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破釜沉舟」來形容一個人的意志堅定,這則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我們常用「破釜沉舟」來形容一個人的意志堅定,這則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釜」是指煮飯的鍋子,「舟」是指船。「破釜沉舟」是說,把鍋子打破了,也就是沒得吃了:渡河後,把船擊沉了,也就是沒有後路可退了,表示下定決心,全力以赴,不給自己留退路。
通常,人要做成一件事,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意志力,當一個人能夠擁有「破釜沉舟」的強大意念時,無論眼前出現多大的困難,你都會想盡辦法把問題解決,勇往直前的。
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話說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殘暴,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陳勝、吳廣首先起義抗暴,緊接著,各地人民也紛紛群起響應。秦統一前,戰國時代的各國開始恢復原有國號,招兵抗秦。
當時,楚軍算是比較強大的一支,卻被秦朝大將軍章邯給打敗了。章邯志得意滿,又趁勢攻打趙國,趙王固守在鉅鹿城,被秦朝大軍層層包圍。
趙國危急,趕緊向各國求救。各國的援軍一到,看到秦軍那麼強大,根本不敢上前援救,便在鉅鹿城外紮營觀望。
這時,楚國也派出了援軍,但為首的上將軍宋義卻不肯出兵,他紮營在旁,飲酒作樂,準備等待秦、趙兩國相爭,坐享漁翁之利。項羽很不以為然,他認為秦軍如果占領了趙國,氣勢會變得更加強大,楚國的存亡在此一戰,於是,便把宋義斬了。一時間,項羽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親自帶兵渡河援趙,過河之後,下令把渡河的船全部擊沉,把軍隊做飯的鍋子全部砸碎,行軍用的帳篷全部燒燬,只帶了三天的糧食,表現出必死的決心。
楚士兵看見已經沒有後路,如果不殺出一條血路來,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個個以一當十,勇猛如虎,九戰九勝,大敗秦軍。這一戰,讓項羽聲威遠播,馬上被擁立為上將軍,統領諸侯。
成功來自必勝的決心
這個故事的啟示是,人們如果習慣幫自己留後路,可能一遇到挫折就退縮不前,另尋出路。但其實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不遇到困難,當遇到挫折時,如果能學學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跨越障礙住自己的那條河,或許你也能為自己開創生命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