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家醫院醫生論文稱男性患子宮肌瘤等婦科病症,涉嫌學術造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中共撒謊成性引領社會造假成風,醫療學術界也不另外,近日中國多家醫院的數十篇醫學論文可謂「逆天」,文中稱男性患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頸癌、產婦出血等婦科病症,引發關注和熱議。
男性也能患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涉多家三甲醫院
《現代快報》5日消息,網友「李大海說」近日反映,他在知網檢索發現有30餘篇醫學論文內容荒誕、涉嫌學術造假,比如,在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羊水栓塞等女性病相關論文中,居然出現大量男性患者。
這些「問題論文」作者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多省的醫院,既有來自鄉鎮衛生院的,也有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三甲醫院。
5月4日,網友「李大海說」在網路公開爆料稱,在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中,作者列舉了該院在1年內收治55名男性子宮肌瘤患者。
「我不太懂醫學,但起碼的常識還是有的。男的長子宮肌瘤的前提是,他首先得有子宮吧。」該網友反映,這篇論文發表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雜誌(電子版)》,作者霍某某的任職單位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科。
此前,「李大海說」曾在其自媒體賬號多次爆料類似問題。比如,遼寧一家醫院工作人員署名論文中,列舉出115例男性宮頸癌患者;雲南普洱一醫院工作人員在論文中列舉了25例男性卵巢癌患者;河北寧晉縣一醫院工作人員在論文中列舉出46例男性產婦出血的例子……
5月3日至5日間,「李大海說」先後向《現代快報》提供了30多篇「問題論文」,而記者通過知網針對其中部分內容進行了核查,「證實了該網友的說法」。針對上述問題,記者聯繫多家醫院,均未獲有效回覆。
三甲醫院醫生論文提及64名男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症
華商報大風新聞消息,近日學術論文「男性的婦科病」話題引發關注,有網友注意到,福建省人民醫院兩名婦科醫生在2018年發布論文《腹腔鏡聯合GnRH-a對不孕伴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療效》,作者是該醫院婦科醫生韓某龍和王某紅。
該文提及,他們收集了兩組子宮內膜異位症(EMT)患者,一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最大的45歲,年齡最小的21歲,平均年齡(29.12±2.21)歲;同期手術後應用GnRHa治療為聯合組(n=60)」。另一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最大的44歲,年齡最小的22歲,平均年齡(30.12±2.13)歲,所有患者均隨訪1年。」
該論文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體以外部位而引起的一種病變,主要以疼痛和不孕為主要特徵,不孕發生率高達40%-60%,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風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兩組數據中男性佔比均超過50%。該論文2018年發布於《中外醫療》期刊,該期刊主辦單位為,中國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紀聯合創新(北京)醫藥科學研究院。目前,該論文頁面已不存在。
大陸醫生:所謂的醫療成果和數據又有多少是真的呢?
對此,自稱是臨床醫生的網友「霜雪明」6日發文稱,自己是一名主治醫生,「我太知道論文有多重要了」,如果想升副主任,那就必須有科研成果,也就是論文,這是前提條件,目前自己的狀況,「應該是一輩子主治醫了」。
文章稱,自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二甲醫院的主治醫,手上沒有一篇論文,但想要進頂尖醫院,沒有論文是不行的。要是在《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基本上頂尖醫院隨便進,還有獎勵。有的醫院專門招一些醫生專門寫論文。
文章還稱,現在是科研為王,手術做的再多,若科研跟不上醫院排名就會落後,「做的好手術算什麼,得會寫文章,要不然就沒辦法晉升,又或者在規定時間內沒有論文,會被辭退」。於是這個行業衍生出大量的中介機構,經常接到這些機構打電話,問要不要晉升職稱或者寫論文。
文章指,「既然文章給中介寫了,雜誌只要給錢就能發,那麼這些論文,摻水,作假也就十分普遍。很多醫生發表了一篇論文,估計一個字都沒看過。把控文章的質量那就更不可能,那些所謂的醫療成果和數據又有多少是真的呢?」
對此,大陸網友「快樂的小胖子」說,「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覺得這錯誤,簡直離譜到家了!即使是大部分普通人都知道子宮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男性怎麼可能會有子宮肌瘤呢?這就好比說,一個男人懷孕了,或者一隻公雞下了蛋,簡直是違背了基本的醫學常識!」
還有網友留言,「買的論文連看都不看就發表,這是多麼的浮躁的心態」、「妖魔鬼怪都現原形吧」、「冰山一角而已,教師評職稱的論文,搞的課題很多就是這套路」、「這些論文能發表是要有人審核的,論文要評審的,評審之後才能過啊,怎麼審的呢,弄虛作假都產業一條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