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可能是痛風的隱藏元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夏天來杯冰涼飲料,感覺透心涼、好療癒——但你知道嗎?喝起來甜滋滋的飲品,可能正悄悄對你的身體埋下健康地雷。臺灣家醫科簡志龍醫師近日在社群媒體發文,透過一則年輕病患的案例,提醒大家留意:飲料裡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HFCS),不只讓你發胖,還可能引發痛風。
那杯飲料怎麼會「痛」起來?
一名年輕男性長期受到痛風困擾,對醫師問起「不能吃甚麼?」時,他能一口氣說出「肉、海鮮、豆類、香菇、啤酒」等高普林食物,但對自己天天喝的含糖飲料,卻認為飲料只有含糖,「當然不會」引起痛風。
這個觀念其實正反映出許多人對痛風的誤解。簡醫師指出,除了高普林飲食,飲料中的「果糖」更是容易被忽略的元凶,尤其是市面上常見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對體內尿酸影響不小。
為甚麼果糖會讓尿酸升高?
簡志龍醫師指出,從人類演化角度來看,我們的祖先在冰河時期為了應付食物短缺,演化出可以使用果糖當能源的能力。這在當時是一種求生本能,卻也留下了代謝上的「遺憾」——果糖會促進尿酸生成,還會抑制腎臟排泄尿酸,讓濃度越來越高。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MJ)一項涵蓋4萬6393名成年男性的長期研究,每天飲用兩次以上含糖飲料者,罹患痛風的風險較不喝者高出85%。此外,每天飲用兩杯以上果汁者,罹患痛風的機率也接近不喝果汁者的兩倍;但零卡碳酸飲料則未顯示此風險。顯見果糖攝取過量確實會提高痛風發作機率,對原本就有高尿酸體質的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減少含糖飲品,選擇無糖或自製果水有助健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小心這種糖
水果當然也含有果糖,但天然水果同時富含纖維與維生素,果糖濃度也較低,身體負擔小。然而,高果糖玉米糖漿就不同了——這種人工合成的糖漿,果糖含量動輒42%、甚至高達55%,因為甜度高、成本低,被大量使用在市售飲料、果汁、冰品、餅乾、蛋糕和加工食品中。簡醫師提醒,現在常見的飲料與糕餅,幾乎都含有這些高濃度果糖。多喝一些,痛風可能就「蠢蠢欲動」了。
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危害不只如此。長期攝取與肥胖、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都有關聯,甚至它還可能與大腸癌風險提升。
醫師建議:少一點糖 多一點健康
簡醫師表示,並不是完全不能喝飲料,而是不要「加糖」。若真的想喝,不妨挑選無糖飲品、白開水或自製水果水,既解渴又安心。
「除了痛風餐,還有痛風飲料。」這句話點出現代飲食的盲點——我們以為少吃大魚大肉就夠了,卻忽略了飲料這個甜蜜陷阱。想遠離痛風,與慢性病說再見,留意手上的飲料,讓健康從減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