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二句名言讓人們津津樂道。圖為金武元直〈赤壁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劉禹錫〈陋室銘〉
這篇全文只有短短八十一字的〈陋室銘〉,道出了劉禹錫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生志向和意趣。其中,首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廣受大家喜愛,成了千古名言。現在人們常用它來説明,對於一個事物不能光看外觀和形式,要看它的實質和內容。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陋室銘〉是一篇非常著名的銘文,它之所以能夠流傳久遠,一方面與劉禹錫在詩歌方面的造詣有關,他將寫詩的本領融合到文章裡去,這使得這篇文章在散文世界裡擁有獨特的地位;另一個原因就在於這篇文章篇幅雖短,卻內涵豐富,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其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二句名言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正如劉禹錫所說的,山可以不看高低,水可以不看深淺,因為這些都只是外在的表面現象,表面的東西不重要,實質的內容才是至為關鍵。也因此,一個人的身分、地位、財富、外表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人品。
劉禹錫安貧樂道的故事
劉禹錫少年得志,二十一歲便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然而,這篇〈陋室銘〉的誕生得從他的被貶談起。
唐順宗即位後,起用士大夫王叔文等人實施「永貞革新」。劉禹錫在參加「永貞革新」後不久,「永貞革新」宣布失敗,改革骨幹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位大臣被貶,劉禹錫被貶和州,做個通判。按照規定,通判居住地應該是三間房子,可是和州縣令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又將劉禹錫遷到縣城北門,房子減少成一間半。劉禹錫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曆陽心在京。」和州知縣見其仍然自得其樂,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給他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看到這種情況,劉禹錫寫下了這篇〈陋室銘〉,並請來柳公權書寫此文,同時刻碑留念,立於門前。劉禹錫的文章,加上柳公權的書法,二者相得益彰,流傳千古。和州知縣怎麼也想不到,他的這番作為會造就出〈陋室銘〉佳作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