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下密令 中共已對臺灣開戰(視頻)

發表:2024-05-23 15: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家好,歡迎來到《看風雲》節目。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

1、臺灣立法院院會星期二繼續審議藍白陣營所提出的「國會擴權」法案,很多民眾在院外集結抗議,大家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

2、其實今年2月份,旅澳學者袁紅冰披露中共統戰臺灣的內幕,習近平指示「戰場在立法院」。這和我們今天目睹的立法院的風暴幾乎是一模一樣。

3、臺灣各政黨之間衝突劇烈,那麼新政府還能運作嗎?

提案爭議的焦點

臺灣的立法院5月21日在新總統賴清德宣誓就職一天後恢復工作,繼續處理藍白兩黨的國會改革的提案。

而立法院場外卻集結了來自40個民間團體的民眾進行示威,抗議國會濫用權力,限制和削弱賴清德總統的權責,同時批評程序不民主。到場人數高達3萬人,抗議一直到午夜12點左右才結束。

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是否將再重演,引起臺灣內外的關注。

太陽花學運是在2014年,臺灣民眾抗議國民黨強行通過兩岸服貿協議。服貿協議是指臺灣開放若干產業,給中國大陸人來臺工作和經商。一旦通過的話,可能會有幾十萬、幾百萬的大陸人到臺灣,這些人會不會是中共特工呢?

當時臺灣民眾反對這個服貿協議,最大的一次遊行有幾十萬人參加,最後服貿協定無疾而終,臺灣等於從懸崖邊上走回來了,不然臺灣就是引狼入室。

這一次有三萬人聚集在立法院場外,宛如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再現。分析認為,臺灣民眾從這次立法院的危機中,看到了中共代理人的影子,這才是最讓大家擔心的。

民進黨籍的賴清德贏得了臺灣大選,但是民進黨也在大選中失去了在立法院中的多數黨地位。目前臺灣的政局是朝小野大,特別是在藍白兩黨合作的情況下。

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什麼地方?民進黨認為國會改革的提案內容模糊,擴大了立法院的權力,而且法案的審查程序違反常規。

提案增訂了藐視國會罪,《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規定:官員對質詢之答覆,不得超過質詢範圍之外,不得反質詢,也不得拒絕答覆、拒絕提供資料、隱匿資訊、虛偽答覆或有其他藐視國會之行為。

違反者可移送監院彈劾或懲戒,最高可處臺幣20萬元罰鍰。

也就是說,臺灣立法委員在問詢行政官員的時候,如果官員被發現說謊,就有可能承擔刑責或被判刑入獄。這可能讓賴清德政府的高級官員遭遇沒完沒了的司法訴訟和法律糾紛。

提案規定行政官員不得「拒絕提供資料、隱匿資訊」。然而,行政官員要處理很多事情,有時會涉及國家機密。按照這個規定,立法院可以隨時在公開場合把國家機密調閱出來,這就有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

評論人士唐靖遠表示,訂「藐視國會罪」法律條款是民主制度下的慣例,從十七世紀英國下議院就有,美國、日本、法國等民主國家也有類似條款,問題出在內容模糊,法案沒有提到由誰判定、判定標準、犯罪要件是甚麼。

他說:「如果這樣強行、迅速通過,就可能成為口袋罪,立委主觀感受指控官員藐視國會,可能官員只是回答方式不妥、答非所問或提出反問,就可能被指控藐視國會,因言獲罪。有可能損傷言論自由。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有可能受到影響。」

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林亮君在臉書說,藐視國會條文,是把立法院變成中共人民大會堂,未來將成為全臺最大刑堂。

她質疑,反質詢沒有明確定義,未來任由藍白決定是否構成「藐視國會」。未來敏感國防、外交議題,沒有主席同意「一律得公開」、調查小組可要求企業、軍隊、社團、個人「直接」交出資料,若拒絕恐被開罰,且可連續開罰。

林亮君說:「有了這『天條』,立委變法官、檢察官,無所不能。企業的機密、百姓的隱私可恣意得到,這些資料最後會落到誰的手上?這逾越了司法權、監察權的界線。」

另外,民進黨還抱怨藍白兩黨未經充分協商和討論,便強行快速通過提案,但是藍白兩黨認為他們遵守了所有的法律程序。

藍白兩黨5月17日聯手提出國會職權擴大法案,並利用席次優勢,在21日午夜迅速二讀通過「官員不得反質詢」、「人事同意權」、「調查權」約20項修正條文。這個過程沒有和民進黨進行討論和協商。

藍白兩黨為了走程序而走程序,快速通關,直接省略掉了要逐條討論、要審查進行修正的這麼一個過程,強行通過一些內容非常敏感的重大法案,才引發了這次衝突。

民進黨立法委員沈伯洋向藍白兩黨喊話說:你們人多,投票你們一定贏,但是讓我們把逐條討論的過程走過去,不要硬性跳過,不要蠻橫闖關,好不好?我們就按照這個程序走,反正最後也是你們贏,但是你們贏的時候,讓我們輸得心服口服,好不好?

