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稅舉債發鈔三管齊下 難解中國財政之困(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24-06-29 02: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
中國房地產(圖片來源:  JADE GAO /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29日訊】近日,A股多家上市公司遭遇「補稅」,有的面臨近5億元的巨額補稅,有的要補繳長達15年時間的欠稅。「查30年的稅欠50年的債」成了中國財政困境的標籤。中國發行50年期國債這事倒並非首創,早在2019年9月3日,美國福布斯網刊就發表《百年債券?為何全球已有14個國家發行「超長期」國債》,只是買與不買的選擇權在買方。但倒查30年的稅,卻是國家稅務機構行使國家權力,企業無所逃遁。儘管6月18日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為此發了「安民告示」,稱稅務部門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已有的只是近期針對相關企業的查稅補稅,但安撫作用有限,中國政府財政飢渴嚴重,國人對政府稅收擴張的衝動早有警惕。

中國財政缺口逾萬億

6月24日,彭博社發表《中國財政收入降幅創一年多來新高》(China’s Fiscal Income Drops at Quickest Pace in More Than aYear)一文,該新聞社用中國財政部數據計算得出,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在內,1-5月總收入同比下降4.1%,至11.36萬億元人民幣(1.6萬億美元);同期這兩項下的支出合計同比下降2.2%,至13.61萬億元。財政缺口因此為2.25萬億元。

填補財政缺口,不管是哪種體制下的政府,都會用以下三種方式彌補,一是增稅,二是發債,三是發行貨幣。區別在於:法治國家的增稅有立法程序,但追繳欠稅的操作空間很大,中國這種國家很容易「人治」當家。在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日子很不好過的情況下,政府對企業進行徵稅緊逼,會導致殺雞取蛋現象發生。

中國自朱鎔基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與地方「分灶吃飯」。約從20年前開始,土地財政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政支柱,近年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這項收入大幅下降,經濟成長放緩又拖累稅收收入,導致政府預算吃緊。地方官員因此殺雞取卵,要求多家企業補繳回溯幾十年前的稅款,以填補地產危機造成的財政缺口。

被要求補交稅款的公司當中,維維股份、博匯股份等公告了公司或子公司涉稅情況。其中,維維股份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枝江酒業」)在1994年至2009年的15年間,累計欠稅8500萬元被追繳;博匯股份對芳烴抽提裝置等進行停產,此前該公司收到稅務事項通知書,公司「重芳烴衍生品」被要求按「重芳烴」繳納消費稅,有人測算,據說高達數億。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存在補繳稅費情況的還有順灝股份、北大醫藥、藏格礦業、華林證券、聯建光電等。上述公司的補稅原因包括政策變化、少計稅、未按規定申報等。一時間,關於A股公司是否面臨補稅潮,上市公司稅務是否要「倒查30年」的討論四起。

中國發行債券還有多大空間?

中國的巨額債務及償還能力,早就成為國際金融界與幾大評級機構的重要話題。2024年1月,中國政府智庫國家金融和發展實驗室(NIFD)發布報告指出,去年中國債務(含家庭、企業和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高達287.8%,較2022年增加13.5個百分點,創記錄最高,約為GDP總量的2.9倍。

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2024年春季年會期間發布關於政府借貸的最新報告。IMF警告稱,中美兩國政府應採取行動降低未來的借貸,因為它們的債務激增有可能對全球經濟和其他國家支付的利率產生深遠影響。該報告表示,許多富裕國家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降低它們的債務相對於其經濟規模的水平;但是,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並非如此,如果目前的政策保持不變,這兩個國家的借貸將繼續激增。IMF預計,到2029年,美國政府債務將佔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133.9%,高於2023年的122.1%。中國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目前的83.6%上升到2029年的110.1%。報告稱,在美中兩國的引領下,全球政府債務佔經濟產出的比例從2023年的93.2%上升到2029年的98.8%;英國和義大利的政府債務也在激增。

報告還指出美中兩國政府債務持續升高對世界的不同影響:2023年美國出現了「巨大的財政滑坡」,政府支出超過收入8.8%,高於前一年的4.1%;中期預算赤字預計將超過6%。而這種借貸水平正在減緩降低通脹的進程,而且還可能提高其他國家政府支付的利率,可能導致其他經濟體的融資條件出現波動。

對中國,IMF發出的警告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放緩「因意外的財政緊縮而加劇」,很可能會削弱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並減少已成為非洲和拉丁美洲政府重要資金來源的援助流量。

不過,儘管IMF是對美中兩國同時發出警告,兩國政府債務相比較,中國看似要低,但美元是全球硬通貨,號稱「紙黃金」,美國財政收支的結構性失衡也是全球皆知的問題,但美國國債仍然是全世界最具流動性的「無風險」資產,全球政府、企業和投資者對其有著穩定的需求,因此,發行國債的空間還較大。中國人民幣則無美元這等國際地位,國際社會對中國國債的需求遠小於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因此,中國國債的發行區域主要在國內,空間不大。

增發貨幣必然推高通脹

最近,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4月份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的說話「目前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因人民網引用一下走紅網路。其實,這不是鄒透露了什麼秘密,央行發布2024年2月的社融和金融統計數據中明載:截至2024年2月末中國的M2餘額為299.56萬億元,同比上漲8.7%。這個規模是美國M2的2倍以上,引發了美中兩國誰印鈔更瘋狂的討論。

因此,海外輿論認為中國瘋狂印鈔超過美國拜登政府。中國方面有人指出,美國的M2範圍有限,包括流通中的現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儲蓄存款、10萬美元以下定期存款、貨幣基金等,10萬美元以上的定存不在M2統計範圍之內。在中國,不管多少錢,100萬、1000萬甚至1億元定存都放在M2里核算,因此,簡單計算沒有意義。

這一說法是事實。但真正的不同在於,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發行再多,通脹壓力也能向外釋放,近三年只因拜登政府發鈔舉債太多,通脹才在國內反應出來。即使如此,美國通脹造成的問題也很嚴重,影響到2024年大選。考慮到美國都無法完全消化增發巨額貨幣引發的通脹,中國當然不能再繼續增大貨幣供應,因為人民幣不是世界貨幣,增髮帶來的通脹,幾乎全由中國人承受。

自從十多年前「現代貨幣理論」為政府提供可以無限發鈔的「理論武器」以來,本來就奉行凱恩斯理論的世界各國政府,開始將凱恩斯理論的兩大利器「政府應該有限干預經濟」與「可以實施有限通脹以刺激經濟」中的兩個「有限」去掉,變成無限。從2009年中國選擇5萬億刺激經濟並繼續將房地產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以來,中國經濟就進入了貨幣推動階段。在政府債務高企、企業稅收偏高,暫時未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支柱行業培育新稅源之前,哪怕將增稅、發債、印鈔這三種方法全都用上,也難解中國政府的財政飢渴。如果中共最高領導是任期制,當然可以飲鴆止渴,因為所有的麻煩可以「擊鼓傳花」,落到別人手裡。問題是:這屆之後,仍然是習近平擔任中共掌門人,所有麻煩無從卸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普通話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