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川普政府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國大陸加征關稅以來,外界對於其政策的評價不一,近期一些香港媒體對川普的報導表達質疑和否定。不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川普關稅戰略在於重建世界新秩序。
目前,美國對加、墨暫停收取關稅,但大陸的關稅還在。謝金河表示,2月4日川普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徵收25%關稅的時候,讓他也嚇了一跳!一直以來美加墨被認爲是共同生活圈,就像是兄弟一般。墨西哥1年出口到美國4670億美元,加拿大也有3770億美元,這些產品和美國有高度互補關係,美國對加墨課高關稅,形同拿刀砍自己。
因此,這是川普的手段,目的是威逼加墨政府嚴肅回應要求,絕不可虛晃一招。川普宣布要課徵關稅後,他們一開始都強力回應要反制,但旋即放軟,川普也給予30天期限,這正是關稅武器化的威力。下一個回合,川普如何回應中共國的最惠國待遇,可能是重點。
此前,中共在全球範圍內擴張權力,而美國多年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川普政府開始正面應對。例如,他指出聯合國的資金大部分由美國提供,但中共卻在其中掌控了較大的影響力,世衛組織(WHO)也是如此。這種情況在川普上臺後逐漸發生變化。
接下來,川普可能會進一步調整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最值得關注的是「最惠國待遇」問題。若川普政府取消中共國的最惠國待遇,將對中共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這也意味著,美國並非單純地通過關稅措施施壓,而是逐步調整全球貿易規則,以實現新的經濟秩序。
川普的執政風格一貫鮮明,他的政策可能在初期讓人難以理解,但隨著時間推移,外界逐漸看清其背後的邏輯。他堅信領導人必須果斷而有力,才能影響世界格局。從巴拿馬運河到格陵蘭島,美國正在逐步收回對全球事務的主導權。
從經濟角度看,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僅是對外施壓的工具,更是重塑全球產業鏈的一部分。面對加拿大、墨西哥的調整,以及對中共的持續施壓,川普的戰略逐步明朗。他的目標不僅是促進美國製造業回流,更是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定義規則。
總的來說,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並非「自相矛盾」或「虎頭蛇尾」,而是具有長期規劃的經濟戰略。在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採取暫緩措施的同時,美國依然對中共保持強硬態度,這表明其關稅政策並非盲目施行,而是有針對性的經濟手段。
2月4日,美國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稅,中共隨即宣布反制措施,對約80種美國產品徵收10%或15%的關稅,並計畫自2月10日起生效。同時,中共還宣布對谷歌展開反壟斷調查,不過,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沒有提供有關調查的更多細節,也沒有說明谷歌被指做了哪些違法行為。
可笑的是,谷歌的搜索引擎等產品在中國被屏蔽。儘管谷歌仍與廣告商等中國合作夥伴有合作,但在中國的收入僅佔其全球銷售額的1%。
2017年,谷歌宣布在中國啟動一個小型人工智慧中心。但據一篇博客文章稱,該項目兩年後被解散,谷歌也沒有在中國開展人工智慧研究。
彭博社指出,谷歌搜索服務早在2010年已無法在中國使用,如今宣布的調查,更多是政治信號而非實質性打擊。此外,中共並未針對在華有大量商業利益的美國公司採取強硬措施,這表明其仍希望保留談判空間。
在川普執政時期的美中貿易戰中,中共通常採取對等或接近的報復性關稅,而此次其僅對價值14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征關稅,這一數字不到2023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總額的10%。
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全面關稅戰對中共的損害更大,因此中共不會貿然升級報復力度。麥格理集團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表示,由於中美貿易的結構性不平衡,中方可徵稅的美國產品遠少於美國可徵稅的中國商品,因此中共在反制上受到很大限制。也有經濟學家認為,新一輪美中貿易戰才剛剛開始,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輪的關稅加征。
其實,不只是美國,此前還有不少其它國家,例如加拿大、歐盟、印度、南非、越南等也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以遏制中國的廉價傾銷,特別是針對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等方面。
對此,看中國評論員李悅指出,表面上看,這些措施可能只是單純的貿易保護主義。然而,若深入分析中共在國際市場上的行為,便會發現這些關稅政策其實是對其長期破壞全球市場秩序的必然回應。
