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將重創歐洲工業。(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11月2日讯】(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編譯)因俄烏戰爭遭到美國、歐盟等嚴厲制裁,俄羅斯已大幅減少向歐洲供應能源,能源危機導致歐洲將陷入「去工業化」的困境。如今,在經營成本飆升、節省能源的情況下,歐洲工業遭到重創。
能源成本居高不下 歐洲工業生產持續減產
英國路透社報導,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導致經營成本飆升,迫使歐洲工業在過去一個季度節省能源,降低對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與此同時工業生產供應也相應減少。雖然可能有助於歐洲度過能源危機,但這也會關閉那些可能永遠不會重新開工的工廠。
國際能源署(IEA)評估認為,第三季度歐洲工業對天然氣的需求同比下降25%。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歐洲工業對天然氣的需求下降的原因是境內大規模的停工現象,因為僅靠提高生產效率不可能節約如此大量的能源。
例如,過去一年,歐盟原鋁產量減半,減產達100萬噸。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稱,歐盟正在竭盡全力防止工業生產活動減少。
歐洲鋁、化肥和化學品等能源密集型行業面臨著產能永久轉移到廉價能源國家地區的風險,例如轉移到美國等,因為美國天然氣成本僅為歐洲的20%左右。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丹尼爾克拉爾表示:「如果能源價格持續居高不下,歐洲工業將越來越缺乏競爭力,工廠將被關閉並轉移到擁有大量廉價頁岩氣的美國。」
數十年來,歐洲工業一直在將產能轉移到勞動力更便宜、經營成本更低的地區,如今能源危機正在加速這一進程。
據路透社彙編貿易數據資料顯示,歐盟所有9家鋅冶煉廠或是減產,或是停產,取而代之是從中國、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和俄羅斯進口鋅。
歐洲金屬行業協會Eurometaux傳播與公共事務總監克里斯·赫倫(Chris Heron)表示,歐洲重開一家鋁冶煉廠成本高達4億歐元(3.94億美元),如今歐洲經濟前景不明朗,這種可能性不大。「從行業歷史上來看,當這些工廠臨時關閉之後,就會導致永久性停工。」
10月,歐洲能源巨頭E.ON(EONGn.DE)高管拉莫斯(Patrick Lammers)在倫敦會議上表示,歐洲許多公司已經停止生產活動,這可能導致歐洲非常快速地「去工業化」。
報導引述經濟學家、行業團體發出的警告稱,如果歐洲能源成本高昂的現象持續下去,將會重挫歐洲工業。
歐洲陷入「去工業化」困境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作為應對歐美嚴厲制裁的措施,俄羅斯以中斷天然氣供應的行為所引發的能源危機,不但令歐洲處於經濟衰退邊緣,而且將嚴重衝擊歐洲鋼鐵、汽車、玻璃、陶瓷、糖和造紙等行業。如此一來,歐洲數十年所倚仗鋼鐵、汽車和化工等重工業、製造業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將不復存在。
報導引述分析師與企業高層的評論稱,歐洲能源密集型的金屬行業等正在持續關閉工廠,而且一旦這些行業工廠關門後可能再也無法重新開門營業,將導致數千個就業機會消失。
總部位於斯洛伐克中部城市赫龍河畔日亞爾(Ziar nad Hronom)的製鋁公司Slovalco,向歐洲各國汽車零件製造公司提供相關產品,如今成為受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後電價暴漲負面影響的公司之一,導致該公司財務陷入困境。
作為斯洛伐克國內最大用電客戶,Slovalco耗電量佔斯洛伐克全國用電約9%。2021年電價上漲之前,Slovalco為每千度電支付費用約是45歐元;然而,2022年後至今電費已漲至每千度電75歐元。儘管Slovalco尚未簽署2023年度購買電力的新合約,但現在電費已是居高不下,現在簽約的電力價格高達25億歐元。Slovalco經理米蘭·衛斯理(Milan Vesely)說:「這可能是歐洲金屬製品的末日。當前的電價波動太瘋狂了,形同扼殺產業。」為了應對財務窘境,衛斯理已減少了初級的金屬產品產量,保留較少的金屬回收業務;還要從公司員工450人中裁掉300人。
分析人士表示,由於能源危機,歐洲原鋁產品日益減少,迫使金屬製造公司只能依賴回收生產供包裝行業使用的金屬產品,停止生產輪軸、制動器或飛機零件使用的高端金屬產品。德國金屬業行會組織--金屬經濟協會(WV Metalle)表示,當前煉鋁業公司電費成本達到售價的3.6倍,若是不能得到政府或其它來源的緊急援助,那麼德國將面臨「去工業化」的困境。
總部位於盧森堡的阿塞洛米塔爾集團(ArcelorMittal SA)是世界最大鋼鐵製造公司之一,因遭遇天然氣價格上漲及供應問題,被迫將關閉德國不來梅的工廠和一家漢堡生產直接還原鐵工廠。
天然氣可以生產出化肥的原料--氨,氨是氮肥的主要成分。因此,天然氣價格與供應問題迫使歐洲化肥行業減產,或尋找新的原料供應商。挪威化肥巨頭亞拉國際公司(Yara International ASA)在歐洲境內工廠有關氨的產品產量降幅達65%。
荷蘭化肥企業OCI NV正在尋求進口更多的氨,並擴大在美國德州、加州博蒙特(Beaumont)等海外工廠氨的產能。
面對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歐盟已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天然氣供應源,並與美國、卡塔爾等國家地區簽署購買天然氣的協議。由此產生一個問題:歐洲可能再也找不到與俄羅斯天然氣一樣價格低廉的供應源,加上高昂的勞動力成本、嚴格就業與環境法規等,製造業無法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