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設備回收者:我見證的那些失敗與夢想(圖)


餐飲業更加蕭條
疫情期間,餐飲業更加蕭條(圖片來源:Frederik Frydendal/Pixabay)

【看中國2023年1月22日訊】餐飲無疑迎來了近年來最殘酷的寒冬。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同比下降7.7%。辰智餐飲大數據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1年餐飲市場關店率達60.9%。近日,深圳文和友被曝出目前僅剩25家入駐門店在營業,空鋪率達到近八成。海底撈、星巴克、茶顏悅色、呷哺呷哺、海倫司等品牌連鎖持續關店,新元素、許留山等則已經破產清算。

餐飲領域的創業通常是殘酷的,疫情的不確定性加劇了這一點,也因此帶動了一種職業的火熱——回收二手餐飲設備,這一行的從業者以賺取差價為生,在此過程中也見證了餐飲人的「創業血淚史」。

作為連續創業者的張嶺,之前做過餐飲,幹過電商,還給餐飲品牌做過線上外賣代運營,他目前的身份便是餐飲設備回收者。在二手平臺崛起的時代,他曾創業做過一個二手餐飲設備平臺,因模式走不通關掉了網站,轉型自營。

得益於此前的經歷,他成了少有的把網際網路思維帶入到這個行業的人,因為團隊跑通了線下物業,他們積累了將近十萬個餐飲老闆的微信,會拍短視頻,也會幫同行賣貨,還為想成為餐飲設備回收者的新人做職業培訓。

餐飲江湖裡的入局者形色各異,有企業家、富二代、上班族,也有以此謀生的小夫妻,多的是白手起家的人。關店的原因則不只是疫情,盲目加盟、跟風投資也是導致失敗的因素。

張嶺們出現時,曾經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的店內,通常已經斷電,只剩老闆一人坐在黑暗中。他們清點著動輒上百萬元打造的餐廳,以低價回收廢舊設備。賣設備是餐飲店老闆的最後一筆收入,這筆收入通常會用來還債。

餐飲設備回收者以旁觀者的視角見證了餐飲業的更迭,乃至人生的大起大落、失敗與夢想。張嶺與我們聊了聊他眼裡的餐飲業,以及背後的行業江湖。

以下是張嶺的講述:

生意難做了

這兩年,做我們這行的人變多了。甚至餐飲老闆也開始轉行做這個,以前的客戶,變成了同行。

有個老闆之前開了四家餐飲店,找我回收過幾次,後來說想加入這個行業,約我聊一下,取取經,我就把這個行業基本的風險和機會跟他講了一下。最早他是先幫我們對接餐飲資源,有人倒閉,他就談好價格讓我們去收,中間賺點兒信息費,後來他就開始自己做了。他覺得入對了行,至少這個行業一般不會賠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不過今年我們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入行的人變多,餐飲店集中倒閉的速度更快,開新店的人少了。我們的銷售額下滑了大概20%,同行就比較慘了,很多可能下滑百分之七八十。

整批倒的情況變多了,也就是整條街好多家同時找過來——可能也跟我們跑通了線下物業有關,但確實能說明日子難過了。

我們有幾家合作的頭部外賣共享廚房品牌,外賣商家們可以「拎包入駐」,以前入駐率很高,現在幾十個檔口都空著,只剩下三五家。2019年,他們一個月推來的商戶採購量大概是二三十萬元,現在每個月可能兩三萬元就差不多了。他們在北京三環內的地段生意還好,但五環左右的都不太行。

北京二環還有一個美食街,之前生意挺火,租金相對合理。後來他們開始漲租金、卡品牌,生意確實變差了,很多店倒閉,找我們過去收。其實每個商業體發展都是這樣,先吸引小商戶過來,等到大商戶進來以後,再把小戶慢慢替代掉。不過這個美食街的替代成本有點過高,各項成本上漲,客單價上來了,導致消費者流失。

我們這行,現在在北京差不多有八千左右的從業者,一般夫妻檔、兄弟倆比較多。很多是從祖輩兒傳下來的生意,父親做這個,爺爺也是做這個。學歷通常不高,也沒有辦法做其他行業。

早期這行很賺錢。最早的時候,二手設備回收沒有分門別類,同行很多爺爺輩兒,早期其實都算是收廢品的,最早收餐飲設備,很多人覺得沉,讓我給你拉走,不僅不收錢,還得給我點辛苦錢。後來慢慢過渡到按廢品價收,但收的人很少,餐飲老闆覺得你能願意收,已經很不錯了,那會兒信息也不通暢。

