。從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裡的士子。
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孟母還有「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學業若半途而廢,就如織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為人所用的。從此孟子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曠世學儒。
陶母
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在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而當時陶母「截髮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也廣為流傳。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也是早年喪夫,她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舉人)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馬沒有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發,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
中國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所以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所以範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由縣吏拜授郎中,從此後,陶侃走上了發達的仕途。這就是「截髮筵賓」的典故。
陶母還有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是「封壇退鮓」。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醃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託鄉人帶給母親。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醃魚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醃魚和回信,大為震動,更愧疚萬分。他下定決心,一生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官。後人讚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岳母
岳母是北宋名將岳飛之母。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很多自私的母親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線,希望能在戰亂年代保全子嗣血脈。
但是岳母卻和一般母親不同,她大義凜然,主動勵子從戎,精忠報國。她為了讓兒子永遠銘記大丈夫當「精忠報國」的訓誡,甚至用繡花針把這四個字刺在岳飛的背上!由於岳母的積極鼓勵,使得岳飛投軍後,奮勇殺敵、義無反顧,他很快屢建戰功被升為秉義郎。有一次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時,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是」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岳飛終成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好的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了,
最後別忘了跟媽媽說聲節日快樂!
美玲在這裡祝全球的媽媽母親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們下期見!
返本歸真 ,帶您走回心靈的故居····· 探尋古老的修煉文化······歡迎加入美玲文化談,乾淨世界獨家。https://www.ganjingworld.com/s/6reVQY1Z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