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努力的人 常淪為底層(圖)


努力的人
為何努力的人,常淪為底層。(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勤勞而不富有,努力卻不成功的人,那為什麼努力生活的人,卻反而常常淪為社會底層?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孔子的一生來解釋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階層限制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貴族,但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家族已經沒落,而且孔子是庶出,因此三歲喪父之後,他和母親被逐出家門,從小就過著比較困難的生活,實際上已經淪為社會的底層。

所以孔子十幾歲的時候,就立下遠大的志向,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到二十幾歲的時候,孔子就立志要走進仕途,他對天下大事不但關心,而且很有見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國理政的思想體系。到三十來歲的時候,孔子已經小有名氣,陸續受到各國國君的召見,後來還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學說與治國主張,但直到去世也沒有獲得重用,反而四處流離,淒涼而終。

孔子被後世譽為聖人,可見他思想學說的價值。那為什麼當時卻沒有人願意採納他的政見?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階層限制。雖然孔子的祖上是貴族,但是到他這一代已經淪為底層,同時也得不到更高階層的背書。儘管他曾一度出任魯國大司寇,但卻與權貴階層格格不入,甚至處於對立矛盾的關係。所以,社會階層的限制讓孔子始終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命中注定

《寒窯賦》有句千古名言說:「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衝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文章還用「孔子厄於陳邦」的故事來做為例證。

孔子也相信命運,他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中還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人生的成與敗,往往不是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再有本事的人也敵不過命運那雙無形的手,哪怕是孔子也無法和命運對抗。

家庭基礎

孔子的道德學問毋庸置疑,而且他也很努力,再怎麼窮困也堅持自己的理想,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孔子的家庭。

那麼他小時候的家庭三歲喪父,從小跟著母親生活,長大後由哥哥出面,替他安排了一場包辦婚姻,因為孔子當時工作不好,家庭條件也很一般,所以只能娶一個出身貧寒的女子。

後來隨著孔子思想的不斷提升,夫妻倆精神層次與境界的差距越來越大,幾乎沒有共同語言,所以孔子的婚姻並不幸福,再加上孔子常年在外漂泊,又沒有賺到什麼錢財補貼家用,所以他個人的家庭其實只能用失敗來形容。

都說家庭是男人成功的基礎,雖然孔子並不是普通人,但他的命運或多或少也和家庭失敗有關。所以,只有幸福的家庭基礎,才能托舉成功的事業。



責任編輯:牛蘭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