我的很多同齡人,都已經做十年以上了,聽他們描述,在2013年左右,現在我們回收價3000∼4000的冰箱,那會兒500塊錢就能收。那是暴利時代,因為沒有競爭,可能全北京只有幾個人收。做這行的不是開寶馬就是奔馳。他們就是最早一批把二手設備標出回收價的人,是那個時期的創新者。

因為在一二線城市,店撤了,需要把房子騰空,商場要還原成毛坯,不可能租一個倉庫存放這些東西,只能找他們來收。老闆一般都不願意讓員工提前知道要撤店,所以基本都是等到最後,時間就比較緊迫。以前可能東跑西跑,想各種辦法才能找到一個給你回收的人。那是這個行業的黃金時代,有的從業者已經在北京買了商鋪收租了。

三年前,回收價格突然又高起來了,因為收的人多了,甚至要賠錢,你八百收,我就一千收,競爭壓力比較大。我們也遇上過跟我們價格硬剛的。現在競爭更大,餐飲倒閉的信息變多,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

但是倒閉的速度變快,回收的需求突然一下增多,你是滿足不了的,所以現在回收價格又回到了十年前。今年很多同行反映確實沒有以前好做了,壓力挺大。

加盟、負債、關店:餐飲人起起落落

入行三年,確實見了很多人的故事。去收的時候,常見的情景是:屋裡只有老闆一個人,沒有燈,沒有交電費,冰箱裡的食材都臭了。

最近去的望京一家烤肉店,就是這個情況,食材都放了一個多月,欠物業電費,早就斷電了。老闆跑路,其實就是不要押金了,租金也不想補,物業自己把設備賣掉,賣多少錢就算多少,可能補不齊,但大部分也不會因為那點錢打官司。這時候,物業就會直接打電話叫我過來收,這兩年這種情況變多了。

還有一個老闆印象比較深刻,他在北京開了7家連鎖火鍋店,7個店是陸續停的,到期一個關一個,從2021年就開始關了,借朋友的倉庫放設備。當時他覺得可能將來還有機會做餐飲,抱了一絲希望,但是越等發現市場越不行。

我們過去清點、收設備的那天,他是坐公交過來的,車已經賣了,負債一百多萬元。早上我們先拉了其中一個倉庫的貨,他問錢能不能打他媳婦卡裡,他個人已是失信人,怕錢被銀行劃走,還有一部分讓我們打到他朋友的卡裡,因為欠人家錢,這次賣點設備正好把錢還上。

第一個倉庫在海淀,第二個倉庫在大興。中午就跟他一塊兒吃飯,我帶著兩個工人,吃飯的地方要先結賬,看他的表情,掏吃個面的錢都有點費勁,我就趕緊跑過去把賬結了,我說,我請你吧。

這個老闆目測大概快五十歲,他說自己之前挺風光的,很多朋友都陪在身邊,倒了以後,基本沒人理他了。

還碰到過一個開奶茶店的小夥子,以前是上班族,攢了十幾年的錢,創業加盟了一個奶茶店,三個月虧了六十多萬元,我們去拉設備的時候,他在現場直接就哭了。

他幾乎把全部的家當砸了進去,還借了20萬元。當時品牌跟他說有30萬元就能開起來。但是30萬元投進去後發現根本不夠,別無選擇,已經投了,只能再借錢堅持。

這種加盟的套路通常是承諾每個月有七到八萬元的淨利潤,但都是口頭承諾,可能的確有這樣的例子,或者總部有些直營得特別火的店舖,但都只是個案。品牌方說的開店所需資金一般也更低,實際運營下來,會發現裝修完,錢就不夠用了。撤也撤不出來,這時通常會想再堅持一會兒。很多加盟的小白,沒有做過餐飲,成本算不明白,很容易就虧得血本無歸。

有位加盟某肉夾饃品牌的女士,本來有工作,收入也不錯。品牌當時說每個月能掙十到二十萬元,純託管模式,員工總部給派,你只要出錢,別的什麼都不用干。很多上班族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去投資。

當時總部跟她說投120萬元就夠了,實際做下來花了兩百多萬元。光裝修就花了九十多萬元,她後來找人評估,發現外邊裝修隊30萬元就夠了。設備配了十六萬多元,實際市場價值也就六萬多元。

