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農民工沒錢退休養老 調查報導遭封殺(圖)


養老 退休
中國新媒體「正面連接」5日發布講述第一代農民工命運的調查報導「如此打工30年」,但遭中共當局封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6日訊】一篇講述中國第一代農民工命運的調查報導,今天被眾多網友分享,但也持續遭到封殺。文章說,他們在城市打工30年後,每月養老金只有人民幣100、200元,帶著一身病痛無法退休

這篇「如此打工30年「由資深媒體人創辦的新媒體「正面連接「今天發出。在文章被下架後,有網友將其複製或更改標題到不同平台上轉發,但多篇仍被下架。

所謂「第一代農民工「大致生於1970年代之前,多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從農村進城打工,規模約達8600餘萬人。這期間也是中國城市發展最快的30年,但他們打工半輩子,還是沒能存下錢。

文章說,安徽師範大學副教授仇鳳仙做了一項研究,透過發放2500份問卷及訪談200人,想瞭解第一代農民工老去後如何維生。結果發現,在退休議題上,他們中60.7%只能「干到干不動為止「。

而當城市老人每月平均能領到3000元(約新台幣1萬2900元)退休金,他們的養老金卻只有100、200元;打工超過15年後,晚年一半以上的人存款還不到5萬元;他們掙到錢都寄回家裡,供孩子上學,結果下一代階層跨越不到20%。

文章說,在中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有過好幾波清退農民工的行動;一旦需要廉價勞動力時,又允許他們進城。第一代農民工總是處在被動之中,他們在自己的青壯年時期,始終無法穩定地工作,一直在城鄉間來回搖擺。

而在改革帶來紅利的12年,1993到2005年,珠三角地區的農民工月薪只提高了68元(而全國城鎮職工平均提高了1260元)。考慮到通貨膨脹,相當於他們在黃金年齡段形同一直被降薪。

文章引述一名從河南來到北京23年、在社區擔任保安或保潔工作的老趙說:「我7年沒有休假,一天工作10小時,一個月2700。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情況,大家都是這樣的「。老趙因為沒賺夠錢結婚,一個人住在冬天沒暖氣、夏天潮濕發霉的10平方公尺(約3坪)地下室生活。

文章說,大部分的第一代農民工,年輕時顧不上考慮晚年,只能把工資用在當下。 2009年養老金政策公布,35%的人不相信或不理解這項政策如何與自己的未來有關,於是沒有參保。

等到他們60歲後只能領基礎養老金,每月僅100多元。參保的人也很少明白養老金是「多繳多得「的。有45歲工人按低檔繳費了11年,60歲後每月卻只能領195元,他質疑「這有什麼用「。

他們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償還兒子結婚聘金造成的債務,大都不打算退休。接受調研的農民工裡,76.1%決定60歲以後繼續在城市裡打工。近兩年,各地嚴禁60歲以上的農民工再進入建築工地。他們只能轉去做綠化、保潔、倉庫管理員,薪水不到工地上的1/3。

他們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但他們的孩子大部分初高中就輟學了,讀到大專及以上的不到20%。 63.5%的孩子成為了下一代農民工。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僅5.1%,自己創業的僅2.9%。

他們的孩子可稱為第一代留守兒童。文章說,研究顯示,由於缺乏父母的引導和情感支持,留守兒童在學業上處於劣勢。

如果不想讓孩子作留守兒童,而是留在父母工作的上海讀書,農民工必須多付出每年5000元「借讀費「,而且外地戶籍在上海升學仍有限制。

仇鳳仙在報告中,用「社會脆弱性「來描述第一代農民工面臨的困境,認為他們的處境和未來是一個時代性問題,深受社會政策的排斥性影響,不是個人能決定的。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