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貿易戰升級,北京準備增進口關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8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在歐盟宣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影響下,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數量明顯下滑。中歐貿易戰升級,北京當局先後對歐盟進口的豬肉、白蘭地和化工產品啟動了調查,並準備提高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關稅。
北京準備提高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關稅
中國商務部8月23日會見了汽車製造商和行業協會,討論提高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關稅。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聽取業界和專家學者對提高大排量燃油車進口關稅的意見建議」。
聲明中還稱,「有關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和汽車企業代表參會」。
這是在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增加額外關稅之際,北京當局所發出的最新警告。
擁有27個會員國的歐盟將於10月投票決定是否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即在目前10%的進口關稅基礎上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加征最高可達36.3%的額外關稅。
歐盟8月20日將擬議的關稅從7月設定的37.6%下調至36.3%,但並沒有完全取消徵收關稅的打算,這使得北京當局感到不滿。
北京當局8月21日予以反擊,宣布已擴大對歐盟進口產品的調查範圍,除了對豬肉和白蘭地進行反傾銷調查外,還增加了對各種乳酪、牛奶和奶油產品的反補貼調查。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6月份最先報導了對歐洲豬肉和奶製品的調查,並提出可能會提高對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關稅。
如果北京當局這麼做,德國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德國向中國出口排量為2.5升或以上的車輛,價值高達了12億美元。
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支持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措施,但它們也可能是受中國越來越多的貿易調查導致的懲罰性關稅所影響最大歐洲國家。
法國、西班牙、荷蘭和丹麥是對中國出口白蘭地和豬肉,加上乳製品調查最多的歐洲國家。這四個國家現在成為中國主要的施壓對象,中國希望他們放棄對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措施。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法國對中國出口了價值2.11億美元的乳製品,法國也是中國進口白蘭地的最大來源國,佔比達99%,預計受到的影響最大。
義大利、丹麥、荷蘭和西班牙的乳製品,去年向中國出售的乳製品價值分別約為6500萬美元、5500萬美元、5200萬美元和4900萬美元。
在豬肉方面,西班牙、荷蘭、丹麥、法國是歐盟去年對中國排名前四的豬肉出口國。其中西班牙就佔了四分之一,排在第二和第三的荷蘭和丹麥2023年分別向中國出口了價值6.2億和6億美元的豬肉產品。
隨著歐盟領導人誓言保護其市場免受中國補貼競爭的影響,以及北京方面聲稱「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歐貿易戰似乎越來越不可避免。
據路透社報導,即將卸任的歐盟外交政策主管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西班牙的一場活動上說:「我們不能天真,我們無意捲入貿易戰……但或許這是無法避免的,這也是事態發展的必然邏輯。」
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數量明顯下降
綜合中國大陸媒體8月16日報導,歐盟宣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直接影響中國外貿出口。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27個國家的電動汽車出口總量為22.1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5%。其中,6月單月出口量在今年首次跌破3萬輛,創下年內新低,同比跌幅31%,下滑幅度僅次於今年2月份。
從出口目的國變化來看,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出口量減幅最大的前五個國家中歐盟就佔了四個,分別是西班牙、法國、荷蘭、挪威。
除了歐洲市場自身需求下降帶來的影響以外,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對中國向歐盟出口電動汽車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歐盟確認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增加關稅,包括特斯拉等中國製造的西方品牌,額外關稅的稅率範圍在17.4%至37.6%(目前最高稅率下調至36.3%)。雖然該項關稅從7月5日生效,但其影響已經開始提前顯現。
中國商務部7月4日表示,迄今為止雙方已就關稅問題舉行了多輪技術性磋商。發言人何亞東表示,「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歐盟7月4日表示,加征的關稅是在歐盟對汽車進口徵收10%標準關稅的基礎上徵收的。
被歐盟視為配合反補貼調查的公司,包括西方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和寶馬。
為應對歐盟徵收的額外關稅,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紛紛準備在歐盟建設工廠。其中,比亞迪計畫在匈牙利建設一家電動汽車製造工廠。奇瑞通過收購和改造現有的日產工廠,在西班牙成立合資企業生產乘用車。另外上汽集團也考慮在西班牙建立一座電動汽車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