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對未來感到恐懼從而不願消費,官方還希望超額儲蓄轉化為消費。(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3年7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7月11日,中國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6月M2(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1.3%,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民眾對未來感到恐懼從而不願消費,官方還希望超額儲蓄轉化為消費。
中國半年度金融數據超預期 經濟無起色
7月11日,中國央行發布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其中,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同比多增2296億元。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其中,6月社融規模增量為4.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億元。
按照中國央行定義,社會融資規模(即社融)是指一定時期實體經濟從金融體係獲得的資金總額。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考察經濟領域信貸和流動性的一個廣泛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份全面超預期的數據:中國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4.22萬億人民幣,預期3.1萬億人民幣;中國6月M2貨幣供應同比11.3%,預期11.2%;中國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05萬億人民幣,預期2.31萬億人民幣。
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
對於高速增長的廣義貨幣供應量,中國知名官方經濟學家樊綱提出了流動性黑洞的說法,意思是無論投入多少錢,都不能對經濟復甦產生明顯的作用。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在上個月底發布署名文章稱,「過去5年我國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年均增速均在10%左右.....」。
雖然官媒披露過去5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速在10%左右,但中國央行大量釋放的流動性並未對經濟有更多的幫助。
住戶存款增加11.91萬億元 超額儲蓄反映消費低迷
並且,中國央行7月11日的數據還顯示,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1.9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9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12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8萬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71萬億元,同比少增1.12萬億元。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下滑,尤其是「清零」防疫政策帶來的經濟衝擊,導致民眾更偏愛存錢,同時資本市場波動加大,股票、基金收益明顯下降,尤其是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破淨(低於買入時的淨值),民眾存款意願上升和投資意願下降。另外,民眾購房意願減少。隨著房地產萎縮,因購房減少產生的資金也很難再回流至房地產市場。
近期,「超額儲蓄」引發較多討論。超額儲蓄這一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相對於往年,民眾的新增存款明顯較多。一般分為兩部分:一是民眾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二是居民部門調整資產配置後的「存款回流」,購房減少、理財產品贖回等導致其它投資在總資產中佔比下降,銀行存款佔比上升。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指出,M2是包含存款數據的,所以M2增速高的一個原因是存款增加了。房地產方面主要體現在信心不足,包括開發商和民眾在內,對於樓市未來走向的預期仍未體現出來。居民存款增加,消費仍沒有起色。內需不振,外需減弱,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特點,特別是出現金融空轉現象,流動性在金融系統內而沒有到實體經濟當中。
「(中國的)增長故事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說。她認為,對中國家庭花費在疫情期間超額儲蓄的期待太過樂觀。
「在中國,超額儲蓄是與恐懼相關聯的,而這種恐懼並沒有發生變化,」埃雷羅說。
中國官媒《證券時報》在2月份時就稱,「如何讓居民從超額儲蓄向消費轉化,已成為當下我國經濟工作重中之重。」
據中國大陸「網易財經」6月28日的報導,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聯合主辦的2023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長張軍教授指出,目前中國儲蓄率世界第一,並不是因為中國老百姓有錢,儲蓄率高反倒說明還不是那麼有錢。實際上,很多家庭對未來都過於謹慎,會過高地估計未來的支出壓力,所以他會從並不高的收入當中拿出相當一部分用於儲蓄,預防未來的支出和應對不確定性。
張軍表示,過去為了經濟增長,把更多的錢投到基建上,但現在很多投資已經沒什麼回報了。整個經濟模式的改變,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家庭預防性儲蓄過高和消費不足的問題。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