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清盤已脆弱的中國金融和房地產市場帶來衝擊。(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香港高等法院1月29日向中國恆大集團發出清盤令,意味著宣告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可能會給本已脆弱的中國金融和房地產市場帶來衝擊,進而帶來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影響。
香港法院向中國恆大集團發出清盤令
香港高等法院於1月29日舉行針對中國恆大集團的清盤呈請聆訊並正式頒令,要求中國恆大集團清盤。當天,港股中國恆大、恆大汽車、恆大物業盤中停牌。
在此之前,法庭已經7次延遲對其清算的聽證會,一方面讓公司有機會提出債務重組方案,另一方面避免對金融市場造成太大衝擊。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陳靜芬在裁決時說,恆大集團資不抵債,其債務重組方案又缺乏足夠進展,因此宣布清盤。
恆大集團在全球負債超過3000億美元,恆大旗下房車寶的投資者佳盛環球(Top Shine Global)2022年6月提交了清算申請。
香港光大證券國際的證券策略師伍禮賢對路透社表示,此清盤令可能影響投資者對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的信心,進而對經濟和資本市場形成負面影響。
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市的投資公司NATIXIS資深經濟學家Gary Ng說,投資者會擔心中國恆大集團被清盤是否會對其它房地產開發商造成滾雪球效應,因為有很多公司正等待可能被清盤的命運。
恆大清盤後會發生什麼?
一旦法院發出清盤令,將任命臨時清盤人,然後任命正式清盤人來接管並準備出售該開發商的資產以償還債務。
如果清盤人確定恆大擁有足夠的資產或者有「白衣騎士」投資者(指出面幫助公司度過財政難關或避免公司被惡意收購的人或機構)出現,他們可以向持有恆大230億美元債務的境外債權人提出新的債務重組計畫。他們還將調查該公司的事務,並可以將公司董事的任何可疑不當行為提交給香港檢察官。
恆大可以對清盤令提出上訴,但清盤程序將在上訴期間繼續進行。
清盤令發出後,恆大及其上市子公司的股票停牌。上市規則要求公司展示具有足夠運營和資產價值的業務結構。
由於香港公司清盤的債務受償順序首位是優先債權,即員工薪酬、社會保險和稅收等,恆大持有的恆大物業和恆大汽車的市值不到30億元人民幣,即使不考慮復牌後股價暴跌和變現損失,30億人民幣在支付完清盤費用後,可能都還不夠償還優先債權。
恆大集團在去年7月份的香港法庭聽證會上引用了德勤(Deloitte)的分析,預計如果被清盤,回收率為3.4%。然而,在恆大9月表示公司及董事長許家印因涉嫌犯罪而接受當局調查後,債權人目前預計回收率將低於3%。
《華爾街日報》報導,恆大的清算聽證會已被多次推遲。中國監管機構在禁止恆大發行新債券後,阻止了早些時候的一項重組交易,而發行新債券是該重組計畫的關鍵一環。「恆大違約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一個分水嶺,該事件也引發了該行業的流動性危機。自那以後,有50多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發生違約,成千上萬的業內人員失業。」
恆大清盤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何影響?
路透社報導認為,雖然恆大集團這家擁有2400億美元資產的開發商的清盤將對本已脆弱的資本市場產生衝擊波,但專家表示,這不會為其他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解決債務危機的藍圖。鑒於恆大項目和債務規模龐大,這一過程將涉及許多政府部門和政治考慮。完成正在進行的房屋建設項目將是該企業、房地產行業和政府的首要任務。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香港法院最終裁定恆大清盤,其背後獲得了北京的支持。中國當局意識到,恆大暴露的問題已經無法再拖延下去了。
他說:「恆大(危機)已經經過幾年了,等於說法院支持它,還給它機會重組,現在恆大已經完全無望了。」恆大清盤會為其他債權人提供範本,以向碧桂園等也存在違約問題的中國房企追債,從而可能成為壓倒中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擁有眾多追隨者的官媒《浙江日報》評論員劉雪松寫道:能看見的就是很多(開發商)的腳踩上了法律的紅線,市場救不活,沒有免死牌......清盤、還錢、交樓、依法嚴懲,唯有法治可以療傷。
恆大清盤為什麼很重要?
公眾有些疑問:恆大只是一家公司,對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來說,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
《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指出,這是因為對於陷入困境的中國公司的外國投資者來說,恆大的清算將成為一種試金石。恆大的清算也是對中國大陸的司法體系、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接受香港法治的考驗。多年來,中國一直受益於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司法體系的可預測性曾經有助於確立該地位。
涉及中國房地產公司的重組交易和清算是相對較新的事物,涉及到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投資者,包括管理美國工人養老基金的公司。香港法院裡還有幾十起與恆大類似的案件在審理中。
「這場危機表明瞭房地產公司和房地產市場的普遍症狀,」悉尼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戴維.古德曼說。「我們應該關心,因為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要害,即使是很小的意外也會破壞世界經濟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