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染疫者們躺在中國東北城市唐山的唐山工人醫院的病床上。(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文章來源:議報首發)
2023年春節將至,經歷了海嘯般的疫情衝擊,大家難免心有餘悸。今年春節,大家普遍最關心的兩件事,一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二是今年的經濟形勢。這兩件事關係到家家戶戶的生活和未來,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先談談健康問題
國內這次疫情大爆發,真可謂觸目驚心。疫情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造成的人員損失,可以說超出了絕大多數人原先的想像。之前國內喉舌大罵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防疫不力,以及嘲笑印度疫情氾濫的種種惡言詈辭,轉眼之間就成了痛罵自己的咒詛。真的攤上了大事,這國原來要比別國差勁得太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疫情數據更是要命,假得讓紅二代和小粉紅看了都活生生地氣得吐血。這種鬼都不信的數據,難道不是想讓黨國難堪,讓黨國的信用徹底破產嗎?這一招實在是比病毒還毒,比敵對勢力還狠哦!
大疫中有一件事引起了公眾的廣泛爭論,那就是關於救命藥Paxlovid,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方與輝瑞在談判中達不成協議、進不了醫保?在病毒肆虐的緊急關頭,究竟是救命重要,還是壓價重要?輿情中各種說法似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觀點幾乎分裂,真相對於公眾猶如霧裡看花。
好幾年前,還未嘗到鐵拳厲害的馬雲在春風得意之際,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時就講過這麼一件他親身經歷的事情。馬雲說:「……有一個衛生廳的廳長跟我講,把我活活氣死。他說:‘我們這個工作這兩年做得很好啊,前年我們看了3000萬病人,去年我們看了4000萬病人,預計今年達到5000萬。’」針對這位衛生廳廳長的高見,馬雲不客氣地評論道:「我看這個KPI倒過來了,如果是前年5000萬,去年4000萬,今年只有3000萬,那說明我們國家的醫療做好了……」
就在這次疫情海嘯期間,網傳一位頭頂上掛著「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等一大串頭銜的蔣耘中先生也發表了他的高見:「……就算死幾百萬人又怎麼樣?中國2021年死了1000萬,再多死500萬,也就增加了50%的死亡人數,就是原來死2個,現在死3個的區別,死亡率沒有成倍的提高。為什麼不能接受呢?」
從網路上隨便看看,這些有頭有臉的變態還真的不少。可能大家會認為某些畜生說的都不是人話,但要是站立在畜生的立場上去仔細想想,那麼這些畜生不如的話語確確實實都是他們實實在在的心裏話。否則像這樣的貨色,怎麼有可能會成為這國最頂尖學府裡德育研究中心的兼職研究員呢?他們究竟在研究什麼?究竟想培養出一批怎麼的學生呢?
馬雲原以為自己看清了問題的實質,以為他們都是站立在人民的立場上去分析、思考、解釋和解決各種問題的,因此他才敢大膽地在公共場合侃侃而談說出自己的想法。今天的他要是回過頭來再去看看這些錄像片段,或許真會覺得自己當年確實是「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了。
我觀察了許多國家,那些不惜重金實行全民醫保,醫療由政府全盤兜底的國家,雖然這錢也是來源於納稅人,但在這些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是不重視國民的身心健康的。撇開政治和其他因素不談,如果國民的健康普遍出了問題,政府光是在經濟上就會面臨一筆沈重的開支,因此,僅憑這一點,政府都沒有理由不去重視國民的身心健康了。
而與此相反,如果一個政府把國民健康的隱形殺手——煙和酒都可以作為財政和稅收的重要來源,把藥品和醫院都可以當作謀利的工具,那當然就會出現相反的局面。如果您不幸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憑藉一己之力一時又難以改變這種狀況,那麼我覺得您自己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注意安全,盡量做到不抽煙,少喝酒,有節制地健康生活,除陋習,勤動腦,合理、科學地鍛練身體,從現在做起,過一個真正的「革命化」春節,盡量避免在健康問題上被那些無良之徒「贏二次」,並在今後儘可能爭取自己應得的國民待遇的權利——在此,我祝您和您的家人身心健康!
