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分析稱,中共四名副總理唯一可留任的是胡春華。(圖片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7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據港媒報導,習近平在二十大將獲「領袖」稱號,只要他活著,影響力就是第一位的。有專家曾分析,為順利連任,習近平與李克強達成協議,團派出身的胡春華有望接棒總理。此前美國媒體說,李克強似乎按照自己的意願培養可以延續自己政治路線的接班人。
港媒對二十大常委與政治局委員的預測
據香港《明報》7月12日刊發署名分析文章稱,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將繼續被推選連任,而除了此前「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之後,他也將正式冠上「人民領袖」稱號。
《明報》13日接續上一篇文章說,昨日不嫌累贅大致梳理了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來的歷屆中央政治局成員變化,其中變動最大的是六四後的十四屆政治局,首度入局者在24人中有17人,幅度逾七成;其次是習近平上任的十八屆政治局,變化幅度是64%;習近平第二任期開始的十九屆政治局,25名委員中15人是新入局,變動幅度仍有60%;而變動最小是江澤民的第二任期開始的十五屆政治局,變動幅度僅33%;其次是胡錦濤的第二任期開始的十七屆政治局,變動幅度36%。
文章分析,按照高層「七上八下」的年齡大限(即67上、68下),現任政治局委員中,到二十大秋季召開時,僅有11人需要退休。這意味如果嚴格「一刀切」地按照年齡劃線,二十大的政治局更新率僅為44%,為近10年最低。
文章說,從十九大上已經看出,習近平的人事路線是看年齡但不唯年齡,年紀只是習選拔任用考慮的因素之一,而非唯一因素。十九屆政治局委員大致以1949年劃線,但李源潮(1950年生)、張春賢(1953年生)、劉奇葆(1953年生),這些不是習派背景的官員要麼退休,要麼出局。而今年的局委應以1954年10月劃線,但這不是說1955年出生的局委都會留任。
在黨務系統中,60歲的中辦主任丁薛祥,即使不更上層樓,也百分百留任現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李書磊、中組部常務副部長姜信治、中央政法委副書記王小洪,都是扶正的熱門人選,入局機會被看高一線;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陳小江、中央政研室主任江金權,亦有入局機會;不過,上述職務過往也不乏地方書記出任先例,尤其統戰部長,從無內部提拔先例,因此上述各人的入局並非十拿九穩。
而國務院系統,唯一可留任的副總理是胡春華;但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打破年齡大限後,也是副總理的有力競爭人選之一;按照慣例,現任局委中的地方大員,也是副總理和人大副委員長的熱門來源。文章認為,李希、李強、李鴻忠、陳敏爾,不是去國務院,就是進人大。
文章分析表示,二十大人事布局或有破格調整,如擴大中央書記處,以便安置更多副國級高官,亦不排除新疆或天津書記再度出局,尤其後者,在京津冀協調發展中,角色漸趨邊緣化。
習近平與李克強達成妥協?
亞洲新聞6月10刊載分析文章認為,中國媒體和中共官方文件中越來越多用「領袖」來稱呼主席。到目前為止,這個詞只用在毛澤東身上。為了成功連任,習近平或將與李克強達成協議:給予「市場」政策和政治局常委更多空間。
多名觀察人士表示,用 「永遠的領袖」或「人民領袖」來稱呼習近平表明,他試圖成為黨「主席」,這是毛澤東保留至死的頭銜。
文章說,習近平疫實施「清零政策」致國民經濟陷入困境,並因此遭到批評,而李克強也由此被推到臺前。李藉助共青派和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支持,試圖讓國家的經濟管理回到自由市場的道路上。換句中共黨內的術語說,這是李克強為避免嚴重衰退風險所採取的必要措施。
儘管困難重重,但習近平仍將繼續掌權。著名漢學家林偉立表示,現任總書記將第三次連任,並很有可能2027年第四次連任。習近平似乎與李克強「達成協議」,給予「市場」政策和政治局常委更多空間。
林偉立分析,雙方同時會就政策和高層職位達成協議。首先,習近平或停止加強黨中央對科技等重點經濟領域的監管。其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任命上,習近平或將名額留給李克強派系的兩名成員,其中一名就是團派出身的胡春華有望接棒中共總理。
李克強今年5月召開規模超過十萬人的「穩經濟大盤」會議,強調要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隨後《華爾街日報》接連發文指,李克強長期以來被邊緣化,如今在總理任期臨近結束時,他的政治影響力卻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