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作逃兵 無奈需避秦(圖)

作者:鍾劍華 發表:2022-04-25 06: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學者鍾劍華於4月24日在臉書發文宣布離開香港。圖為香港機場。(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香港學者鍾劍華於4月24日在臉書發文宣布離開香港。圖為香港機場。(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2年4月25日訊】(編按:香港學者鍾劍華於4月24日在臉書發文宣布離開香港。據報導,他在離港之前多次被警察以國安法名義約談。鍾劍華在帖文中表示,香港已容不下真話,只容謊言與假話,對於敢言讀書人來說,香港不再是可以免於威嚇而正常生活的地方。鍾劍華的帖文如下:)

我今天離開了香港,打算在海外生活一段時間。本來一直都沒有移民之念,畢生的職志與擔當,都在香港。我生於香港,長於香港,絕大多數親人都在香港。我也視香港為裁培育成自己之地,年少時便以貢獻香港,改善社會為志業。現在只能盼望天地會寬闊一些,空氣會新鮮一些;少一些明目張膽的謊言,少一些寡廉鮮恥的虛偽;不需要忍受天天來自官方的撕裂與挑撥,不需要思慮時時可以隨意轉移的那些紅線會有天針對到自己。

也不想讓很多愛護我的、關懷我的親人及朋友,繼續為因為難以預計的污濁與黑暗而為我常感憂慮。更不願耆年父母為可能發生於我身上之事而憂戚。只抱歉不辭而別,遺憾未能與各位一一話別。

我在香港評論了社會事務及公共政策幾十年,我雖然不是學生活動的積極分子,但大學的時候已經延續中學已經開始的社會參與。當年我親眼見證了殖民地時代由相對封閉走向較公平開放。政治制度雖然不是完全民主,但一直有進步,對人權及自由的保障也不斷提升。以制衡權勢、調和紛爭、保證最大可能公平的法治,也越來越得到信任。可惜這一切竟然會在主權移交25年後的今天變成明日黃花。

英國人沒有承諾過香港人什麼,但那個殖民地政府尚且還能夠展示現代文明的某種風範。相對於今天,這吊詭地成為被某些人形容為曾經在殖民主義鐵蹄下成長及生活過的我輩之大幸。相對於這種過往,更令我感念慨嘆,是在這個所謂強國盛世下的新世代,竟然要如十年浩劫前後那些所謂同胞般,無奈被迫沒有選擇地接受那種以蒙昧世人為目標的洗腦。

今天這個主權政府作承諾的時候大辭炎炎,七情上面,結果又是如何?我輩看到的,比聽來的,比某些人張口說的,更有力地證明了什麼叫做野蠻與無恥。

一個社會有多元意見才是正常,一個社會有反對聲音才會進步發展。正因有這種信念,正因制度曾經能夠給予這種保障與信心,我一向抱持原則,只講真心話,只講相信的,從不依附及討好權勢。我可能會判斷錯誤,我可能會資料不準確,我可能會有偏見,我可能會有盲點,因而我可能會講錯了、判斷錯了,因而需要道歉,甚或有時可能事後悔怪自己說得太快太多太草率。但我慶幸,從來不需要因為要達到某種不足外道的原因而公開講一些違心的說話。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夠薄盡綿力,擔當一個讀過少少書的人應為大眾盡最起碼的道義責任,也希望能夠令香港這個我出生我成長的社會變得更公平一些,制度也更完善一些。

當前的香港,已經容不下真心說話,只容許謊言與假話。對於我等仍然有些頭巾氣的,香港可能已經不是可以免於威嚇而正常生活的地方。

最感遺憾的,是看到這裏回到一個比我立此人生職志之前早更多的原點。很多承諾過、保證過、達致過的事物,都好像事如春夢,實在令人十分遺憾,十分難過,十分痛心。

我對很多前輩及同輩仁人不斷被威嚇打壓感到憤怒,對很多年輕世代因為敢於爭取而身陷囹圄而感到憂戚無奈,對於香港的新生代只能被灌輸而不能得知真相或作多角度的辯證思維而感到傷感不忿。我自己也不願意被制度的蠻力拉向淪落倒退。

一直堅持不被恐懼支配,過正常的生活,做我多年來都在做的事,竟然會惹來無休止的滋擾,來自權勢力量或明或晦的威嚇。我盡量避免被威嚇與恐懼支配,在離開香港之前夕,我仍然繼續做日常的工作。但窮得只有權勢的黑手、騎劫制度的霸力、爬糞尋租的那些嘍囉,仍然是張牙舞爪。而應該作為體現社會公義及仲裁社會紛爭的公權力機構,不斷公器私用,不斷假公濟私,不斷煽惑挑撥,不斷狐假虎威,令人感到十分失望,十分憤怒。

我不願意委曲求全。我清楚知道我被承諾過什麼,我也相信我們的社會能夠達致更多,我們也值得有更好的。我也清楚知道當我們同意以《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時候,那個願景原來是怎麼樣的!

如果要扭曲如蛆蟲,或者把扭曲了的現實荒謬視作正常,於我而言,將會是十分痛苦的事。因此,在平衡過方面的因素及考慮之後,不得不出此下策。這實在不完全是我的刻意追求,就算不能說不是心甘情願,也肯定是一個十分無奈的決定。

我知道有些人說,離開了香港,就是逃兵,就不要講風涼說話。但我知道很多為了避秦而去到海外的朋友,其實都一直是心繫香港,希望繼續為香港做些事的。在香港的時候,我對香港的社會事務,對各種政策,對公共行政,就算不算是瞭如指掌,仍然都是盡力了了於心的。離開了這個根,不知能否繼續準確掌握香港的情況,也知道不一定可以清楚感受香港人的脈搏。但我仍然願意盡力而為。希望各位朋友,繼續幫助我。

我願意嘗試以這種方式,演繹另類的「離土不離鄉」。我希望可以繼續做我一直做開的事,繼續為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而努力,仍然希望「能夠令香港這個我出生我成長的社會變得更公平一些,制度也更完善一些」。

我以前寫過一篇遊記,題目是「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以前的每一個旅途,最後一程便是回香港這個我的家。這一次不算是旅行,也是我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時候最沒有旅行情緒的一次。但我始終是走上了這個行程,行程還未開始,但我知道,我仍然會以「為了找到回家的路」作為這一行的目標。

期待他日可以與各位再次舉杯暢敘,香港與英國相隔九千多公里,千里共嬋娟,但願人長久,去到哪裏,也與各位朋友同道互祝安康。

鍾劍華

2022年4月24日

於香港往英國的行程上

(文章轉載自鍾劍華臉書

責任編輯:李松兒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