中共政府多年來推行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透過龐大的補貼體系支撐國內企業,以低於市場價值的方式向全球輸出產品。無論是鋼鐵、太陽能板,還是電動車、鋰電池,中方企業在中共的支持下大舉擴張,使得國際市場上的同行企業陷入困境。這種產能過剩的模式,使得許多國家的製造業遭受巨大衝擊,甚至被迫關閉工廠,造成產業鏈失衡。例如,2015年後,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導致全球價格暴跌,美國、歐盟等國家的鋼鐵產業受到重創,不得不對中國進口的鋼鐵加徵關稅,以保護自身產業。
不僅如此,中共企業還依賴政府支持,透過低息貸款、土地補助、能源優惠等方式削減生產成本,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擠壓國際對手。這種行為使得全球市場失去公平競爭的基礎,進而導致許多國家的產業結構受到破壞,經濟失衡。在自由市場體系中,企業應依賴自身競爭力決定成敗,而不是靠政府大量補貼來維持生存。中共的做法嚴重違反市場規則,使得各國不得不採取關稅等手段來應對。
除了不公平競爭,中共還透過竊取技術和侵犯智慧財產權來獲取競爭優勢。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多年來不斷指控中國企業竊取技術,尤其是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華為、中興等企業屢次因為竊取技術或違反知識產權法規而遭到制裁,而中共政府對此不但不加以約束,反而默許甚至鼓勵企業透過非法手段獲取技術。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全球創新環境,也讓許多國家對中國科技產品採取限制措施,並加徵關稅來遏制這種不正當競爭。
另一方面,中共還利用其龐大的市場規模來進行經濟脅迫,逼迫企業或國家接受其政治條件。澳大利亞因為公開呼籲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獨立調查,隨即遭到中共報復,澳洲對華出口的煤炭、大麥、紅酒等產品被施加高額關稅或進口限制。這樣的經濟脅迫行為不僅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也進一步加深了各國對中共國的疑慮,促使他們尋求降低對華貿易的依賴,並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來減少市場風險。
此外,中共的環保標準低劣,使得中國商品在全球市場上擁有不正當的價格優勢。中國的工廠大量排放污染物,不僅對本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也讓其他遵循環保標準的國家企業難以競爭。許多西方國家企業因為需要遵守嚴格的環保法規,在生產成本上自然比中國企業高昂得多。中共則透過無視環保標準,以低成本的方式生產大量廉價商品,並以傾銷的方式輸出至全球市場,讓其他國家陷入困境。這也是為何歐美國家近年來逐步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甚至計畫根據碳排放標準來徵收「碳關稅」,以確保市場公平競爭。
面對這樣的情勢,世界各國加強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並非針對中國經濟本身,而是針對中共這種不正當的市場行為。自由市場經濟的基礎在於公平競爭、尊重法治、保護知識產權以及維護環境標準,而中共的模式則與這些基本原則背道而馳。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此採取容忍態度,希望透過與中共國的貿易往來來促使其市場化改革,然而事實證明,中共不但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因此,從美國對中共的關稅政策,到歐盟對中國企業的嚴格審查,再到澳洲、日本等國加強對華貿易限制,這些行動都是國際社會對中共破壞市場秩序的正當回應。
當然,關稅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國際社會還需要加強合作,制定更加嚴格的貿易規則,防止中共繼續濫用國家力量來操縱市場。企業也應該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建立更加安全和多元化的生產模式,以降低風險。未來,隨著各國對中共行為的認識逐步加深,對華關稅政策可能會持續加強,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中共自身對國際市場規則的破壞。
=====================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乾淨世界《看中國TV》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們一起守護香港、守護台台灣、守護14億中國人,獲得真實資訊的權利!
榮譽會員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國》作為一家不受中共審查的海外獨立中文媒體,已經在全球各地義工的支持下走過了風風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於《看中國》堅持一線獨立報道反送中運動,我們在Facebook上可賺取廣告費用的新聞帳戶被強行關閉甚至註銷;由於我們堅持報道台台灣民主選舉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們在Youtube上的頻道被黃標,收入甚微。但為報導真實資訊,《看中國》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