開業兩個月每天都在虧,一天營業額只有三千多塊錢,一個月光房租就要7萬元。她把自己的積蓄都投了進來,還借了一些錢,現在負債將近一百萬元,接下來還要打官司。這是一個特別強勢的商場,告她違約,押金交了三個月,經營了兩個月,簽了一年,商場要求她把剩下七個月的房租補齊……真被起訴的話,工作都有可能會丟。

搞加盟一般會賺你三筆錢:加盟費,設備裝修以及後端供應鏈——也就是原材料必須從總部採購。這已經是行業見怪不怪的事兒。這兩年衍生了一些新品牌,有所改進,只賺供應鏈的錢。

包括之前很火的明星火鍋店,我也見過不少加盟商虧錢。望京有一個專門做加盟的老闆,他說從來沒虧過錢,唯一就在這個項目上虧了。

大品牌加盟很多都需要驗資,普通人很難進入,所以很容易就被專搞加盟的品牌收割了。這些品牌也許找了一個代言人,剛好演了加盟者看過的戲,就覺得靠譜,實際上不然。在奶茶、咖啡、火鍋店這三類,基本都是加盟陷阱的重災區。

有位在大品牌的奶茶店工作3個月的小夥子,覺得學到了,就自己開奶茶店,加盟費、進場費、總部裝修配設備的費用,虧了一百多萬元。奶茶店在北京投入大幾十萬元的比比皆是,三線品牌也需要五六十萬元。火鍋店更不用說了,沒有個幾百萬元是做不了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加盟都不行,一部分知名大品牌比較靠譜,但一些小品牌,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割韭菜,直營店就那麼三五家。

見到的人和故事太多了,其實也有點麻木。人性不就是這樣嗎?站在局外覺得不靠譜,但局內人確實覺得自己發現了別人沒看到的商機。包括我之前創業,如果不是轉型成功,可能我也負債了。

關店的原因五花八門。我碰到過倆女孩開的一家店,開了兩年,是一個上海奶茶品牌在北京的第一家加盟店。當時剛開業,開在電影院門口,人流量比較大,生意很好。後來確實沒有什麼人去看電影了,她們那個店也關掉了。

還有沒開業就黃了的,因為租到違建,今年就碰上二三十個。有一個客戶正在跟房東打官司,火鍋店設備買齊了,裝修好了,一天也沒開業,說是違建。還有一個做麻辣燙的加盟店,裝修完了,開業第二天,就被貼上封條——這兩年集中拆違建,出現不少這種問題。

從我這買設備回去之後開店,倒閉了,又把設備賣回給我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一兩個月沒做成,就關了。不是時間短,而是創業的人對時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一旦自己去創業,他們需要面對的東西就不一樣了,每天碰到幾個打擊,可能就撐不住了。

也有一些不差錢的人關店了甚至還很高興。他們本身財務自由了,覺得硬撐著挺累,撤店了反而解脫。

連鎖餐飲開始用二手

現在很多餐飲老闆都有買二手的意識,但是之前他們還不是這樣。2019年,甚至2020年,我們很多客戶都是那種不起眼的小店,購買的客源比較單一,現在,肯德基都有從我們這採購,他們採購的是前廳的展示冰箱。

這說明兜裡沒錢了,生意難做,必須要控製成本。有些老闆自己也說,現在想起來,以前真是太浪費了,什麼都買新的,冰箱面上有一個小坑,都要把它換掉。

現在二手的維修率跟新的也差不了太多。生產端變化很大,中國廚具之都在山東,現在競爭白熱化,以前他們賣一臺冰箱可能掙個千兒八百,現在工廠一臺冰箱掙個五十一百都不錯了。2019年買一臺分體的製冰機,最便宜也要八九千元,但機器質量確實牢靠,現在因為打價格戰,三千多元就可以買一臺,質量卻不如從前。

大的連鎖品牌開始使用二手設備,大概是從2021年開始的新變化。最開始,他們先少量採購,試一下品質,之後再開新店,就開始加大二手設備的使用比例,但不會全部使用二手。因為有一些定制設備必須要新的,現在開始用二手設備的連鎖餐飲店,大概有70%左右的二手採購比例。

成本能節約多少?看情況。一種是通過廚具公司買,他們是組各種廠家的貨給你配,提供設計方案,配套服務,這種比較貴。如果跟廚具公司對比,以我的一個客戶為例,廚具公司報的價格方案是60萬元。他從我們這採購12萬多元就買齊了。另一種是和自採對比,差不多在五折以下,甚至有的冷門商品能達到一折以下。

