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澎湖防衛指揮部在五德訓場實施「鎮疆操演 暨戰車營基地科目實彈射擊」。(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4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美國學者近日再次為對臺政策進行探討,有專家認為應保持戰略模糊;也有人建議美政府勿無端說出不挺台獨,以免助長北京散播的「疑美論」在臺發酵。不過也有學者點出,中共內憂外患,目前不太可能侵臺。
對於外界關注的台海局勢,專研亞太戰略安全議題的美國智庫「東西中心」(East-West Center)資深研究員饒義(Denny Roy)近日在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的網站「詮釋者」(The Interpreter)撰文指出,外界無法確切知道中共黨魁習近平的優先要務為何,然而從目前觀察到的情況來看,選擇對臺灣開戰對於北京政府而言幾乎說不通。
饒義指出,即使中國擁有龐大的現代軍艦、戰鬥機和飛彈庫,北京政府也遠遠未達侵臺必成的程度。習近平需要擔心的不僅是在臺、美、日的船艦、飛彈、潛艦、水雷及無人機夾擊下跨越臺灣海峽,運送足夠的部隊及物資,還要擔心兩岸戰爭將打亂區域經濟活動,威脅數以百萬計中國人民的生計。從而產生的社會動盪可能會危及習政權。
他進一步指出,中共即使封鎖臺灣港口,但也有缺點:臺灣政府可能選擇抵抗,北京的行動將刺激世界各地更不願與中國合作,中國有可能遭受長期制裁,且美國將有充分的時間增加區域駐軍協防臺灣。
文中寫道,北京試圖恐嚇美國政府放棄對臺灣的支持,但屢屢失敗。協助臺灣自衛仍是美國兩黨支持的政策,儘管美國長期奉行「戰略模糊」政策,但總統拜登已4度公開表態美軍將介入保衛臺灣。
另一方面,饒義認為,陷入困境的經濟並不會讓北京貿然發動戰爭。中國經濟動盪似乎削弱了對臺展開行動的熱忱。國內底氣不足下,外交事務自然就更加謹慎。因此,中國經濟去年出現重大問題,促使習近平試圖緩減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並在去年訪問加州期間直接呼籲業界擴大對中投資。
饒義在文末寫道,習近平且自掌權以來展現出他對灰色地帶策略的偏好。目前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來預期他會急於在台灣議題上軍事攤牌。
由於台海局勢的緊張,布魯金斯研究所網站16日刊出了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歐漢倫、前白宮國安會臺灣中國與蒙古事務主任簡以榮等專家近日討論美國是否應該改變對臺政策的報導。
歐漢倫(Michael O』Hanlon)認為,美國之所以保持戰略模糊,是為了讓臺灣及中國大陸勿採取美國無法接受的行動。如今許多美國學者及官員希望政府能走出這種模糊性,由於中共肆無忌憚地發動猛烈攻擊的風險,遠大於臺灣追求獨立的可能性,學者們認為戰略模糊政策不利於威懾中共。歐漢倫建議美國向北京表明,如果攻擊臺灣以迫其統一,美中關係永遠「回不去了」,戰爭可能會爆發。
簡以榮(Ivan Kanapathy)則認為,美國的「一中」政策框架40年來始終如一,同時保持執行面上的靈活性,以維持台海現狀。然而,為了維護和平,美國必須強化威懾力,也應該重新考慮其不支持「台獨」的立場。
他回顧美國這幾屆政府的對臺作為,包括小布希(George W.Bush)及克林頓(Bill Clinton)政府分別於各自的第一任期創下派遣美國內閣成員訪臺,及允許臺灣總統過境美國的先例。但克林頓第2任期屈服於中共壓力,公開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為了爭取中國在貿易及反恐方面的合作,小布希第2任期表態不挺「台獨」,也拒絕臺灣內閣級官員來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很大程度上延續了「與臺灣保持一定距離」的政策,即使當時兩岸軍事平衡不斷惡化。
簡以榮說,川普政府正視兩岸軍事差異,為美臺往來「解除封印」,也加速批准軍售。國家安全委員會更解密1982年的內部備忘錄,要求「維持臺灣防禦能力相對於中國的水準」。如今拜登不僅祭出新措辭,還表示他打算保衛臺灣免受中國攻擊,推翻了美國幾十年來刻意含糊的做法。2020年的美澳聯合聲明更表示,兩岸分歧應透過和平方式並依循兩岸人民意願解決,不應訴諸威脅或恫嚇,可見拜登政府透過把「臺灣問題國際化」增強對中的威懾力。
簡以榮說,如果美方對外表示不支持台獨,將有助中共散播的「疑美論」在臺灣發酵,削弱美國強化臺灣威懾力的作為。他認為,美國應該開始將其「一中」政策稱為「兩岸」政策。中共有意將其「一中原則」與其他國家更微妙細緻的兩岸政策混為一談。美國將「一中」政策稱為「兩岸」政策,將有助反擊中共既誤導、又孤立臺灣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