再談談經濟形勢
在過年的時候去談論國內當下的經濟形勢,那真是一件令人掃興的事情。但生活總得繼續下去,因此該談的話題,還是要談。
有時候,我偶然打開中國的財經節目,聽主持人和專家胡侃國內的經濟形勢,他們侃得真是來勁呵,彷彿現在閉了眼睛隨便在哪個角落撒個幣,都會帶來巨額的回報。但問問身邊做生意和炒股的熟人,沒有一個說在這幾年裡不虧本的。這種感覺,就像這次疫情大爆發一樣,權力部門的專家都說沒有死掉多少人,但老百姓看到的景象卻是全國各地的火葬場忙都忙不過來。這幾年的經濟狀況,經過上上下下的瞎折騰和三年疫情的影響,如今祖國的經濟戰線事實上也是「屍橫遍地」啊,區別只是這倒下的一家家商企,不需要焚燒罷了。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說西方國家正在與黨國脫鉤,越來越多的外企正在遷出中國,而外企佔中國外貿出口的權重相當大,中國經濟因此會不斷萎縮失去活力。但據我所知,這種看法至少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有一些國際大公司從長遠利益考慮,為了自身知識產權的安全和避免在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中出現被動局面,確實已經開始實施供應鏈布局多元化,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但從整體來看,尤其是對實體型的製造業而言,西方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不是在短時期內就能夠擺脫的,中國在經濟競爭中的人口紅利和低人權優勢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還會起非常大的作用。
我們應該知道,資本是非常自私的,只要不危及資本本身,它是不會因為政治因素而放棄對利益的追逐的。敢於冒險的國際資本,尤其是以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的產業和在先進國家已經失去競爭優勢的企業,以及那些需要為開發新興技術尋找一片巨大試驗場的企業,他們沒有理由會放棄利用中國較低的法制要求、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和巨大的、未經過充分競爭的市場去做一場賭博。法治國家的政府是不能因為政治原因去阻擋資本的自由流動的,如果你真正瞭解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不同之處,就會知道對於資本而言,這兩者的不同導致了其間潛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這實在是太誘人了。最近馬斯克的特斯拉在中國追加投資和德國的許多公司不顧政府發出的風險警告仍然選擇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國,其實都說明瞭這一點。
儘管如此,我仍然非常不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根據我的觀察,危及中國經濟的關鍵因素一直是來自中國內部而非外部。美國對中方的科技制裁可以減緩中國科技的發展速度,降低中國未來在高端技術領域的經濟競爭力,從長遠來看,對美方來說這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選項。但由於中國目前實體經濟的多元化,美國的科技制裁,對中國現階段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難以起到關鍵的作用。
看中國經濟的未來,其實與看中國的抗疫是一樣的,中國政治決策造成的代價一定會比其他任何因素產生的代價更加高昂。沒有完善的法治,中國的經濟是不可能獨善其身地走出這片荒蠻的叢林的。但在現有的體制下,不論說得有多麼動聽,體制的宗旨在事實上是與法治背道而馳的。那些胡作非為的黨國官員心裏其實要比任何人更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沒有這個體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真的什麼都不是,他們會棄惡從善,輕易放棄這樣的利益嗎?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令人擔憂的是,雖然這次會議對國內經濟形勢透出非常強烈的憂患意識,但會議內容通篇談論的仍然是習慣性的大話、空話、套話,沒有明確的思路和實質性內容。對於房地產問題,會議明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和「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費」,傳達出的信息似乎是房地產經濟仍然是2023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
畸形發展的房地產經濟已經成了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芬太尼,政府財政收入嚴重依賴房地產經濟,但房地產經濟同時也嚴重毒害了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成了國民無法承受的沈重負擔。這幾天網上廣傳任澤平在微博上說的話:「現在的房地產調控肯定希望:1、漲價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會增加實體經濟成本。2、降價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會增加金融市場風險。3、不漲不降是不可能的了,沒有漲價預期老百姓不會進場,沒有降價預期老百姓不生孩子。——誰能解這道世界難題,「房地產不可能三角」,有望獲得下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現在政府回過頭來又撿起房地產經濟這隻燙手的山芋,雖然其中也帶有防範金融風險的願望,但同時更說明他們對現在面臨的經濟困境確實是束手無策了,只要能把日子繼續過下去,已不管它是不是毒品了。任澤平說誰能解開「房地產不可能三角」這道題,有望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我看是誰能解開這道題,有可能獲得的已經不是諾貝爾經濟學獎了,而是諾貝爾和平獎了,原因你自己去想吧。
其實房地產問題只是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眾多嚴重問題之一,政府地方債同樣是非常要命的,從長遠看還有一個人口的大難題擋在路上,金融的窟窿怎麼補?政府長期欠下的大量民生債怎麼辦?這麼龐大、奢侈的官場誰能養活?大問題多得數都數不過來。現在中央政府已經明確了地方債「誰家的孩子誰家抱」,我敢肯定地方上聽了都在偷偷地罵娘。雖然地方上也是一級一級都在瞎折騰、撈好處,但他們每一級都是這樣想的:瞎折騰時,命令都是自上而下發布的,折騰完了,卻讓我們獨自來背鍋?只是在這個卡夫卡式的社會裏,已經沒有一個地方官會罵出聲來罷了。這種景象,像極了柏林牆倒塌前的東德社會。
最近微信的公務員朋友圈裡不斷傳出各地讓公務員貸款幫助政府還地方債,讓公務員返還前幾年領取的福利收入和地方政府大量削減公務員的信息,這對一個依靠強力維穩過日子的政權意味著什麼,他們不會不懂吧?現在已經在發生蛇吞尾巴的事了,這只能說明:錢真的折騰完了,徹底沒有辦法了。
這幾年的瞎折騰,會不會歪打正著,真的有可能會折騰出一個新中國?但不論未來變得怎樣,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