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大佬們面臨更嚴峻的問題。(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3年11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香港金融領袖投資峰會11月6日舉行,不乏華爾街重量級人物出席,但是,這些投資界大佬們面臨更嚴峻的問題,包括中國經濟下滑、政治局勢和營商環境趨嚴苛等。
香港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開幕 金管局盼引入更多資金
香港金管局連續第二年舉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實施了幾年冠病疫情防控措施、政治環境變得嚴峻之後,香港在2022年創辦這一峰會以試圖重振外資信心。今年的峰會於11月6日至8日召開,主題是「駕馭複雜的環境」。本次峰會繼續以實體形式舉行,峰會包括歡迎晚宴、主要峰會以及研討會。
有三百多名來自不同金融領域的領袖參與本次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包括跨國銀行、保險、資產管理、投行、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投資,以至主權財富基金。其中不乏華爾街重量級人物出席,包括高盛首席執行官所羅門(David Solomon)和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戈爾曼(James Gorman),還包括創辦對沖基金Citadel的格裡芬(Ken Griffin)等人。
據彭博社報導,穆迪分析經濟學家林師順(Heron Lim)分析說:「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可能被視為向關鍵決策者推銷香港吸引力的最佳方式。」
他並說:「但考慮到大趨勢,全球投資者進一步扎根前,要相信的不僅是香港、而且還有中國(大陸)未來的增長潛力。」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期望,凝聚環球金融領袖,展示本港優勢,長遠吸引更多資金進入香港市場。
余偉文稱:「有不少金融機構都會想,第一我是否還是以香港,作為亞太區最主要那個總部?因為確實有些疑問.....香港最大的機遇,就是我們有一個好獨特的角色,就是連接我們內地以及環球市場。」
投資界大佬們面臨更嚴峻問題
自去年首屆峰會以來,由於中國交易放緩以及對市場的監管收緊,投資界大佬們在香港已經裁掉了數百個銀行和資產管理職位。這次會議被認為是香港試圖重新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努力。
據英國路透社報導,香港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公共政策和可持續金融主管黛安娜·帕魯舍瓦-洛厄裡 (Diana Parusheva-Lowery) 表示表示:「每個人來到香港時,腦子裡的主要問題是中國經濟表現如何,以及隨之而來的波動是什麼。」
香港證券交易所是今年全球第11大首次公開募股交易場所,第三季度僅籌集了27億美元,與其在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裏排名第一的地位相形見絀。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該在香港管理的資產規模下降了14%。
由於外國投資者認為中國因政策不透明、房地產業陷入困境以及對私營企業的打擊而日益孤立,因此減少了對中國的投資,交易量也大幅下降。
龍洲經訊駐香港的中國研究副總監克里斯·貝多爾(Chris Beddor)表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放緩、中美關係未來可能再次下滑的普遍風險、大陸私人資金現在更青睞新加坡的問題,這些都沒有真正改變。」
貝多爾說:「金融領域的資深人士敏銳地意識到這些問題,即使他們沒有公開討論這些問題。」
招聘人員和業內人士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香港的金融就業市場出現了外籍員工大量外流的情況,但由於經營環境充滿挑戰,短期內不太可能恢復。
而瑞士銀行業的競爭對手--瑞銀集團(UBS)和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出人意料地合併,導致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在香港的投資銀行員工8月份大幅裁員80%。
加拿大最大的養老基金CPP Investments也裁減了多名香港員工。
招聘人員羅伯特.沃爾特斯(Robert Walters)香港董事總經理約翰.穆拉利(John Mulally)表示,私人銀行業的招聘仍然活躍,這得益於邊境重新開放後財富從中國流入香港。
香港經濟壞數據迭至
香港一天之內公布三組經濟數據,但都差強人意,在此情況下,有銀行分析師認為,在高息情況下,較難達到全年GDP增長4%至5%的港府目標。
香港政府統計處10月31日公布,第三季GDP(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按年增長4.1%,較第二季的1.5%增長有所加快,但這主要受惠於去年同期仍處於疫情防控所造成的低基數效應,事實上,經季節性調整而作相連季度比較的GDP按季只實質上升0.1%,同樣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5%增幅。
港府認為,GDP持續擴張主要是由於內部需求及服務貿易均進一步改善。而銀行經濟師薛俊升則指出,第三季增長低於預期主要受中國經濟發展影響,以致貨物出口持續下跌,雖然跌幅已由上季的15.1%收窄至8.6%。
總結首三季數據,香港GDP增長2.8%,意味第四增速需要有7.5%方可達到全年增長4%的目標下限。港府發言人憂慮,地緣政治緊張、金融狀況偏緊、外圍環境困難等因素將持續令貨物出口、投資和消費氣氛受壓。
不同的經濟師均認為,後續增長較難估計,須視乎歐美經濟在高息環境下的表現。高息環境既令歐美經濟有暗湧,亦影響中國減息刺激經濟的空間,對出口有影響,故此只要利息持續高企,香港經濟恢復仍會相當緩慢,第四季經濟表現會與第三季相若。
港府發表的另一項數據是第三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的調查結果。根據金融管理局公布,第三季的負資產宗數達到11123宗,較第二季大增2.3倍,已逼近去年底的高位,但遠低於2003年SARS(中國稱非典型肺炎)後的逾10萬宗負資產記錄。
數額方面,上季負資產的貸款亦逼近去年底的高位,涉款593億元(港元,下同),按季大增2.4倍;無抵押部分的金額更大升5.7倍至20億元;但拖欠三個月以上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比率則大幅下降至0.02%。
在經濟增長不及預期以至財政收入大減的情況下,港府還公布,截至9月底,本財政年度首六個月的赤字達到2243億,若計入政府發行綠色債券所得的466億,赤字可減至1777億。這意味香港的財政儲備將進一步降至6571億,與2019年3月底高峰時的11616億元相比,大跌43.4%。
雖然香港財政收入主要會在財政年度的後期(即本年底至明年首季)進帳,但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作出預告,今年財政赤字或許會增至超過一千億元。意味這較截至明年3月底的本財政年度預算的544億元高至少一倍。
而外圍環境亦不容樂觀,由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和管理會計師協會進行的第三季《全球經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新訂單、就業及資本支出的三個主要指數在第三季均呈現滑落趨勢,以致全球經濟信心指數連續第二個季度下跌,以及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增長動能進一步削弱,主要是受到多個下行風險影響,包括貨幣政策緊縮、政府債券孳息飆升、油價上漲、中國經濟及地緣政治因素;而成本壓力亦遠高於調查報告展開以來的中位數,顯示各國央行可能需延續或推出更多緊縮政策,這將令不確定性提高,主要經濟體面臨硬著陸或其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