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立春」節氣從2月3日始。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2025年的「立春」節氣從2月3日始。「立春」拉開了春季的帷幕,此後萬物復蘇,充滿勃勃生機,人們也能明顯感覺到白天開始變長,天氣回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呂氏春秋・卷第一・孟春紀》中即載:「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立春之日太陽達到黃經315度,立春過後,氣溫逐漸回升,中國大部分地區將陸續進入春耕忙碌的季節。
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即:「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是指: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來臨後的五日,蟄居在洞中的蟲類逐漸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逐漸融化,魚兒開始游到水面上活動,但水面這時仍有未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彷彿被魚背負著漂浮在水面上。
民間有云:「一年之計在於春」。
此外,立春的時間有時會在黃曆過新年前、有時是在黃曆過新年後到來,正月初一正巧碰上立春的機會其實很小,這也是為甚麼民間會出現一句諺語「百年難逢歲朝春」之因。
古人認為,可以從立春當天的天氣,來看出未來這一年的收成狀況。傳統有云:如果立春日是晴朗無雨,即是豐年徵兆,如果碰上雨天,可糟了。因為民間俗諺有云:「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這句說明立春當天如果出現打雷,代表來年的氣候不穩定,可能會爆發瘟疫等疾病,影響了牲畜的生長。民間另有一說:「立春落雨透清明」,表示立春當天如果下雨,就意味著從這時到清明節期間都會是多雨天氣。
立春有哪些習俗?
一、打春
立春又被稱為:打春、咬春、報春。其中的打春是立春當天的一個習俗。相傳是從漢代開始,每年的立春日前,百姓都會以土製作春牛,在立春日的前一天,將春牛抬進皇宮供皇帝欣賞,接著於立春當天早上,由朝廷大臣們拿著五色絲杖來鞭打土牛。
為甚麼要如此呢?因為傳統民俗認為,牛已經休息了一整個冬天,如果再不鞭策牠,等到要春耕時,變得懶散的牛會很難使喚。
另外,民間亦認為立春當天是農人準備正式工作之時,因此立春這天也被視為農民節。所以,民間有在立春日舉行「鞭打春牛」儀式迎立春,也會祈福五穀豐登。
二、存錢
民間有云:「一年之計在於春」,由於立春又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因此專家建議可以在這天將覺得吉祥的數字存到帳戶中,此舉象徵「錢入財庫」。
三、咬春 吃春捲
傳統習俗說,立春這天可進行「咬春」,也就是可以吃春捲咬住福氣。注意!春捲不需要切開,建議一人吃一條完整的春捲,象徵保留完整的福氣。
四、立春為什麼要立蛋?
在立春能把雞蛋竪起來的人有好運。(以上圖片均來源: Adobe stock)
提到立蛋,許多人都知道臺灣、閩南一帶的民眾是在端午節當天立蛋。不過,立蛋可不只是端午節的習俗。
按中國民間說法,立春、春分和秋分時,雞蛋很容易竪起來。人們認為在立春能把雞蛋竪起來的人,來年有好運。
但是,雞蛋立起來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立春會跟立雞蛋結合在一起呢?最多的一種說法是: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會發生變化,雞蛋所受到的重力會隨著引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雞蛋會更容易站立起來。
由於各地習俗不同,立蛋的日期、時間也不同。不少地區會在立春當天嘗試讓蛋站立而不倒。中國湖南省一帶是在立春日進行立蛋,民間還流傳一俗諺:「春分到,蛋兒俏」。如果你立蛋成功,就象徵你一整年裡都會擁有好運氣。
立春在民間有哪些禁忌?
一、不宜剪髮
傳統認為,在立春這天不應該理髮。古人認為頭髮就如同大地的草木,因此在大地生機正要萌芽的春季時節跑去剪頭髮,就像是在迎接生機的首日就把生機給減去了一樣。
二、不宜搬家
立春代表著新的一年正要展開,然而,搬家代表了動盪,因此民俗專家均建議不要選擇在立春當天搬家,藉此求得一整年的安穩。
三、不宜貪睡
當迎接象徵春天開始的第一天的立春時,專家建議大家應該要起床出去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多多促進血液循環。
這是因為象徵著一年四季的開始的立春一到,就標誌著進入春天了,是陽氣開始回升之際,而動生陽,靜生陰。如果在這時候睡著了、睡多了,就會產生較多的陰氣,陰氣一多,陽氣自然少了。當陰陽不平衡,身體就會有病。這就是為甚麼民間流傳「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