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難以為繼 地方政府被迫「刀刃向內」(圖)

發表:2023-02-24 23: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零」防疫政策重創經濟和政府財政
地方政府難以保障基礎民生,並嘗試精簡黨政機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清零」防疫政策重創經濟和政府財政之後,地方政府難以保障基礎民生,並嘗試精簡黨政機構,開始了北京當局宣揚的「刀刃向內」的改革。

北京當局近年不斷宣傳自身有改革的勇氣,聲稱「首先刀刃向內,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和自己不斷鬥爭,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

如今,正是到了動真格的時候:政府財政沒錢了。

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在2022年同比增長3%,嚴重低於5.5%左右的官方目標,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自1970年代以來第二低的水平,政府財政狀況在去年急劇惡化,這都是受到嚴重損害經濟活動的「清零」防疫政策的拖累。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文章指出,「清零」防疫政策造成的次生災害已經顯現,其中一個表現就是經濟下滑、民眾收入下降。「清零」防疫政策清掉了中國經濟,也清空了政府財政。民眾對中共的財政和貨幣體系失去了信心,繼而導致貨幣完全不能進入生產經營性的實體經濟,中共只能憑空刺激經濟或者只是為了彌補財政的不足。經過多方測算,中共2022年全年的財政支出超過2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僅防疫開支就佔了總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即8萬億元。很多資金用於核酸檢測、核酸亭和方艙醫院建設,以及其它支出和官員貪腐。國民財富就這樣被中共揮霍,導致財政虧空、醫保基金難以為繼。

美國之音報導認為,由於防疫開支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而地方政府能賣能開發的土地早已賣光,賣地收入大幅下跌,加上經濟增長下滑,稅費收入大減,以及防疫封控措施的壓制,各省市區的地方財政早已捉襟見肘。

據路透社報導,信貸評級機構穆迪分析師預計中國地方政府2023年將陷入負信貸困境,主因就是土地銷售收入萎縮、財政赤字持續升高以及直接債務和或有債務不斷增多。

地方財政多麼緊張?很多人恐怕想不到,在財政缺錢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保證一項公共事業支出,就不得不在其它公共開支項目上「動手腳」。

例如,2月23日早上,河南省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通告稱,因公司嚴重虧損,將於3月1日暫停運營商丘市區公交線路。

但是,其當天中午就刪除了這則通告,同時又發了另一則通告,表示將克服困難,確保公交不停運。

據報導,去年6月,商丘市交通運輸局就曾透露市公交公司經營出現困難。商丘公交公司方面則直言,已經拖欠薪資5個月。

這背後折射出當下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窘境。

另據官媒報導,山西省啟動所謂「黨政機構改革」試點,六個縣縮減一千多個編製,事業機構縮減率達七成,波及數千人。

報導稱,山西河曲縣、浮山縣的黨政部門分別從36個、35個整合成22個,平均精簡38%。黨政群機關科級領導職數總量則分別由改革前的151名、154名均精簡為128名,平均精簡16%。除學校、醫院外,直營事業機構人數精簡78%;事業編製精簡58%。

回顧歷史,中國的黨政系統曾經歷多次大規模的機構「精簡」。但是,機構數量卻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一個縣除了有縣委和縣政府、政協、人大、檢察院、法院,還有發改局、經信局、教育局、科技局、民宗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人社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等約160個機構。一個縣長配備六至九個副縣長,有的縣甚至有十多個副縣長職位。

分析人士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人口多的地方是靠人口紅利支撐著,其實政府財政早就空了。體制如果不變,再怎麼精簡都沒用。只會是增大反彈的力度,被精簡的人員可能成為編製外人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