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圖片來源:Pexels)
【看中國2025年1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中國高中化學課程原本使用阿司匹林藥片做實驗,換成國產藥片後居然做不成了。該消息衝上了百度1月21日熱搜。有網民表示,國產藥價格低,但副作用大,胃都吃壞了。
拜耳的阿司匹林腸溶片與國產藥
1月初,來自北京市知名中學的化學老師曹葵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高中化學的一個必做實驗中的異常現象令他感到困惑。該實驗原本使用知名品牌阿司匹林腸溶片,自從換成國產品牌後,實驗效果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差異。
據曹葵介紹,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2019年版)實施後,阿司匹林腸溶片檢測實驗成為高二化學課的一項必做實驗。目的是檢測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乙酰水楊酸中的羧基和酯基。在酯基檢驗中,需先對乙酰水楊酸進行水解,水解後會產生水楊酸。當水楊酸遇到氯化鐵,會產生變色反應,溶液將呈現紫色。
他說:「2020年到2021年,我們用的是拜耳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實驗現象一切正常。在阿司匹林水解前,加入氯化鐵後,溶液並不變色,經過水解後產生了大量水楊酸才能變色。」
然而,由於德國製藥公司拜耳(Bayer)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價格偏貴,因此從2023年起,曹葵所在的學校開始購買國產的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為實驗材料。
拜耳的阿司匹林藥片。(圖片來源:Wikimedia)
他在實驗中發現,幾款國產品牌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在水解前就發生了變色,導致學生們無法像以往一樣進行水解前後的對比。
他補充說,其實教學大綱裡並沒有硬性要求在乙酰水楊酸水解前進行檢測,但按照科學研究證據獲得的要求,他讓學生要先通過水解前檢測,明確乙酰水楊酸和氯化鐵混合並不會變色,這樣才能證明水解後相關反應的發生。現在,由於水解實驗前後,溶液都發生了變色,這個環節就失去了意義。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2025年1月初,曹葵用幾款不同廠家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做了上述實驗。此次測試的品牌包括:京新藥業、南京白敬宇制藥、石藥集團、拜耳、沈陽奧吉娜藥業。
實驗結果顯示,京新藥業的阿司匹林腸溶片變色最為明顯,紫色程度較深;南京白敬宇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次之,呈現微紫色;拜耳、石藥集團、沈陽奧吉娜藥業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在實驗中顏色相近,肉眼不容易辨別出變色現象。溶液顏色越深,水楊酸的含量越高。
從水楊酸到阿司匹林腸溶片
據了解,水楊酸早在幾千年前就出現在古埃及的藥典中,用於解熱和鎮痛。但水楊酸可能讓人產生惡心嘔吐、胃潰瘍、胃穿孔等不良反應。
1897年,在拜耳工作的一位化學家霍夫曼,為了解決患關節炎的父親在服用水楊酸後出現的胃痛問題,便嘗試將水楊酸乙酰化,成功制成了乙酰水楊酸。1899年,拜耳便將這款乙酰水楊酸命名為阿司匹林,此後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藥物之一。
相比於水楊酸而言,乙酰水楊酸對胃部的刺激性大大減弱了,但仍然存在刺激作用。1993年,拜耳推出一種新劑型——阿司匹林腸溶片,即在阿司匹林外部裹上一層包衣,使其通過胃部時在胃酸的刺激下不發生溶解,待進入小腸後方才溶解,可進一步降低阿司匹林對胃部的副作用。
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主管藥師介紹,阿司匹林腸溶片在生產過程中,仍然會有一些游離水楊酸成分,需要控制其含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含量反映了產品質量。
網民:國產藥副作用大 胃都吃壞了
上述消息引發網民熱議,迅速衝上百度熱搜。有人表示:「集採(集中採購,國產)的變色說明水楊酸出來了,意思剛進去就水解了,人家拜耳的設計是在胃裡先不出來,到腸道再出來吸收,避免刺激胃。集採的吃下去副作用大,胃都吃壞了。」
「集採降低藥價,也降低了質量,把一些外企的藥排除在醫保之外,很多病人吃了集採的藥效果不好,還要花大價錢去買進口藥。」
「治同一種疾病的藥:5分錢的藥與5元的藥療效一定會不一樣!如果低於成本,一定會偷工減料!不但看療效,還要看副作用。我願意用最貴的療效好副作用少的藥,絕不願意用最便宜的療效差副作用大的藥。」
去年12月30日,中共公佈的第十批藥品集採結果顯示,此次集採降價幅度史上最大,藥品價格史上最低,平均降幅超過70%,多個產品降幅達90%以上。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的中標單價降至三分錢一片。
近日,上海瑞金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鄭民華表示,集採藥價格低,品質不穩定,存在著「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等現象。醫生面對病患的反映與質疑很無奈,但沒有選擇權,欲向上級反映也沒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