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伯贈侯王文成公像》,明代沈俊繪 現藏於紹興博物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王守仁(1472—1528年),浙江餘姚人,字伯安,因自號陽明子,故後世多尊稱他為王陽明。文武雙全的王陽明是明朝最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大儒兼能臣,他年少期間曾在一次的夢境中,會見了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令人倍感特別的是,王陽明夢醒後,猶記自己稱頌馬援的軍功的夢中詩。
提及王陽明,許多人都知道他一生擁有許多的神奇故事,其中包括一次無意間發現金山寺的坐化老和尚居然是自己的前生。
話說王陽明在前往金山寺參拜時,對寺中景物竟感到非常熟悉。正當他心存疑惑之際,竟又發現自己對一間門口貼著封條的房間更感到熟悉。王陽明越發感到奇怪,他看來看去,只覺得自己以前似乎就居住在裡面。於是,他再三請知客師父打開房門,好讓他探個究竟。等到房門一打開,急著入內探索的王陽明赫然發現,五十年前在此地圓寂的老和尚居然就是自己,那位老和尚還在牆上留詩一首,提前預告五十年後「他」的到來:
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
精靈閉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親眼目睹此景後,甚感驚奇的王陽明為了紀念這特殊事件,當下還特地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
閒依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當然,上述奇事僅佔據王陽明生平的一小部分,而他的殊異事蹟絕非如此而已。王陽明無論是少年或成年時,均曾碰上令人驚奇之事,像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西元1486年),也就是王陽明十五歲時,曾在夢境中創作了一首詩:
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
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
據悉,王陽明夢醒之後,發現自己依舊記得詩文,遂即刻記錄夢境中所做的詩文。然而,事情不僅僅如此而已。
過了四十二年後,也就是在嘉靖七年(西元1528)十月,王陽明奉命剿滅匪賊,並在平定動亂後,上疏說要辭職返鄉。後來當王陽明途經梧州(現今廣西桂林)時,在灕江發現了供奉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伏波廟。王陽明隨後前往該寺廟去謁見這位馬援將軍。結果,驚奇的事又發生了!王陽明赫然發現寺廟中的種種情況、擺設都跟自己十五歲時所作的夢境一模一樣。
王陽明不由感嘆了起來,並認為冥冥之中的確是存在天意的,人就算一生擁有再多無法計數的經歷,都是早早就經過了上天的無聲安排的。在感慨之餘,王陽明再次賦詩紀念:
四十年前夢裡詩,此行天定豈人為?
徂征敢倚風雲陣,所過如同時雨師。
尚喜遠人知向望,卻慚無術救瘡痍。
從來勝算歸廊廟,恥說兵戈定四夷。
當時已經成為名氣響亮的一代大儒的王陽明,無論是治理地方、平定叛亂或教化民眾等方面,都確實為社會與朝廷做出了超群的傑出貢獻,然而這樣的名人卻仍不免感嘆「此行天定豈人為」,要民眾萬不可以因為貢獻巨大而驕傲了起來。要知道,人世間所有的事物均是透過上天安排的,因此人類不應該貪圖功勞與虛名。
雖然王陽明表示,「恥說兵戈定四夷」,但他仍用運用其一生來向民眾證實命運的確是經由上天安排的。或許,這也是現代人總會勸說:面對上天只能謙卑、謙卑再謙卑,萬不可夜郎自大、睥睨諸事,這一說法也恰恰如中國五千年來的歷代聖人賢者在反覆告訴後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