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被稱為「毒月毒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端午出生的孟嘗君
古代以食客三千而名聲遠播的孟田文(孟嘗君)就是在雙五出生的。據《史記・列傳・孟嘗君列傳》記載: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於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這段古文的意思是:
田嬰有四十多個孩子,他有名小妾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文。田文於五月五日出生。田嬰對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育他。」可是田文的母親卻私自養活了這名嬰孩。等到田文長大,他的母親便透過田文的兄弟將田文帶至田嬰面前。田嬰見到田文後,怒不可遏地對他母親說:「我令你把這個孩子除去,結果你居然還敢養育他,這是為何?」田文這時立即叩頭下拜,反問田嬰說:「您之所以不願意生育五月生的孩子,這是為何?」田嬰回說:「五月生的孩子,等到長至與門戶一樣高時,將會危害到父母。」田文說:「人的一生是由上天賦予呢?還是由門戶賦予呢?」田嬰沉默不作聲。田文接著說:假使是由上天賦予,您何必憂慮?假使是由門戶所賦予,那只要加高門戶就好了,誰能長成那麼高呢!」田嬰聽了,只說道:「你不要說了!」
由這個小故事,我們可知,古人將五月五出生的孩子視為日後會不利於雙親的惡兆。幸好孟嘗君的母親並未愚昧地遵奉丈夫之言,而是偷偷將嬰孩養大,否則孟嘗君不知將淪落至何地,戰國四公子也就會成四缺一了。
端午節有「驅五毒」的民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端午節被稱為「惡月惡日」
不過,為何雙五出生的孩子如此受到憎惡呢?為何人們把一些厭惡、害怕的事情和五月五日緊繫在一起呢?其中真有道理嗎?
古代民謠傳唱:「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毒是指:蛇、蠍、蜈蚣、蟾蜍、壁虎(或蜘蛛)等五蟲。所以說,五月稱「惡月」,這和燠熱天氣有極大關聯。
清代厲荃的《事物異名錄》記載:「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節。」這一天和夏至很接近,或也可能是同一日。這一天中午時分太陽處於最高位置,在天之中,陽光最猛最烈。天氣炎熱極度潮濕之下,蚊蠅蛇蠍等等百毒齊出,大肆活動,細菌病毒也容易滋生,疫病更容易流行,因而自古以來五月就有「惡月」或「百毒月」之稱。
所以,端午節也被稱為「五毒日」、「惡月惡日」或「毒月毒日」。
而在端午節這天就有「驅五毒」的民俗,《帝京歲時紀勝》就明載了妙方:
「五月朔,家家懸朱符,插蒲龍艾虎,窗牖貼紅紙吉祥葫蘆。幼女剪彩疊福,用軟帛緝逢老健人、角黍、蒜頭、五毒老虎等式,抽作大紅朱雄葫蘆,小兒佩之,宜夏避惡。家堂奉祀,蔬供米粽之外,果品則紅櫻桃、黑桑椹、文官果、八達杏。午前細切蒲根,伴以雄黃,曝而浸酒。飲餘則塗抹兒童面頰耳鼻,並揮灑床帳間,以避蟲毒。」
端午這天也是陽氣至盛至極的一天,過後在天地的陰陽循環中,一陰復生,陰氣開始滋長。《說文》說:「(黃曆)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說明五月五日過後陰長陽衰的現象。
從天地陰陽運行之道來看,端午這個重午日的干支都是午,陽火雙至,也稱「純陽日」。到了重午日的午時,雙陽加天火,走到陽氣最高點,火熱至極,陽剛至極。
人們抓住陽氣極致的端午這一天,善用各種智慧來驅毒辟陰。《抱朴子》說「以五月五日作赤靈符,著心前」辟各種兵災,可見辟兵禍兵災之道也是這番道理,
五月五日正是以陽制陰的制高點,被稱「惡月惡日」或「毒月毒日」有其多方面的含義。
責任編輯:肖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