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對「專家」越來越反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2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中國所謂的專家給年輕人提出很多建議,比如結婚年齡下調至18歲、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等等,造成現在的年輕人對專家非常反感,有時事評論人指出,中國官方的專家不尊重事實,只為政治和政權服務。
中國年輕人對「專家」越來越反感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最近學者提出的為鼓勵年輕人生育、婚戀可將法定結婚年齡下調至18歲的建議,立刻引來無數板磚。不少人質疑「18歲正是接受教育的黃金年齡,此舉是否會不利於個人發展?」
近段時間一些專家給出建議,比如「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子」「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給00後增加工作強度」等。這些觀點,看似為年輕人好,實則惹厭,「年輕人為什麼不愛聽專家建議」一度衝上熱搜,網民紛紛表示,「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了」。
報導指出,有的「專家」很不瞭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從未考慮過年輕人的經濟、健康壓力,就業和婚戀焦慮,總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紙上談兵」「站著說話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姿態指點江山。專家群體本身構成複雜,一些草根「偽專家」、「三無」研究機構「專家」通過包裝,戴著五花八門的頭銜湧向網路平臺,冒充權威之聲。
上述文章引發大陸網民熱議,有網民怒說,「建議對專家的不當言論以‘造謠罪’論處」「太多了,根本罵不過來」「哪有什麼專家稱號?都是媒體記者瞎封的,提到一個人就寫個專家,以至於敗壞了專家這個詞!」「專家專家專門害人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觀點不全面,沒有神馬作用!」「要對他們的專家稱號進行審查,過關的,要進行2-3次考核,考核過關,要有3-10年的經驗才能賦予專家稱號!」
有網民揶揄道,「‘專家’褒義詞,硬生生被搞成了貶義詞」「有個專家居然會說,糧食和農民沒多大關係,我就想知道這個專家是不是吃糧食長大的?」「我現在已經不聽歌,不看相聲,不聽脫口秀了。現在的專家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可搞笑了」「以前的專家都是權威的象徵,現在的專家都是網紅的象徵,希望專家自己心裏有點數。」
「所謂專家說過,建議在城裡買房,開車到鄉下種地,這是聽過的最大的笑話了,能買房買車的,還會去種地,還費油費時去種地嗎?讓專家自己做到再說,不然閉嘴,幾十年的教育,就教會了專家這個?」「專家天天建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要這樣做,要那樣做,結果造成:祭祀逝者,不能燃放鞭炮,不能燒紙;逢年過節,不能燃放煙花爆竹;最後禁止的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詩朗誦「磚家」:人務實腳著地 建議磚家別再建議
2月6日一則有關中國「專家」的表演節目在網上熱傳,兩名年輕水夥子表演詩朗誦「磚家」,「窮的天天吃剩飯,誰家沒有50萬!當個白領美滋滋,磚家說不如進廠打螺絲!」
「房價太低影響鬥志,磚家建議抬高樓市!油價太低影響交通,磚家建議二十一升!徵收失業稅,付費去上班,一年到頭沒吃沒穿!六十再就業,延長貸款期,俺爺八十還跑滴滴!」
「收入太低我仰天痛哭,磚家說私車拉活閑房出租!想起結婚我頭皮發麻,磚家說不生孩子適當懲罰!今天往東,明天往西,磚家建議從不統一!人要務實,腳要著地,建議磚家別再建議!」
詩朗誦《專家》😝 https://t.co/yZ2ocMWzOP pic.twitter.com/KrPNQuufsC
— 浩哥i✝️i🇺🇸iA2 (@S7i5FV0JOz6sV3A) February 6, 2023
時事評論人:中國專家不尊重事實 只為政治和政權服務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國國家衛健委新冠(COVID-19)疫情應對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去年12月27日接受中共央視採訪時談到「中國沒有大面積死亡個案」的視頻,引發大批憤怒的中國網民批評和咒罵,要求他親自去殯儀館看事實。
同時,網民還形容梁萬年與中國疾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專家吳尊友是「無良組合」,相關視頻隨後被下架。中國民眾對這些「專家」的發言早有自己的見解,網路上廣為流傳一則以梁萬年、吳尊友兩位專家名字改編的嘲諷對聯:但願世間無尊友 否則人心涼萬年。
江蘇宜興時事評論人張建平批評中國官方的專家不尊重事實,只為政治和政權服務。「像梁萬年這一類人,他屬於是御用專家,他不會去尊重事實。他是為了政策服務,政府說沒有死一個人,他就會說沒有一個死,他根本不會去尊重事實,這就是中國的現狀。當務之急還不是處理屍體的問題,主要是公布和信息透明的問題,一定要合作和要數據共享。睜著眼睛說瞎話,只能讓全世界的人厭惡中國的不誠實。」
時事評論員方原也表示,梁萬年等所謂「專家」之言與民情實況不相符,只能讓個人名譽掃地,同時顯示中國的專家建議,完全沒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