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會議。(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金言綜合報導)在中共政壇風雲變幻的舞台上,王岐山與習近平的關係從青年時代的知己好友,到十八大時期的政治盟友,再到如今的翻臉對峙,堪稱一出跌宕起伏的政治大戲。時評人吳建民近日在自媒體深入剖析了王岐山在中共元老逼宮習近平中的角色,揭示其如何從昔日盟友淪為被邊緣化的「過河拆橋」之橋,進而醞釀報復的暗流。他認為,王岐山以老謀深算的策略,通過外圍力量對習近平發起攻擊,意在北戴河會議或中共四中全會等關鍵場合,一雪前恥,徹底顛覆習近平的權力根基。
元老逼宮中的沉默獵人
吳建民指出,當前中共內部元老對習近平的逼宮浪潮愈演愈烈,溫家寶、曾慶紅等前朝元老憑藉資歷公開批評習近平,指其違背當初上位的「約法三章」,破壞黨內規矩。然而,王岐山作為習近平的昔日好友與政治盟友,卻選擇了低調沉默的策略,暗中發力。他不像溫家寶等人有選拔習近平的歷史資格,也無意以長輩姿態教訓習近平,而是以更隱晦的方式,通過外圍力量對習近平施壓,展現其老辣的政治手腕。
吳建民舉例,2025年初,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在臉書轉發一篇批評習近平的文章,引發國際輿論震動。何晶不僅是新加坡淡馬錫信託基金會主席,管理逾兩萬億人民幣的資產,更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與該委員會名譽主席王岐山關係密切。吳建民分析,何晶此舉並非魯莽,而是基於王岐山提供的內部信息,判斷習近平權力已動搖,進而釋放「習近平不行了」的信號。儘管網友留言懇求何晶刪帖以免影響新加坡,她卻毫不退讓,顯示出十足底氣。這一事件背後,正是王岐山對習近平的間接攻擊,凸顯其「不出面卻處處拱火」的策略。
從知己到盟友:延安歲月的起點
王岐山與習近平的恩怨,始於上世紀70年代的陝西延安。吳建民介紹,王岐山1948年出生於山東青島,父親王德正曾是國民黨上尉軍官,屬於中共建政後的「反革命」對象。文革期間,王岐山因家庭出身被發配至延安插隊,與同樣在梁家河插隊的習近平相識。兩人相距僅一二十公里,常一起參加知青活動、看露天電影、喝酒聊天,甚至同宿土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吳建民強調,王岐山的出身並非坊間傳聞的「紅二代」,而是「反革命二代」。他通過與中共前副總理姚依林之女姚明珊的婚姻,改變了自身政治成分。姚依林在文革後復職,擔任外貿部部長,提拔王岐山進入工農兵學院,後又安排其在陝西省博物館工作。改革開放後,王岐山進入中央書記處農村政治研究室,成為趙紫陽智囊團一員,展現出青年改革家的風采。
政治盟友的巔峰:十八大前的聯手
王岐山與習近平的關係在十八大前達到高潮。吳建民回顧,2007年十七大時,習近平被選為儲君,擔任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兼中央黨校校長;王岐山則進入政治局,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負責金融與外貿。兩人重聚中南海,共同展望十八大後的政治藍圖:習近平欲順利接班成為總書記,王岐山則希望進入政治局常委,擔任第一副總理。
然而,十八大常委名單最初並無王岐山,而是薄熙來被安排接替李長春,負責意識形態。薄熙來因重慶「唱紅打黑」展現宣傳能力,獲江澤民力挺。吳建民透露,江澤民因薄一波當年保其總書記之位,承諾推舉薄熙來進常委。然而,2012年王立軍叛逃美領館,薄熙來妻子谷開來毒殺英國商人海伍德,引發政治風暴。胡錦濤、溫家寶藉機發難,要求廢除薄熙來。
在政治局常委投票中,四比四平局,習近平的關鍵一票成為決定因素。溫家寶警告習近平,薄熙來若不除,將成為其接班的最大威脅。習近平猶豫後諮詢王岐山意見,王岐山力主廢除薄熙來,並提出由自己接替中紀委書記,助習近平肅清對手。習近平最終支持溫家寶,薄熙來被除,王岐山如願進入常委,擔任中紀委書記。
反腐鐵腕:助習登頂的功臣
吳建民指出,王岐山在中紀委書記任內,成為習近平穩固權力的關鍵人物。他以「反腐」為名,清除周永康、令計畫、郭伯雄、徐才厚等「大老虎」,為習近平的「之江新軍」騰出關鍵崗位。2017年十九大,習近平成功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奠定終身執政基礎,王岐山的反腐功不可沒。習近平承諾王岐山可超齡留任常委,甚至終身擔任國家副主席,兩人關係看似牢不可破。
恩怨轉折:卸磨殺驢的背叛
然而,十九大成為兩人關係的轉折點。吳建民分析,習近平親信蔡奇與王滬寧警告,王岐山能力與野心均在習之上,若繼續留任,可能威脅其終身執政。習近平遂違背承諾,安排王岐山退出常委,僅任無實權的國家副主席,將其邊緣化。王岐山深感被「過河拆橋」,心生怨恨。
為報復,吳建民認為,王岐山轉而通過外圍力量發難。2020年,其舊部任志強公開批評習近平為「光著屁股的小丑」,習近平震怒,重判任志強18年,意在警告王岐山。此後,習近平對王岐山親信展開清算:王岐山長期大秘董宏被判死緩,招商銀行前黨委書記田惠宇、央行副行長範一飛等被終身監禁。吳建民指出,這些重判顯示習近平對王岐山的徹底切割,意圖「秋風掃落葉」。
復仇的暗流:王岐山的反擊
面對背叛,王岐山選擇低調隱忍,但暗中布局。吳建民透露,王岐山在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上自貶為習近平的「報幕員」,看似忠誠,實則「捧殺」。他借用當年趙紫陽向戈爾巴喬夫透露鄧小平控制全局的案例,通過過度吹捧習近平,暗藏甩鍋之意,意圖放大習近平的獨斷形象。
吳建民認為,王岐山真正的反擊在元老逼宮的背景下展開。隨著張又俠等軍頭反戈、北戴河會議即將召開,王岐山正等待時機,通過舊部與外圍力量,如何晶的輿論攻勢,對習近平施壓。他無意親自出面,而是利用元老集結的機會,推動習近平權力被剝奪,甚至徹底垮臺,以報「卸磨殺驢」之仇。
在吳建民看來,王岐山與習近平的恩怨,從延安的土炕到中南海的權力巔峰,再到如今的翻臉對決,是一場充滿背叛與復仇的政治博弈。王岐山以其老謀深算,選擇隱於幕後,通過外圍力量對習近平發起攻擊,意在北戴河會議或四中全會一雪前恥。這場昔日好友的對決,究竟是習近平繼續穩坐江山,還是王岐山成功報復,未來數月將見分曉。無論結果如何,這段恩怨都將成為中國政壇的經典篇章,警示權力遊戲的無常與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