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市場手段的支撐下,中國製造的傳統晶元將在海外傾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8月9日訊】拜登政府正在考慮進一步收緊對中國人工智慧晶元行業的技術出口管制。雖然中國的先進半導體晶元技術發展在美國出口禁令的限制下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但在政府財政補貼的支持下,中國低端晶元的產能不降反升。美歐國家擔心,在非市場手段的支撐下,中國製造的傳統晶元將在海外傾銷。
美國國會議員敦促白宮加碼制裁,斷絕中國繼續獲取美國高端晶元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該委員會資深成員、民主黨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爾蒂(Raja Krishnamoorthi)上個月底致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呼籲美國政府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以斷絕中國獲取美國英偉達、AMD和英特爾等公司生產的高端人工智慧晶元的渠道。
美國目前的出口管制條例禁止向中國晶元製造商出口先進晶元和晶元生產設備:傳輸速率每秒600GB以上的晶元不可對中國出口。
為應對這一管制要求,英偉達公司迅速為中國市場訂製了A800晶元,將數據傳輸速率卡在每秒400GB,替代該公司更高端的、速率可達每秒600GB的A100晶元。該公司表示,A800能夠勝任人工智慧系統開發所需的技術要求。
其它美國晶元公司也寄希望於借中國市場計算機、伺服器和5G通訊等行業的復甦所帶來的商機,紛紛效仿英偉達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晶元的做法。
英特爾公司今年7月宣布,為中國市場定做了用於AI深度學習研發的Gaudi2晶元。AMD公司也在8月1日透露,正在考慮效仿英偉達公司做法,調整AI晶元產品規格。業界預計,AMD可能將調整其最新的MI300人工智慧晶元的速率,其舊版MI250晶元產也有可能直接出口中國市場,以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要求。。
加拉格爾和克里希納莫爾蒂在信中說,美國出口禁令對傳輸速率的要求應該進一步放低,以防止中國公司通過「巧妙的工程」(clever engineering)躲過禁令對其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影響。
路透社今年6月報導說,美國拜登當局正在考慮進一步限制對華晶元技術出口,將禁令的適用標準拓寬到晶元速率以外。不過,拜登政府的計畫遭到美國晶元巨頭的反對。英偉達方面對此表示,這將「導致美國產業(在中國市場)永久的機會喪失」。
美國三大晶元巨頭--英特爾、英偉達和高通,7月派出公司高管在華盛頓遊說美政府官員和議員,試圖讓拜登放棄出臺新的對華晶元出口限制。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研究的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告訴美國之音,拜登政府的晶元出口管制可能還會有變化。
他說:「半導體是一個高度創新、充滿活力的行業,新技術和晶元架構不斷湧現。」 他說:「在這一背景下,拜登政府對這一行業的出口管制方法很可能也將繼續演變。」
中國「低端」突圍? 美歐擔心中國補貼低端晶元產業將導致國際傾銷
但是,不管是拜登政府還是美國國會都忽略了一個新的問題。美國去年10月出臺的出口管控措施大幅阻礙中國發展先進晶元製造能力,但沒有觸動中國獲取14納米以上晶元技術的能力。有跡象現實,中國企業正在加速成熟晶元(即傳統晶元)領域的發展。
晶元體積越小、集成度越高,代表製造工藝越先進。成熟製程晶元,一般指使用28納米或技術水平更低的工藝製造的晶元,已有十多年前的歷史。這類晶元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電動汽車、軍事硬體等領域,在全球市場上不可或缺。
中國光通訊網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國內的晶元產量為321.5億顆,同比增長5.7%,3月份以來已連續4個月取得增長,增速顯著加快,而這些國產晶元目都以成熟工藝為主,28納米及以上成熟工藝晶元佔7成以上。
「這是一個低利潤、高交易量的生意。」美國投資研究機構「貝瑞研究」(Stansberry Research)分析師鄭彥淵(Brian Tycangco)告訴美國之音。
