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8月16日訊】2024年過半,國內不少餐飲人夢碎一地。
今年,餐飲市場的寒意加重,老店、大店也扛不住了,火鍋、茶飲、烘焙成為倒閉重災區。入局者也變得謹慎起來,設備商們的倉庫週轉速度也開始變慢。
餐飲市場大降溫 二手設備賣不動
去年底,有二手設備回收商向紅餐網總結:上半年開店潮,下半年閉店潮。
進入2024年,餐飲市場大降溫!企查查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共新增131萬家餐飲相關企業。相比2023年同期的168萬餐企,增幅明顯收窄。
茶飲、烘焙、火鍋等熱門餐飲創業賽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上半年,烘焙、茶飲相關餐企的註冊量同比下滑約3成,火鍋相關餐企的註冊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千多家。
新入局的餐飲人減少了,二手設備回收商也明顯感覺到生意沒那麼好做了。相比往年,今年有些賣不動了,不但價格上不去,銷量也在下滑。比如,去年一臺能賣到4萬元的烤箱,今年只能賣到3萬了。上半年,羽青回收的設備數量同比去年翻了一倍,但是銷量下滑了30%。
與此同時,不少設備回收商發現,今年二手設備的復購率明顯變低了。通常而言,很多餐飲人不僅開店前會購買二手設備,如果生意做大了,要開分店,還會繼續購買;失敗後,這些設備又會賣回給二手設備商。
倒閉潮提前 餐飲老炮也扛不住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1-6月,超過100萬家餐企倒閉,相當於去年全年的總和。
唐山人張亨明在老家從事二手設備回收生意,江湖人稱亨哥,他對此也深有感觸。他向媒體表示,往年,暑期到「十一」期間屬於餐飲業的旺季。10月以後,才是餐飲門店倒閉的高峰期。但今年「五一」過後,就陸續有不少餐飲店倒閉。張亨明透露道,五一後,他每個月回收的設備數量,相比3、4月多了三分之一。
相比往年,今年餐飲的閉店潮來得更早,一批老店、大店也撐不住了。
有人發現,今年10年以上的老店,倒下的明顯變多了。另外,大店型也很難做了,狗哥二手餐飲設備回收的大店比去年多了5、6倍,其中大部分都是經營了5到10年的門店。
有「餐飲收屍人」稱呼的安大為近期回收了一家1500平的大店,這家店由兩兄弟經營,已經做了7年了,業態也很豐富,融合了川菜、燒烤、烤魚等。關店前,每天的營業額雖有2、3萬元,但只能做到盈虧持平,甚至微虧。後來,兩兄弟因為採購的事吵翻臉,第二天就決定關門。
在那些被回收的餐飲門店中,老店佔比也達到5成,而去年大多數倒下的店還是開業不久的新店。有分析稱,這和湧入餐飲市場的小白數量減少、開店熱情下降有關。「現在很多人都明白創業有風險,變得謹慎起來」。在其看來,經過去年的洗牌,市場上已經倒下了一批新店,再加上今年開店的人變少了,倒下的老店比較多。
火鍋店最慘
連鎖化率較高的火鍋、茶飲、烘焙,一直是餐飲創業熱門。今年,這些賽道也上演了殘酷的淘汰賽。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年底,火鍋相關餐企的存量為41萬家。截至今年7月底,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40萬。半年減少近萬家,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近期,安大為接連回收了某個重慶火鍋連鎖品牌的3家加盟店。據其透露,這3位加盟商裡,虧得最少的人也有300多萬。其中,有一位加盟商原本做建材生意,行業不景氣便跨界做餐飲,結果一年多虧了400多萬。
上面提到的張亨明,今年在唐山回收最多的也是火鍋、烤肉店,不少店只經營了半年到1年,算上租金、人工、加盟費等各項支出,這樣一家店至少要損失40、50萬元。另一位人稱「猴哥」的商家,每個月回收40、50家店,七成都是火鍋店。他告訴說,由於廣州冬季短,很多火鍋店老闆都是干3、4個月賺夠一整年的錢。但今年,這個想法根本無法現實。他表示,3月開始,廣州的火鍋店就在批量倒下。
