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4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包括對台灣課徵稅率為32%。行政院今天回應,這項稅率強烈不合理,沒有真正反映台美經貿實際狀況,為此感到高度遺憾,行政院長卓榮泰已經指示與美國嚴正交涉。總統賴清德表示,他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和團隊,在最短時間就整體情勢及政府的整備工作,向國人做完整說明,以給產業最大支持,穩定經濟情勢為目標。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台灣將被課徵32%關稅。(圖片來源:看中國製圖)
根據中央社消息,川普今天宣布將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各國對美課徵多少稅,美國將回敬約一半的「折扣」關稅,其中包括台灣對美課徵64%關稅,因此美國將對台灣課徵32%關稅。根據川普所示資料,所謂各國對美國課徵的「關稅」,包括了操縱貨幣與貿易壁壘措施的效應。
總統賴清德今天晚間在臉書發文說,他今天下午和副總統蕭美琴,偕同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及行政、國安團隊多名成員到官邸,就川普總統稍早宣布的「對等關稅」政策,包含對台灣在內、超乎各國預期的關稅整體情勢及對產業、總體經濟可能帶來的衝擊,政府因應的整備工作等,聽取團隊的各項報告。
賴總統表示,整體而言,這項以貿易逆差為核算基礎的「對等關稅」政策,未能合理反映台美間貿易結構的高度互補與實質的貿易關係,諸如台美間近年來貿易逆差,主要是來自於台灣產業配合川普總統首任期內對於科技管制等相關政策,美國對台灣資通訊產品需求而來,卻成為了課徵高關稅的原因等,讓人感到不合理,也對後續這些措施可能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感到憂心。
賴總統說明,卓榮泰跟所帶領的團隊,完整地說明針對這項關稅措施的衝擊評估,以及經濟、財政等各相關部會的產業支持措施及經濟金融穩定方案,特別是對等關稅實施之下,台灣的產業與經濟如何把衝擊減至最小,並且持續確保全球競爭力。
賴總統提到,面對多年僅見的全球經貿挑戰,他請卓榮泰與團隊在最短時間,就整體情勢跟政府的整備工作向國人做完整說明,並持續跟產業緊密聯繫,一切以給產業最大支持,穩定經濟情勢為目標。
賴總統強調,針對這項關稅措施諸多不合理之處,他也請卓榮泰指示相關部門,持續跟美方強力交涉,務必維護國家的利益。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天透過媒體群組表示,這項稅率有3大不合理之處。第一項不合理,這次美國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科學依據,以及國際貿易理論基礎不明,沒有辦法反映台美貿易結構高度互補性及實質貿易關係。
第二項不合理,李慧芝指出,台灣近年對美國出口及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主要是反映了近年美國客戶對半導體及關聯產品,特別是AI產品激增的需求及川普首任期間對中國加徵關稅及科技管制等國安政策,台商的供應鏈轉移回流台灣,美國對台灣的資通訊產品需求增加,這反映台灣對於美國經濟及國安的巨大貢獻,卻反倒被課徵高額關稅。
李慧芝指出,第三項不合理,美國提及低價違規轉運「洗產地」也屬於計算稅率原因,美國長期關切中國低價違規轉運,今次跟中國貿易密切國家,特別是有違規轉運問題的國家取得的稅率也更高,包括了越南46%、柬埔寨49%、泰國36%,但台灣已經有相關措施處理,積極查緝違規轉運,而財政部也採取三道防線防堵,包括事前預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
李慧芝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稍早已經指示經貿談判辦公室立刻盤點這項高額關稅不合理,以及對台灣不公平之處,來向美國貿易代表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說明,並持續跟美方溝通,確保國家與產業利益。
國民黨今天指出,民進黨奉行的「依美抗中」策略,無助於兩岸和平,也無法保障台灣經貿利益。並呼籲賴政府立即說明,針對此關稅衝擊,政府有何補救及因應措施。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呼籲,民進黨政府別硬吞32%關稅,必須立即行動。加拿大跟墨西哥的成功經驗證明,關稅是可以透過談判移除。若政府硬吞32%關稅,只會換得虛名,將是「美麗的錯誤」,執政黨應該停止立院空轉,帶領產業跟人民共同應對危機。
國民黨立委林沛祥說,美國宣布對台加徵關稅,對貿易造成相當沉重的打擊,台灣必須要重新面對川普時代的台美關係,是否如同民進黨政府講得如此好。整個全球局勢已在變化,未來台灣應該考量是否單靠美國就能夠確保國際地位,或是要以務實靈活的身段,維護自身利益。
政院人士昨天(2日)強調,課稅是川普解決貿易逆差的重要觀點,希望直接解決貿易逆差、吸引各國投資,或者進行協商談判。至於政府對於高低稅率都有因應方案,期盼能夠降低對台灣農工產業造成的衝擊。
川普推出的對等關稅震撼全球,儘管半導體項目暫時沒有被列入關稅品項,但川普對半導體產業發言仍留下伏筆,引發關注。至於伺服器和電腦零附件等對美出口的大宗貨品首當其衝。據台灣2月對美出口數據顯示,自動資料處理機及電腦零附件等前2大對美出口產品,占比高達63.6%,兩方合計出口金額為74.87億美元。
產業專家分析,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無論是先進或成熟製程,皆是透過提供客戶代工服務,或透過品牌客戶3C終端產品外銷方式出口至美國、日本、歐盟、中國等全球主要市場,而在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數位電視、網通,以及工業機器設備、電動車與汽車、人工智慧伺服器等產品方面,均可見台灣半導體廠商的身影。
觀察川普對等關稅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造成的影響,產業專家表示,美國對包括歐盟、中國、越南、印度、南韓、日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主要國家,課徵2成至4成以上比例關稅,預期世界主要國家GDP皆會受到川普關稅衝擊而下滑,牽動景氣及消費力道趨緩,3C終端產品消費量將會逐步遞減。
至於上述地區也是進口台灣半導體產品的主要國家,當地廠商也跟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合作關係密切。對此,產業專家指出,無論供應鏈轉移至哪一個市場,皆無法剔除美國關稅的陰影壟罩,不僅成本會增加,屆時產品價格會上漲、通膨壓力增加。
在川普對等關稅影響下,專家預期,3C終端品牌客戶可能會要求半導體供應鏈降價,包括IC設計、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等台廠,面臨報價被迫調降、出貨量受到影響的雙重壓力,大型廠商可能會挺住,但中小型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產業專家表示,全球主要電子產品或多或少都有台灣半導體供應商的身影,即使半導體業暫未列入關稅課徵項目,但全球主要國家與終端商品都已經受到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是沒辦法排除間接負面影響。
若從競爭對手角度來看,產業專家說,美國這次加徵中國34%關稅,加上先前的20%,對中國累計加徵54%關稅,台灣廠商是有機會受惠轉單效應。
不過,美國對韓國、日本分別加徵25%、24%關稅,低於台灣的32%,因此,產業專家指出,不知韓國是否藉此時機在晶圓代工、IC設計、封測領域提升競爭力,仍待觀察。
談及美國對歐盟加徵20%關稅,也低於台灣,專家指出,台灣跟歐盟先前在半導體產業的合作關係是否出現變化,恩智浦(NXP)、英飛凌(Infineon),以及意法半導體(ST)等整合元件製造廠的動向,同樣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