現在連鎖餐飲店用二手的意願越來越強,我們也在積累這些連鎖品牌資源,他們對品質要求更高,所以很多小品牌的貨我們也不再收了。

一般的我們會分成三類產品。第一類是通用型,比如冰箱,一般回收價是按出廠價五到六折;第二類產品是行業型產品,比如米飯快餐類的蒸飯車,折扣會高一些,兩到三折;第三類是冷門產品,基本是廢品價,因為賣不掉。比如旋轉小火鍋就是屬於定制型產品,因為店的結構不一樣,很難賣出去。花兩三萬元定制的,最終也就賣個幾百塊錢的廢品價。但是有時候冷門產品購買時,可能反而比較貴。

餐飲行業還存在一種情況,像有些加盟店,設備在淘寶上都搜得到,市場價只要5萬元。但加盟商總公司會強制要求必須從總部配,這個設備可能就要花15萬元去買。很多人會覺得回收價格太低,實際上是買貴了。

從剛入行到現在,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行業健康了一些。最早這行沒有售後,有一小部分人會賣一些根本用不了的機器。我還曾因為質保半年的承諾被人圍起來恐嚇,覺得我破壞行規。但是在我們的帶動下,現在大家都開始提供售後服務了,他們會發現那條路是行不通的。

該交的「學費」還是得交

幾乎每個餐飲老闆都把關店的原因歸結為疫情。但我覺得也不全是,疫情之前,市場好的時候,大家都賺錢,缺點反而不會暴露。一旦遇到行業走下坡甚至觸底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

每個行業都會有波動,其實疫情之前,北上廣深餐飲每月倒閉率已經達到了10%。深層原因是供需關係不平衡。2019年全國的餐飲店已經達到將近900萬家,需求可能也就是每天大概五個億左右的人群,意味著平均每家只能分到五十多單,肯定支撐不了成本,行業是有泡沫的。

設備其實只是餐飲的一小部分成本,房租和人工才是餐飲店成本的「大頭」,核心地段是餐飲的必爭之地。有人的地方,再貴,也有錢賺,沒人的地方,房租再便宜也沒用。

寒冬中還是有人繼續開業的,也有一部分人在疫情期間能夠盈利,並且還在繼續開店,這些人是餐飲界的高手,基本都有專業團隊。

還有一群人是專門玩加盟的,只要有好位置,還沒有項目的情況下就先接,他們有一個內部群,位置情況一介紹,有誰願意共同入股,就一起做。他們有一套管理系統,專門找這種好位置。並且有一個核心原則,只有團隊一流、做得比較好的品牌,才會去加盟。這種需要資金和人脈關係,主流商場都能進。行情好的時候,他們會賺得更多。

特別是疫情以後,很多好位置都空出來了。以前在北京一個好位置的轉讓費就要三五十萬元,這個錢是給到上一個商家的,好位置不空出來,別人就進不去,現在是不需要轉讓費的。

主流商場要進的話,小品牌一般要有進場費。而且中間可能隔了好幾層,不是說花錢就能進來,沒有關係也進不去,可能存在灰色地帶。核心地段的進場費之前一直是在漲的,但是這兩年跌下去了,跟市場需求有關係。還按以前的天價,確實負擔不起。

房租貴的有50萬元一個月的,能租的都是很一線的品牌了,對普通人來說,在非核心商場,一個月的這個房租成本大概在兩三萬元。

核心地段的房租,一般每年遞增5%,或從第三年開始遞增7%或10%。碰到過很多人因為房租漲價、無力承擔而關門。今年房租還沒到期就撤店的比例提高了很多。核心地段可能今天搬走,明天馬上就開始裝修。不好的地段,可能空到現在還在空著。核心地段是永遠搶手的。

很多人覺得我見證了餐飲人的「創業血淚史」,問我有沒有什麼建議,但我覺得這個東西就還是得自己去嘗試,該交的「學費」得交。

整個市場的連鎖化肯定還會加快,多樣化會增加,十幾年前飯店定位要不就炒菜、火鍋,要不就燒烤,現在有很多都是以前沒有見過的。整個市場依然很龐大,不會馬上復甦,需要一個階段慢慢緩過來,但未來這個曲線肯定是往上走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南方人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