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2024年12月宣布停止對美國出口包括鎵、鍺、銻以及「超硬材料」(Superhard Material),讓川普將目光轉向擁有豐富天然礦物資源的烏克蘭和格陵蘭。圖為資料圖,中國江蘇省連雲港的一個港口,大型推土機在把含有稀土的土壤裝載到貨船上用於出口。(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中共已悄然開啟了資源爭奪戰。中國在2024年12月宣布停止對美國出口一些特殊礦產資源,美國總統川普今年2月3日提出與烏克蘭達成「資源換援助」的新協議,若烏克蘭願提供稀土礦產,美國將恢復軍事援助。
川普盼烏克蘭達成稀土協議 以換取美國軍事援助
綜合外媒報導,川普2月3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時表示:「我們需要烏克蘭以稀土等資源,作為美國援助的交換條件。」
對此提議,一名要求匿名的烏克蘭高層官員回應,只要美方能提供充分的安全保證,防止這些戰略資源落入俄羅斯之手,烏克蘭願意展開相關協商。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為爭取新任川普政府的支持,近月來多次強調,援助烏克蘭符合美國經濟利益,特別著重烏克蘭豐富的礦產資源可為美國產業所用。
據悉,烏克蘭擁有豐富的稀土礦藏,包括鋰、鈾和鈦等對現代工業至關重要的礦產,這些礦物是製造電動車馬達和風力發電機等關鍵設備必要原料。
烏克蘭當局指出,境內蘊藏超過20種關鍵稀土礦物,市值可能達數兆美元,但由於俄軍佔領部分礦區,實際價值難以評估。
其實,烏克蘭政府代表團去年12月,已在華盛頓與美國企業界接觸,提出包括合作開採關鍵礦產在內的商業方案。
然而,這項潛在協議面臨諸多挑戰。烏克蘭企業界和政界人士上週在基輔召開會議時指出,礦產估值仍需更多勘探,且外資進入採礦業仍存在法規障礙。
格陵蘭擁有豐富天然礦物資源 總理:願與美國加深防禦、採礦合作
丹麥「政治報」(Politiken)1月10日報導披露,中國在2024年12月宣布停止對美國出口包括鎵、鍺、銻以及「超硬材料」(Superhard Material),讓川普將目光轉向擁有豐富天然礦物資源的格陵蘭。
川普的長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今年早些時候造訪格陵蘭時接受美國保守派媒體Newsmax訪問時表示,格陵蘭被阻止開採自己的自然資源,格陵蘭有豐富的煤炭、稀土、鈾、黃金或鑽石,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報導引述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關鍵礦產安全項目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表示:礦物將是川普政府外交政策中很重要的一環,美國需要稀土,稀土是武器製造中很重要的原料,舉凡戰鬥機到戰艦、飛彈甚至坦克都需要它。
她說:川普需要鈾和石油來提供廉價能源,以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格陵蘭是世界上少見擁有原始礦床的地方之一。
她表示,現今的國際情勢越來越像桌上遊戲「卡坦島」(Catan)的情境,人類總是為了搶奪資源而衝突,這個衝突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中國現在卻將各種稀有資源作為武器,讓資源爭奪可能再起。
格陵蘭總理艾格德1月14日表示,格陵蘭正尋求在防禦和採礦領域強化與美國的關係,不過得按格陵蘭自行制定的條件進行。
艾格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需要和美國做生意。我們已經展開對話,尋求與川普合作的機會。」他還說,格陵蘭「在採礦領域」保持開放立場。
格陵蘭不僅具戰略地位,且擁有大量未開發的礦產和石油資源。儘管目前當地禁止探勘石油與鈾。格陵蘭希望擺脫丹麥統治,尋求獨立。
中共收緊稀土出口 資源爭奪戰再起
據外媒報導,中國現在幾乎生產世界上所有的稀土產品,而且中國將進一步強化對稀有礦物開採和冶煉的嚴格管控,這些稀有礦物是當今最先進技術的關鍵構成要素。新的限制措施將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
中國政府在2024年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大增加了外國公司(尤其是半導體製造商)購買多種稀土金屬及其它礦物的難度,這些稀土金屬和礦物主要開採和冶煉地點在中國。
從2024年10月1日起,出口商必須向當局提供稀土產品在西方供應鏈中使用情況的追溯信息。這讓中國政府在決定哪些海外公司可以獲得稀土產品方面擁有更大權力。
中國還在加大對稀土開採和生產企業的所有權控制。在中國運營的最後兩家外資稀土冶煉廠正在被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收購,該企業是中國三家從事稀土冶煉的國有企業之一。這筆交易在國外幾乎沒有引起關注。
中國政府最近在掌控供應鏈上採取的措施還針對其他不起眼的化學元素,它們也是半導體製造商需要的。今年9月15日,中國商務部限制了銻的出口,這是一種用於半導體、軍用炸藥和其他武器的材料。去年,商務部對另外兩種化學元素鎵和鍺實施了出口管制,製造晶元也少不了這兩種元素。
國家安全官員已收緊了有關稀土的信息流通。他們給稀土開採和冶煉貼上了國家機密的標籤。上個月,國家安全部宣布,因向外國人泄露信息,兩名稀土行業管理人員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
這些材料是中美就先進技術(包括用於人工智慧的半導體)展開更廣泛鬥爭的一個戰場。雙方都在對自己生產的零部件採取出口管制措施,同時試圖在國內或與可信賴的盟友一起在國外發展供應鏈。
白宮2024年9月發布聲明稱:「中國壟斷了關鍵礦物加工和精煉市場,導致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容易受到供應鏈衝擊,破壞了經濟和國家安全,」
來自中國的稀土不僅用於美國製造的F-35隱形戰鬥機,也用於風力渦輪機、電動汽車發動機、相機鏡頭,以及汽油動力汽車的催化轉化器。
美國對稀土的需求預計將繼續增長。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40年時,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行業所需的稀土將是2020年的7倍。
中國對稀土供應鏈的控制越來越嚴,這加快了其它國家建立供應鏈的努力。
中國公司一直在購買坦桑尼亞、格陵蘭和澳大利亞正在開發的礦山的股份或生產權。稀土冶煉廠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開始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