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畫為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繪製完成後幾經易手,且於清初時遭火焚毀,從此身首異處,輾轉漂泊,現分別藏於臺北故宮和浙江博物館。
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的〈富春山居圖〉,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當,極富變化。然而此畫並非實景,而是從真實的山水中提煉出來的理想山水,是畫家心目中的精神家園,融會貫通又獨創一格的畫風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在元朝後成為許多畫家爭相臨摹的範本。
黃公望 元四大家之首
黃公望,元朝大畫家,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四大家」,並被推為元「四家之首」。自幼家境貧困的黃公望本姓陸,因父母無力撫養而被一位黃姓老翁領養,遂改名為「黃公望」。
黃公望天資聰穎,少年時就被選拔參加縣裡的神童科考試。青年時任職於蘇州、杭州官府。四十幾歲時,因個性耿直,受長官貪賄連累,被下獄治罪。五十幾歲出獄後,開始習畫,其水墨山水極為出色,〈富春山居圖〉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超凡豁達的人生體悟
在黃公望之前的藝術家們比較注重畫中真實山水的表現,一山一水,皆為自然之山水;但在黃公望筆下,山水成了畫家生命體驗後所形成的藝術表現,並非實景。
看黃公望的畫,總能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氣質縈繞在畫面之中,這是畫家在靜觀萬物之後所沉澱出的生命情懷。除了學識豐富且常遊歷名山大川之外,黃公望的畫作造詣如此高深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入道修行後思想層次提升,使得他對生命有了更豁達的體悟。
繪畫史上歷久不衰
富春江一帶是黃公望晚年常去的地方,他將河流兩岸的點滴都繪入了畫中。墨色或濃或淡,或虛或實,在簡樸的畫風中生動地描繪了富春江的風貌,也道盡了他看盡人世繁華後的返樸歸真。
這幅畫布局嚴謹,層次分明,樵夫在叢林裡穿行,拄杖老者於橋上緩緩而行,觀鵝文人與垂釣漁夫遙遙相對,丘陵山峰、屋舍漁舟、亭臺小橋、飛泉溪流、垂柳松柏……在靜謐的氛圍中蘊藏著平淡之美。
難怪畫家惲壽平看完後要讚嘆:「凡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雄秀蒼茫,變化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