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5年4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報導)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在對一顆名為K2-18b的系外行星進行觀測時,發現了可能表明生命存在的化學信號。
K2-18b距離地球約124光年,位於獅子座,繞一顆紅矮星運行,且位於所謂的「宜居帶」,這是尋找潛在生命存在最理想的位置之一。
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在K2-18b的大氣中發現了兩種特殊分子:二甲基硫醚(DMS)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在地球上,這些物質只由像海洋浮游植物這樣的微生物產生。科學家估計,該行星大氣中這些分子的含量比地球上高出數千倍。
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尼庫.馬杜蘇丹教授表示,這是目前為止在系外行星上探測到最有力的生命跡象。他指出,如果這些分子確實來自生物體,「那麼這顆星球上可能充滿了生命」。
Astronomers say they have found the strongest indication of life beyond our solar system, on a planet 124 light-years from Earth called ‘K2-18b.’
— Pop Base (@PopBase) April 17, 2025
While they have not yet declared the finding of life, they detected 「potential biosignatures」 that are typically produced by living… pic.twitter.com/H33oKJmPoJ
「信號強烈而清晰」,但離確認還有距離
儘管發現令人興奮,研究團隊強調這還不是「發現生命」的最終證據。當前結果的統計顯著性為「三西格瑪」(3σ),意味著這種信號偶然出現的可能性為0.3%。而科學界普遍認定的「發現」門檻是「五西格瑪」,即偶然率需低於百萬分之六。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遠遠優於該團隊18個月前取得的「1西格瑪」結果(偶然概率32%)。當時的發現曾遭遇大量質疑,而如今結果在不同儀器和光譜波段下得到了重複驗證。
「這是一次獨立的確認,我們使用了中紅外波段的儀器,而非之前的近紅外設備,」馬杜蘇丹解釋道,「信號強勁而清晰。」
不過,研究人員也坦言,即使達到統計要求,也無法完全排除這些分子來自非生物過程的可能性。劍橋團隊正與其他實驗室合作,嘗試在實驗室中模擬這些分子的「非生物合成」。
一個「海洋世界」?科學界仍存多重解釋
K2-18b的體積約為地球的2.6倍,質量為8.6倍。由於大氣中檢測不到氨氣,部分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可能被巨大液態海洋覆蓋——氨氣或被海洋吸收。
但也有科學家提出不同看法。例如,劍橋大學的Oliver Shorttle教授認為,同樣的跡象也可能來自熔岩海洋,這將不利於生命存在。而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Nicolas Wogan博士則推測K2-18b可能是一顆「迷你氣態巨星」,甚至可能沒有固體表面。
目前關於K2-18b的本質、氣體來源和行星結構,科學界仍在激烈爭論中。但幾乎所有研究者都同意一點:這可能是人類首次真正接近回答「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這個千古難題。
馬杜蘇丹教授總結道:「幾十年後回頭看,也許我們會意識到,這正是我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生命宇宙的曙光。」
(本文參考了BBC、《每日郵報》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