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近日接受「敏迪選讀」專訪。(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5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總統賴清德上任將滿一週年,近日陸續接受《財訊》、《日本經濟新聞社》及「敏迪選讀」專訪。對此,黨政人士分析,賴清德因應不同性質的媒體專訪,在聚焦議題及論述方式上有著些微差異,並展現重視經濟、面向國際及走進社群三策略。
根據工商時報與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針對民眾於4月26日上凱道抗議,賴清德在17日發布的「敏迪選讀」專訪節目中表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意見雖然不同,但有權利上街頭,政府一定會尊重,也會保護走上街頭的權利。並指出,在民主制度下不可能有獨裁者,能走上街頭就是以行動證明沒有獨裁者。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18日)上午出席「反惡霸、戰獨裁」台北市士林北投場政策說明會,針對賴清德在專訪時提及對國民黨520罷賴行動表示「尊重」,朱立倫表示,他相信所有民主國家都不希望發生罷免,朝野則應該透過溝通、對話化解爭議,但可惜賴清德這一年沒有「和」及溝通對話。
由於賴清德在專訪中,提及「為何不與對岸談判」議題時,把兩岸形容成兩間公司,並回應說:「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中國要併購台灣就要提條件,不是台灣來提條件」。
對此,政論粉專「政客爽」今天質疑,至今最大在野黨國民黨主席均未曾說過,統一是可以談條件的說法,而賴清德此番言論等於矮化中華民國的國格及國家定位;這樣的「公司併購說」,是否等於承認兩岸關係是可談「投降條件」?
「政客爽」認為,身為國家領導人的這種說法可能遭到國際誤讀為「台灣願意談統一,只差條件談妥」,且若按照民進黨的高標準,賴清德會被視作投降派。
不過,賴清德自3月13日召集國安高層會議,正式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後,已有專家指出,民進黨這次超越傳統的政治立場,向中共直接攤牌。至於賴總統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指明中共具有五大威脅,明顯展現台灣防衛態度轉趨強硬,由防禦轉為抗衡策略。
針對賴清德在執政將滿一週年之際,陸續接受國內外媒體專訪,並談論台美關係、台灣外交經貿戰略、產業佈局及內政議題。黨政人士表示,為因應不同屬性媒體專訪,賴清德在聚焦議題與論述方式也出現些微差異。
這位黨政人士指出,首播專訪《財訊》,賴總統面向國內財經讀者著重於暢談台灣在世界經貿的關鍵地位及產業布局全球的戰略思維;至於在接受國際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社》的第二場專訪中,因面向日本社會乃至國際社會論述台灣立場,賴總統除談及台日及台灣與國際的關係外,還提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民主夥伴倡議」為基礎,打造「非紅供應鏈」及立足台灣、佈局全球的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等議題。
至於賴總統這次接受「敏迪選讀」專訪,已是第三場專訪,也是賴清德上任後首集錄製的Podcast,由此可見他要跟社群世代互動的積極與企圖心。
針對今次「敏迪選讀」專訪,黨政人士表示,賴清德更多次的坦露「心裡話」,總統級悄悄話以貼近日常的淺白語言,一面以總統之姿清楚地論述國家政策方向,也意外流露賴清德私下幽默直率的一面,展現要跟年輕世代「跨世代」直面溝通、直球回應的企圖心。他的言談從更生活化的題材切入,採取輕鬆、生動、淺白的方式來探討嚴肅的國際經貿、兩岸主權等議題。
黨政人士表示, 事實上,賴總統重視跟年輕世代、社群用戶的直面溝通,在民進黨近日所推出的各種網路社群節目中,加強社會溝通的力道及深度,即可嗅出端倪,而民進黨在賴清德擔任主席後,也陸續開闢「老闆叫我直播」、「午青LIVE」、「趣台灣」等網路社群節目,更多元經營年輕族群。
至於民進黨最新節目「爸媽叫我不要談政治」,首集就選擇朱立倫多次提及的「綠共」及「綠色恐怖」為探討議題核心,更是在社群上掀起熱議。節目直面各種帶風向及貼標籤的認知操作,跟觀眾一起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共」,以及「綠共」的操作背後又帶有何種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