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國師」之一鄭永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2年6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下行嚴重,在中國總理李克強召開10萬官員參加的救經濟會議後,習近平「經濟國師」之一的鄭永年近日撰文提出「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但沒想到,相關文章發布後遭到大陸官方封殺。
鄭永年分析中國經濟難七個原因
鄭永年的這篇於5日晚間「消失」的文章開篇即說,「諸多跡象表明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同時還列出三個問題:「第一,不正常的資本外流」。包括外資和民營資本的外流動向,且許多原計劃投向中國的資本逐漸流向越南、印度等地。 「第二,中國的一些民營企業家,受困於疫情,一頭是供應鏈危機,一頭是現金流危機,要麼選擇出走,要麼躺平」。 「第三,就業壓力空前巨大」。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2020年3月以來最高,青年失業率更升至18.2%,這不能說是一個正常現象。
鄭永年近日撰文提出「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然後文章歸結中國經濟困難的原因,其中外部原因之一是,美國對中共的科技封鎖、壓制,但文章並未提到中共偷竊技術和違反美國出口禁令等原因。
鄭永年認為第二個造成中國經濟困難的原因是,中國週邊一些國家正在快速崛起,並點名印度和越南,稱讚越南「在國企、勞資關係、法治、透明度等方面的改革成效尤其顯著」,因此吸引全球資本。
至於第三個因素是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但文章卻未提及北京當局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
至於內部原因,鄭永年列出四點:一是「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由於去年的行業整頓風潮受到了衝擊」。二是「民營企業家進而對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產生了擔憂」。三是「一些關於民營企業有罪論的民粹聲音通過社交媒體被無限放大,甚至有激進的民粹主義者把所有經濟問題歸諸於民營企業,並且對民營企業家進行無底線的攻擊,這進一步加劇了民營企業家的恐慌」。四是在監管慣性下,企業面臨的「婆婆」仍然過多。
文章警告,「一旦經濟發展放緩,這些問題所誘發的風險極有可能連環式爆發」。若不及時有效應對,或帶來全局性風險。
公開質疑:我們仍需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鄭永年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學界開出的藥方基本上可以分為三派,即傳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包括貨幣主義)。
他認為,有人以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救中國經濟,但這種原教旨主義性質的觀點增強了民營企業的不安全感。另一種是凱恩斯主義者主張增加政府財政支出,大規模搞公共工程建設。但「問題在於,今天的中國,我們仍然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嗎?」
文章認為,中共所謂的改革開放以來,已多次推進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更是超前建設。如果再靠增加財政支出搞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那麼就會變成「拆了建、建了拆」的經濟活動。儘管這樣的經濟活動也會產生GDP,但這是人們所說的「帶血」的GDP,不僅會造成巨大的浪費,更難對民生生活帶來實際好處。
文章並稱經濟的新自由主義是市場原教旨主義,不符合所謂的中國國情,原因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在於「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中國大陸的經濟制度,據中共的憲法規定是所謂「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因此在中國,新自由主義沒有政策可行性。
鄭永年近日撰文提出「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文中批評,現在當局一方面繼續搞大規模公共工程建設,同時通過國有企業保就業,限制資本流動;另方面又搞量化寬鬆,擴大貨幣發行量等。 「但在實際層面,這些措施有可能會產生惡性循環,進而在中長期惡化經濟形勢」。
鄭永年近日撰文提出「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十點建議」觸及中共經濟治理弊端
鄭永年文章最後提出「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
第一,保持政策中性。 「現在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的性質被意識形態化,取決於人們從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或者經濟學理論出發。這是最大的思維問題,導致了人們的思想不能解放,陷入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式的思維模式。」
第二,調整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結構。文章認為,依據「平準經濟學」原理,大量的地方國企和基層的集體企業,尤其是已虧損的地方國有企業,就應該民營化。
第三,塑造大型企業開放環境。文章對比美國,大型互聯網公司是存在技術分享的,如果一家獨大,美國的反壟斷法律就會大棒伺候。但在中國,大多的國有企業表現為一個龐大的封閉系統,什麼都是自己生產。這種方式阻礙勞動分工,因此也阻礙技術升級和創新。中小微企業創新難。
鄭永年近日撰文提出「重振中國經濟的十點建議」。(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第四個建議是,「優化國有企業的佈局」。
文章說,大陸現在學淡馬錫模式,「國有資本亂竄,到處介入民營資本」,「這個趨勢如果不糾正,就會導致進一步侵蝕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第五個建議涉及金融結構。中國金融結構困境是真正需要資本的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企拿不到資本,而不需要資本的國有企業則「被」給資金。國有銀行為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國有企業,而一旦國有銀行向這些企業提供過於「便宜」的錢,民營企業就會不自覺地走向政策尋租,最後走向倒閉。
第六,建設國家統一大市場。第七個建議是有關「制度性開放」。第八個建議是「鼓勵民企走出去」。
文章提到,目前被美國封鎖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即使走出去也只是到亞洲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無法走到歐美等市場。應支持民營企業在海外做大做強,但「雖然我們在話語表態上越來越開放,但實際執行中卻落不到位」。
第九個建議是「強化政策調整的可預見性」。文章批評,中共「一些政策調整是以政治運動的方式進行,成本太高,更難以形成有效的預期管理」。
最後一個建議是「設立專業的、中性的經濟政策機構」,避免「經濟政策決策會演變成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該文註明是據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學術團隊和鄭永年教授對「當前中國經濟現狀」主題的討論整理而成。
公開資料顯示,鄭永年是浙江省餘姚縣人,1988年取得北大政治科學碩士學位,隨後留校任教。 1989年「六四」後,他赴美留學並於1995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科學博士學位。儘管鄭永年曾長期在國外工作,但他一直替中共政權站台。例如,鄭永年提出香港必須「二次回歸」;「香港人成不了氣候,只需要威脅斷水就好了」;「普世價值」是帶有侵略性的政治口號等等。目前鄭永年活躍在中共政壇中,並成為習近平的「經濟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