茶飲、咖啡,作為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品類,一直頗受創業者青睞。而今年,茶咖賽道的規模增長也在放緩。猴哥透露道,他回收的奶茶店數量僅次於火鍋店。與此同時,今年猴哥還回收了某連鎖咖啡品牌的幾十家門店,這個品牌的門店數與高峰期相比已經縮水大半。
而烘焙店的日子同樣不好過。由於門檻低,入局者也比較多,倒閉的同樣不少。有一個客戶,投入了100多萬元開了家烘焙店,營業3個月就走向了關門。設備賣了,最終只收回了3、4萬元。
一些網紅品類則經歷了速生速死。今年,天水麻辣燙爆火,大批人跟風湧入到了這個賽道。但不少人的門店只活了幾個月。
安大為表示,很多天水麻辣燙門店的營業不到3個月就黃了。不過,天水麻辣燙門店裡,有不少是做純外賣生意的商家,損失大多在10萬元以內。
1個月收了42家火鍋店 一線城市餐飲競爭加劇
今年以來,餐飲「逃離」北上廣深的趨勢似乎更加明顯。
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餐飲業收入同比下降3.5%,上海住宿和餐飲業同比下降3.6%。另據企查查數據,今年前5月,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注吊銷數為3.1萬家,同比增長3.7%。
消費市場低迷,商場客流量減少,猴哥發現,廣州部分購物中心上調租金,有商場甚至直接將租金漲了2倍,逼退了不少餐飲店。
北京餐飲業的競爭同樣殘酷。安大為告訴媒體,其在1個月內就回收了北京42家火鍋店,破了記錄。去年,安大為回收的火鍋店還以白牌居多。今年,加盟店已經佔據了主流。
安大為的一位客戶,營業不到3天,就關停了門店。在開店前,這位老闆躊躇滿志,打算開出那條街的第一家炸物店。沒成想,他的門店還沒裝修完,就冒出來4家同品類的新店。這位老闆一下子就沒信心做下去了,經營3天就關門了。
相比之下,在唐山做二手設備回收的張亨明則發現,也有一些餐飲門店活得比較好。他經手的門店中,夫妻店的佔比不足5%。他告訴說,相比其他店型,夫妻店的存活期限更長。而且,在唐山這樣的三線城市,越是低端的品牌,越受歡迎,活得也越好。
一方面,開店的夫妻雙方會親力親為,不用考慮人工成本,沒人做甩手掌櫃。不像朋友間的合夥,會計較誰幹多了誰幹少了以及利益分配,摩擦更多。另一方面,一家人共同經營門店,相對穩定。張亨明發現,夫妻店的關店主要是因為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或是家裡臨時有事無法兼顧門店生意。
「開餐廳,還不如當收屍人」。在很多人眼裡,二手設備回收是一門利潤豐厚、風險還低的生意。
在和多位餐飲設備回收商交流後,紅餐網瞭解到,不少餐飲設備回收商都有過餐飲行業經驗。他們都表示,做餐飲設備回收,要比干餐飲的抗風險能力強。
幾年前,餐飲人劉宏兵曾開過一家啵啵魚外賣店。本來計畫以這家店為旗艦店,後面再對外招商,但真正去做之後,才知道引流獲客有多難。後來,劉宏兵把啵啵魚的項目擱置,做起了餐飲設備商。做了幾年設備回收生意後,劉宏兵發現,投入成本更低、承擔風險也更小。
開一家餐廳,包括人工、租金、食材、運營等多項成本。二手設備商的成本主要在倉儲。同時,設備既能賣給餐飲商家,還可以轉手賣給同行。
張亨明也開過餐廳。幾年前,張亨明和2個朋友合夥,在唐山開了一家100多平的烤肉店,總投資10萬元。一開始,烤肉店生意還不錯,日營收達到5、6千元,淨利潤有5成。但好日子並不持久,後來每日營收下滑到了1000元左右。
去年,張亨明開始做餐飲設備回收生意。他最大的感受是,一下子就不焦慮了:「回收二手設備雖然累,但干餐飲,又累又焦慮。現在收到設備後,我就能預估大概能賺多少錢」。
他回憶道,過去開餐廳,每天要採購食材、備菜、出餐、招待客人、收拾,忙到晚上9點才能吃上飯。現在只要清洗設備、拍拍視頻、和客戶交流就行了,既不用擔心每天的營收,也不用再為沒客人或者差評等憂心了。
據其透露,干二手設備回收不到3個月,培訓的學費、每年2萬元的房租都已經回本。他告訴說,這一行的毛利率可以達到45%—50%。
不過,像張亨明、劉宏兵這樣,從餐飲人轉變為「餐飲收屍人」的,還是少數。一些創業者,仍然堅持在這條道路上死磕到底。
安大為透露,其回收的一家重慶火鍋店,老闆是個餐二代,雖然虧損了300多萬元,但最近又開了一家酸湯火鍋店。老闆的原話是,「既然在火鍋裡虧了錢,就必須在這裡再賺回來」。可見,有些人還是心有不甘。但是,最終還是不得不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