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紙(Robert Alexand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編譯)近期《紐約時報》長篇累牘發文攻擊享譽世界的神韻藝術團,引起多方對於《紐約時報》背景的關注。早在2023年,美國作家、播客主麥克.科特(Mike Coté)就曾發文抨擊《紐約時報》公然與美國最大的敵人-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
科特專注於歷史、大國競爭和地緣政治,也為《國家評論》和《國家利益》撰稿,以下是他這篇文章的譯文:
《紐約時報》編輯委員會上週末發表了一篇文章,顯示了對美國最大敵人:中國共產黨的令人擔憂的偏見。
這篇題為《誰從與中國對抗中受益》的文章是誤導和謊言的大師班。如果它不發表在美國的「記錄報紙」上,它就會像在國內的《中國日報》一樣。
這篇社論認為,美國人必須避免「油嘴滑舌」和「誤導性」的冷戰敘事,尋求「強調與中國競爭,同時盡量減少對抗」的政策。路線模仿中共的宣傳,忽略地緣政治現實。編委會將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主要歸咎於美國政客——尤其是共和黨政客——他們誇大了中共的危險。
事實上,整個21世紀,美國對中國過於軟弱,歷任總統政府都各司其職。前總統喬治.W.布希帶領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總統歐巴馬刻意避免與中共發生衝突。前總統川普向北京施加貿易壓力,同時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任期,而總統喬.拜登、他的兒子亨特.拜登及其家人與中國政權有經濟聯繫。
儘管二十年來享受了優惠或中立待遇,北京卻不斷挑釁和冒犯其鄰國和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中國已將國際水道南海軍事化。它利用民用捕魚船隊作為軍事行動的掩護。為了控制喜馬拉雅山高處有爭議的領土,它與印度士兵進行了殘酷的戰鬥。往好了說,它掩蓋了Covid-19大流行的起源;往壞了說,它故意從病毒學實驗室洩漏了病毒。最近,它在整個美國大陸上空漂浮了一個間諜氣球,包括我們的敏感軍事地點。這不僅僅是友好的競爭。
這篇社論使用了中共辯護者中常見的各種比喻,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淡化或原諒中國政府的惡行,並將敘事轉向對北京有利的方向。
首先,編委會聲稱美國必須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因為這種關係對兩國經濟都有好處。但美國並沒有像中國那樣受益。中國濫用其經濟實力壓制競爭,向美國年輕人推銷TikTok的「數位芬太尼」,並竊取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最常見的是軍事領域。就在發表這篇重要社論的幾天前,《紐約時報》旗下的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政府工業間諜活動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揭露文章。
其次,編輯提到美國需要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否則整個地球注定要滅亡。拋開氣候變遷科學不談,他們認為北京將真誠行事。中國大幅加速了燃煤發電廠的建設和使用,而瑞典逃學者格蕾塔.通貝裡等活動人士在德國等國抗議燃煤發電廠的燃料來源。該編委會先前曾嚴厲斥責共和黨人在氣候議題上做得不夠,卻忽視了中國的行動。
第三,編輯認為,中國「對於說服其他國家採納其社會和政治價值觀仍然毫無興趣」。他們聲稱,中國並不是與蘇聯同等的威脅。
但習近平一直尋求將「中國模式」輸出到海外,並在官方公報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包括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伊麗莎白.經濟在內的美國專家已經證明中國在輸出意識形態。世界各地嶄露頭角的獨裁者對中共在國內實行的極權主義訊息控制垂涎欲滴,同時仍在提高基本生活水平以防止民眾反抗。
第四,編委會聲稱反美情緒並不能團結中國政治領袖。這是從舊的親伊朗劇本中撕下來的一頁,據稱是「溫和派」和「強硬派」之間的分歧。與伊朗一樣,這種二分法不適用於中國。習近平日益個人化的統治鞏固了這一事實。就在這篇社論發表之前,習近平獲得了中國獨裁者的第三個任期——實際上使他成為終身統治者。這次投票已成定局,他的盟友被任命擔任中國政府所有關鍵職位也是如此。沒有「溫和派」掌管中國,《紐約時報》最好注意到這一點。
編委會的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支持接觸的論點是,美國不能「退出與中國長期接觸的論壇」,例如世界貿易組織。編輯們奇怪地選擇了中國濫用最嚴重的國際機構。它從一開始就無視或故意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繼續實施禁止政策並拒絕遵守貿易法庭的判決。中國也抓住了世界衛生組織,後者未能調查Covid-19的起源。
美國政客終於看到了中共對美國的威脅,但《紐約時報》卻將兩黨日益增長的反華共識視為挑釁。這種有目的地逆轉原因(中國的不當行為)和結果(在中國問題上建立兩黨共識)遵循中共的宣傳,旨在將美國的政策和輿論轉向非對抗姿態。
編委會的親共偏見有很多原因,但大多數都與利潤有關。多年來,《紐約時報》從中國政府獲得資金,刊登了200多篇宣傳廣告。《紐約時報》於2020年從網站上刪除了這些吹噓文章。這些文章吸引了數百萬美國人。儘管中共為此付出了數十萬美元,但這些不道德的社論並沒有為該報帶來利潤。關鍵的利潤動機,即用戶收入,強化了親中共的偏見。
《紐約時報》透過吸引專業管理階層來維持和擴大其訂戶群。這個階層與共產中國有著最直接、最複雜的經濟連結。他們會因升級或脫鉤而損失最大,因此編輯委員會捍衛現狀,從而捍衛讀者的偏見。
與《紐約時報》不同,美國人民拒絕將北京視為合作夥伴,並將其視為危險。自2020年以來,美國輿論對中國的看法急劇轉向負面方向,兩黨大多數人都將北京視為威脅而非合作夥伴。國會已經開始透過眾議院中國委員會的成立和對抗中共影響力的努力來反映這些擔憂。
美國人民及其代表已經意識到共產中國的挑戰。我們早就該拒絕與中國接觸以及《紐約時報》編輯委員會與之接觸的不純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