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對農民到底是好還是壞?(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記者程帆綜合報導】自今年9月1日起,中國浙江溫州龍港市在13個社區試點改革,讓當地農民繳納住房公積金,並可以提取該公積金用於買房、建房。消息發布後,引起民眾熱議:公積金對農民到底是好還是壞?現在的房地產問題向農村轉移,房子賣不掉,就找農民接盤?
作為一種長期的住房儲蓄,中國是從1999年4月開始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對於繳存的個人而言,它的好處就是可以獲得比商業貸款利率更低利息的貸款。所謂的將農民納入住房公積金改革試點,就是農民可以與在企事業的工作人員一樣繳納住房公積金,並且享受相應的權利。
根據龍港市規定,年滿16週歲且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靈活就業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納入公積金建繳對象,包括大多數在村務農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個體工商戶等。按照不低於龍港市上年度最低月工資標準10%的比例,自願繳納住房公積金。
此外,龍港市對繳納住房公積金的「無房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實施地方財政按月配繳補助,標準為個人月繳存額的25%,最高不超過每人每月75元(人民幣,下同)。
據悉,龍港自2019年撤鎮設市以後,城鎮化率、市民化率幅度提升,真正在田裡幹活的農民非常少,大多數都是自己打工、做生意。因此,他們的收入基本穩定。在連續繳存6個月後,還可享受15萬元至50萬元不等的公積金貸款額度。
但就中國大部分地區而言,農村的第二、第三產業不發達,農民還是以務農為主,因此其收入存在著很大的季節性變化。
此外,儘管公積金貸款比商業貸款利息少了一半,但是額度不足以覆蓋房款。現在,農民手裡有宅基地,但卻要再背一個巨額房貸,如此來看,省下的利息就相當微不足道了。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樓市長達20年的牛市中,都從未想到讓老鄉們享受低息福利,這個時候給他們優惠購房,更像是接盤。
那麼,公積金對農民公平嗎?
公積金的本質是一個資金池。以前,它是由企事業單位的資金創造的,現在把農民也加進去,大家一起存錢把資金池做大,然後誰需要就去貸款。這實際上是更有利於擴大住房資金來源,緩解部分地區流動性緊張問題。而對大部分農民而言,其買房的機會和頻率遠不如城市大。
有評論指出,雖然每月的繳納金不算多,可對農民也是一個支出,會壓縮農民的現金流,更何況要存很久才能提取,不管未來是通縮或通脹,對他們的影響都最大。以前,家電賣不掉就家電下鄉,汽車賣不掉就汽車下鄉。如今,房子賣不掉也要下鄉了。農民似乎一直扮演著「最後的買單者」的角色。希望政府在制定新政之前,先考慮好如何能保障農民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