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示意圖(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Pexels)
二十四節氣準確反映自然節律變化、一年之中氣溫變化的關鍵日子,以及節氣究竟是如何影響著衣食住行。節氣體現中國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其實,除了與自然變化掛鉤,我們還能進一步探究二十四個節氣跟香之間的對應關係。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認識,二十四節氣與傳統香文化彼此結合後的狀況,以利各位瞭解適應時節變化,能達到身心調和,並深切感受自然與香和諧共融共生的獨特魅力。
眾所周知,二十四節氣是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這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於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及地面氣候演變次序,進而將一整年劃分成二十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差距15日。
前人為了記憶便利,遂編造出了〈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雖然整首歌只有短短四句,卻因文句簡短、凝練,連雉童都能輕鬆背起來。
那麼,這二十四個節氣又分別跟哪些香產生對應呢?
提及香,許多人會聯想到女子。沒錯,在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中,香文化確實跟女子有著緊密關係,像著名女才子李清照在詞作中,即寫下諸多關於熏香的記錄。在《紅樓夢》中,亦著墨賈寶玉在瀟湘館中看見黛玉、寶釵、寶琴和岫煙圍坐在薰籠上取暖、說話的模樣。
更特別的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高僧佛圖澄不只會聆聽聲音做吉凶預言,在手掌上塗抹雜有胭脂香料的麻油之後,能看見千里外的事物,甚至曾燒香念咒,為距離遙遠的購香弟子驅除盜匪。不過,舉再多古例,想必更為人知曉的是女子閨閣之稱:古代女子閨房往往因為在室內使用造型小巧的熏鑪和薰籠來焚香,出現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氤氳狀況,故獲得「香閨」這一雅稱。
對比古今,現今社會使用香並非奇事,早早成為司空見慣之事,可見香文化及其用品延續迄今,化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透過生活中的香文化,還能讓我們看見一個家庭的生活品質與個人修為及特質。
至於這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獨特的自然氣息和人文內涵,同時具有對應的香氣表達及香藥配方。無論是節氣香的製作或使用,均是文化傳承,亦呈現生活美學與養生之道。在諸多講述香學的文獻裡,以明朝萬曆年間的周嘉胄所著的《香乘‧晦齋香譜》最著名。該書載説:「春季所焚香品,須有百花之氣息……若值春雨瀟瀟,則山齋雅軒,瀹茗度曲,禦一爐適時之梅花名香,煙霞蓊鬱,梅韻悠長。」
由此可知,古人已經認為隨著四季的不同,使用的香也各有不同。用香,大有講究。
專者認為,春季的香氣主要在於喚醒生機,夏季的香氣理應為人們帶來清涼,秋季的香需幫助人們感受收穫與寧靜,冬季的香氣應對保暖與內省起到作用。
總而言之,春分因晝夜均且寒暑平,萬物復甦,草木生發之際,故適宜使用五行之木香,可選擇茉莉、玫瑰等等清新花香,以進一步迎接炎夏到來;夏至則因陽氣最盛、白晝最長,可選擇橙花、茉莉、檸檬等等明亮又熱烈的香氣,好呼應炎夏的活力與熱烈;還可選擇沉香、蘇合香等等香氣清幽、通透性強的香;秋分則因晝夜均且寒暑平,正值西風蕭瑟、寒意日濃,故可選擇檀香、柏木等等沉穩的木質香,以進一步感受秋季的寧靜與深沉及豐收的喜悅;冬至因夜長晝短,逢萬物蟄伏的冷氣襲來之際,故可選擇香草、檀香或雪松等等溫暖深沉的香氣,以感受到溫和、寧靜、舒適之感。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人們往往在冬日裡不時關閉門窗,故適合在此時際採用悶香,好只聞得到香味,卻少見煙氣。
二十四節氣以無形語言 引導萬物生長、凋落。當我們在各個節氣中運用香展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美,自能在放慢步調之間,探索更豐富、更多采多姿的生活方式。雖然隨著節氣不同來使用香的要求不斷推陳出新,激發更多創意、靈感,亦開始講求個性化用香,但無論如何,在強調跟自然之間的融合時,理應選擇天然、無添加、無有害成分的香料,以避免身體收到損傷。
最後,建議各位記住二十四節氣的降臨日,以及相對的涵義,以利掌握天候,同時能知曉此時此刻應該使用哪一款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