唐靖遠表示,在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就立法,就像中共人大只是表面上走民主形式、走過場,實質搞變相黑箱作業、變相獨裁。可能演變為政治報復、打擊政敵的工具,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甚至說「條文是最高機密」。

他說,美國兩黨黨爭也挺厲害,但在面對中共滲透、重大國家安全問題高度一致。臺灣兩黨、三黨則在反對中共、防備中共滲透問題高度不一致。如果連委員都不知道條文內容就通過,是非常荒謬的事,此惡例一開,藍白仗著多數優勢,存在黑箱操作的巨大隱患。

臺灣3萬人抗議

立法院最大黨國民黨黨團星期二清晨5:30便在議場前集結完畢,並且與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合作把守住議場大門,隨即在上午7:00議場開門後順利佔據主席臺。

民進黨黨團上午8:45才進入議場,有些民進黨籍立委頭上綁著「民主已死」的白布條、手持標語步入議場,而且邊走便高喊「退回重審、反黑箱」、「要審查、要協商」等口號。

國民黨籍立委則在主席臺上高喊「要開會、要改革」等口號。

當天有超過40個民間團體在立法院集會,全天不時下雨,但無阻大家的決心,特別是到了傍晚,很多民眾下班後趕到現場,集會一度超過3萬人參與。

立法院外不只青島東路塞爆,連中山南路也一樣,人群甚至蔓延到濟南路,猶如包圍了立法院。整體氣氛高漲,但主要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

示威者手持不同標語,高喊口號:「不要步香港後塵」「沒有討論沒有民主」,也有人拿著太陽花。

外界認為這次事件隨時會演變成「太陽花2.0」,也就是群眾沖入立法院,但這次雖然大家情緒高漲,但沒有激烈行動。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說:「我今年77歲了,我有名、有錢,我不求甚麼,可是我不能看到臺灣好好的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變成像香港一樣很糟糕的情況。我們不要變成香港,好不好?」

黃小姐及楊小姐下班後特地從臺中趕到現場。黃小姐說:「撇開政黨立場,在法案的審理跟討論的過程,應該依照憲法上的規定、要正當的程序。

旅澳學者袁紅冰早在2月就披露了中共的統戰計畫,習近平指示,「全面搞亂滲透臺灣!戰場就在立法院!」

袁紅冰告訴《看中國》,接到習近平的指示之後,中共國臺辦迅速行動起來,並在1月27日就向習近平和王滬寧提交了一份文件,題目叫做《佔領臺灣立法院制高點的統戰戰略要點》。這份文件現在已經發到中共各個省市自治區的統戰部、政協和地方國臺辦的主管領導一級。

袁紅冰說:「中共就是要通過特定人士,敦促韓國瑜、傅崐萁和國民黨立法院的黨團,運用議會改革的名義,提出立法院的調查權、總統的質詢權、反臺獨法等法案。即使這些法案一時難以通過,也足以造成臺灣立法權的混亂,甚至停擺。」

網友紛紛表示,「這篇文章是2月寫的,藍白作亂是現在進行式,看了令人毛骨悚然」、「一切都照著劇本走……」

唐靖遠表示,嚴格地說,無論是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還是現在這次太陽花2.0,真正讓臺灣的民眾感到巨大威脅的,就是大家都從這次立法院的危機中,看到了中共代理人的影子。

「只不過中共發起的這場戰爭,是以法律戰的形式體現出來,以這種臺灣內部的政黨之爭的形式體現出來。這個戰場不在某個登陸的灘頭陣地上,而是在臺灣的心臟地帶——立法院。」

現在政黨衝突到了這個地步了,賴清德新政府還能運作嗎?

評論人士方偉表示,雖然臺灣總統不像美國,沒有否決權,擋不住一個法案,但臺灣的民意和媒體的影響力巨大,這是一個制衡因素,所以新政府還是能運作的。

他說,臺灣的立法院是簡單多數投票就可以通過,它不存在總統否決一說,總統只有一個覆核權,總統如果覺得這個東西不太靠譜,打回去覆核。但是這個覆核權什麼都擋不住,因為立法院只要覆核一遍,再來個簡單多數投票,案子再送一遍,總統就得簽字、讓道。

方偉說:「臺灣國會雖然看上去權力巨大,可以以簡單多數給自己擴權,讓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臺灣的立法院要受民意、媒體和社會觀感的影響,不是多數就可以主掌一切。」

「因為民意會影響下一次的立法院委員的選舉,會影響下次選舉的政黨票,如果哪個政黨老是做離譜的事,下次選舉它的政黨票就會受重創,所以一個政黨如果經常做得太過火,就會傷到自己。所以各政黨都非常在乎媒體和民意的觀感,這是一個制衡因素。」

好的,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裡,請記得點讚、訂閱、留言,並分享給您的朋友。世事變幻,笑看風雲!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

大家好,歡迎收看《看風雲》,我是主持人。

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點贊,訂閱,評論,並開啟小鈴鐺🔔就可在第一時間觀看精彩內容哦〜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乾淨世界《看中國TV》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来源:看中國視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