「成熟節點晶元產量增加,是為瞭解決最近導致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斷的晶元短缺問題。」鄭彥淵說:「這一低端、成熟的節點是臺灣和日本等更先進國家不再關注的領域,也沒有相應的規模經濟來生產。」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7月26日在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一場討論會上警告說:「中國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補貼,成熟晶元和傳統晶元將面臨產能過剩,這是我們需要思考並與盟友合作解決的問題。」
彭博社最近援引行業組織 SEMI 的預測數據說,到 2026 年,中國將建設 26 座200 毫米和 300 毫米晶圓的工廠,遙遙領先世界其它地區。屆時,美洲和歐洲地區分別都只擁有16座這類晶圓廠。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股市上,傳統製程的晶元製造商受到高度追捧。中國晶圓代工龍頭華虹半導體8月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總額達212億元人民幣,成為今年以來中國A股最大IPO(首次公開募股),也是上海科創板開板以來募資金額第三大IPO。華虹半導體的製造工藝以成熟製程為主。
在晶元製造技術方面,中國媒體《證券日報》7月31日報導說,上海微電子在28納米「浸沒式光刻機」的研發上取得突破,預計在今年年底可以交付國產的第一臺SSA/800-10W光刻機設備。報導說,目前,上海微電子已可量產90納米解析度的SSX600系列光刻機,28納米解析度的光刻機也有望取得突破。
不過,分析人士對此表示懷疑。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經濟、政府與商業系副教授傅道格(Douglas Fuller)對美國之音表示,上海微電子一直有發布「技術突破」的消息,但最後不了了之的先例。
他說:「 (上海微電子)到目前為止,尚未實現光刻設備的規模量產。在看到使用上海微電子光刻設備進行大規模生產之前,我將一直持懷疑態度。」
全球光刻機產業被荷蘭和日本公司所壟斷,其中,荷蘭阿斯麥技術最為領先,是唯一能生產極紫外線光刻機的廠家,可實現7納米甚至5納米工藝。
專家:中國有可能傾銷晶元是合理擔憂
專家表示,鑒於中國此前不良貿易行為的先例,美國和歐洲國家對中國傾銷傳統晶元的擔憂不無道理。
彭博社援引據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的話說,雖然目前還沒有對中國採取行動的時間表,仍在信息收集階段,但所有的選項都擺在台面。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中國遵守貿易規則,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的國際半導體公司並不擔心與中國在成熟製程晶元領域的競爭。
他說,採用傾銷晶元的做法對中國來說一個巨大的「誘惑」:「我們至今還沒搞懂如何將中國的非市場經濟融入世界,產能過剩是中國產業政策的一個真實的問題。」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研究的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說,中國希望在成熟晶元方面採取與傾銷太陽能板類似的策略,這將損害那些基於市場經濟原則的競爭對手的經濟利益。
他對美國之音說:「由於中國的晶元生產戰略是基於政府產出目標和其它非市場驅動的戰略目標,在某個時候,成熟節點晶元或存儲晶元供應過剩的可能性很高,這將壓低全球市場價格。」
他說:「這就是為什麼理念相同的國家要堅持要求中國遵守其在世貿組織的承諾,按照私營企業主導、基於市場、以規則管理的條件在先進技術行業競爭,這一點很重要。」
CSIS的劉易斯說,今年10月即將舉行的七國集團(G7)貿易部長會議上,貿易官員可能討論如何應對中國晶元傾銷的可能。
歐洲國家尤其擔心在傳統製程晶元對中國可能形成的依賴。哥本哈根商學院的傅道格說:「許多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投資內部的(晶元)產能,但與使用外部晶圓廠相比,這給成本結構增加了負擔。為了避免對中國的依賴,外國政府可以在國內補貼這些傳統節點晶元,也可以徵收關稅。」
美國和歐洲都在試圖擴大晶元生產,以減少對亞洲的依賴。美國政府為《2022年晶元和科學法案》(晶元法案)撥款520億美元,但將重點先進位程晶元的生產,忽略了傳統製程領域。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