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這首七言絕句 值得一讀再讀(圖)

發表:2023-11-30 19: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讀書 教育 看書 孩子 兒童
朱熹的這首短詩,值得一讀再讀。(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觀書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67歲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朱熹於慶元二年(1196年),為了避權臣韓侂胄之禍,在江西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苹鄉竹山村)雙林寺側武夷堂講學期間所作的。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卻集詩趣與哲理於一體,寫出來困境時的頓悟,給出了很好的啟迪,值得一讀再讀。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先看詩的前兩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意思是說,只有半畝地大的一個方形池塘,卻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在這面鏡子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一樣。倘若只是作為寫景句來看的話,這兩句詩本身就寫得極其生動形象,能夠給人以很好的美的享受,使人心曠神怡。

而按照宋詩說理的特徵來看的話,這兩句詩在感性的形象本身外,是具有著理性的思維的。半畝池塘之所以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說明池塘裡面的水,很清澈、很深。如果裡面的水很污濁、很淺,那麼不用多想,它是無法準確地反映出天光雲影這幅美景的。於是朱熹抓住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便有了後兩句極具哲理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再看詩的後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說,如果你要問這半畝池塘裡的水為什麼會這樣清澈呢?那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在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對於「問渠那得清如許?」這個問題,朱熹很明顯是跳開了眼前狹小的思維。而是發散思維,放開眼界,從遠處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

這兩句詩反映到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它所具有的哲理,便是要不斷地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而這不僅僅適用於我們個人的進步,也適用於國家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進步。所以這兩句詩,歷來受到了世人的廣為傳誦,並被引用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地方。

綜觀朱熹的這首詩,主要是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無疑它是宋詩中,集詩趣與哲理於一體的典範。總的來說,這首具有哲理的詩作,只有短短的4句,卻值得一讀再讀

責任編輯:陳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