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近日提醒,台灣的青年族群正是中共亟欲拉攏的重要族群。(圖片來源:Jameson WU / AFP)
【看中國2025年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因為中共對台統戰手法越發縝密及深入,學者提醒,台灣的青年族群正是中共亟欲拉攏的重要族群,特別是台灣多元社會對認同及未來存在許多不同聲音,雖然這反映民主本質,卻也是中共最容易滲入之地,惟有深化台灣認同、堅守民主價值且提高警覺,才能破解中共統戰戰線。
網紅八炯與「閩南狼PYC」陳柏源推出「中國統戰紀錄片」等一系列影片,披露中共對台統戰手法,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根據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及福和會等團體聯合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昨天(8日)以「統戰面面觀:解析中共對台的隱形戰線」為題,討論中共統戰手法的認知及因應作為。
擔任主持人的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指出,台灣人一聽到「統戰」會害怕,有這種戒心和警覺是好事,但中共手法日益細緻,時常假借「交流」之名行「統戰」之實,需要多加留意。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說,YouTuber八炯日前推出揭露中共複雜多樣的統戰手段紀錄片,引發廣泛討論。該部紀錄片示範中共如何結合心理戰術及經濟誘因,利用看似無害的「機會」吸引台灣青年,包括以取得更優惠的貸款與買房條件為誘因,吸引台人辦理中國身分證,進一步深度滲透台灣。該影片也提及約有20萬台人持有中國身份證。
郭玫岑表示,除了經濟利益,中共再結合具有影響力的網紅及藝人,行銷「符合中國利益的世界觀」及文化認同的塑造,試圖改變台灣的輿論風向及民眾心理,這些看似無害行動,實際上恐逐步侵蝕台灣的安全防線及民主體制,帶來長期的風險及挑戰。
郭玫岑認為,台灣是多元的社會,在認同與未來方面存在不同聲音,這反映了民主本質,這正如賴清德總統所說:「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台灣需要更強的內部凝聚力,深化對本土及公民意識的認同,喚醒台灣人對民主及自由價值的堅守。如此才能在建立堅實內部共識的基礎上,抵禦外部的滲透與分化,確保台灣的自由及民主永續發展。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分析,疫情趨緩後,中共希望兩岸重返「大交流時代」,賴總統也希望從觀光及學位生重啟交流,但去年1月至11月間,有240萬台人到中國交流、旅遊,但中國僅30萬人來台觀光與專業交流;中國過去每學年有2萬多名學生來台就學,但現在禁止學位生來台,僅剩少數短期研修生,可見中共的「阻力」導致交流淪為政治手段工具。
沈有忠說明,現在中共的統戰原則,包括「離島統戰」,欲達成有實無名的一國兩制;「青年統戰」則是哄騙年輕創業者和投資者赴中,進而逐步收攏圈套;「宗教統戰」,即是將「一個中國」轉為「一個媽祖」或「一個關公」政策。
他強調,陸委會鼓勵健康有序的互惠交流,但政府要求交流「三不一低調」,包括不得從事與核准來台項目不符合活動、不得政治宣傳或是矮化台灣、來台官員不得接受媒體採訪及全程保持低調,這些均是為防止對岸借交流名義進行統戰滲透。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皙表示,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近日訪台閉門座談中指出,中共在美國境內的滲透與間諜活動,已經破壞美國人對民主的信心,是對民防最大的威脅,這也是台灣的當務之急。
劉玉皙指出,中共滲透的模式是透過實體組織,採取面對面的實際接觸,接著以網路通訊維持聯繫熱度,逐漸動搖台人對民主的信心。這些組織未必是中共官方組織,也包括個人、企業、機構和社團,例如:宮廟、里長、農產業網絡及補習班等,人人都需要提高警覺。
文化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蕭督圜表示,台灣走向民主化後,中共對台作為只能寄託於人民,對台政策則從「三中一青」走向「一代一線」,希望能爭取台灣民眾的認同,但中共因為兩岸制度的迥異而無法成功,只好擴大「統戰」以達成分化、團結、改造之目的。中共現在的統戰聚焦於攏絡網路意見領袖,大打輿論戰及心理戰,不能輕忽。
去年參與抗議中國學生訪台團協助統戰的台大學生余東栩指出,「學生」是維持國家統一必須治理的群體之一,因此要看透中共威權政府對台統戰手法的第一步,是要對自己國家的威權有更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