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飛鴿傳書(組圖)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

發表:2022-04-18 1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飛鴿傳訊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至被視為幾近神話的《山海經》。
《山海經》中記載了飛鴿傳訊等相關故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人如何傳播消息呢?古人又會運用哪些物品來傳遞訊息呢?其實,眾所周知,古有一種騎馬傳遞的信息,是由專人扛著「牌報」或「露布」騎馬沿路展示公告;「揭帖」則是印寫著消息的紙片,類似現代的傳單。不過,最令現代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應該是《山海經》中有相關記載的「飛鴿傳書」……

聲、光、煙

在相對原始的社會裡,人們普遍使用鼓聲來傳遞信息。非洲的原始部落大都發展出一套複雜的鼓語,在中國的少數民族如苗族、佤族等等,也還保留著以鼓聲傳遞信息的方式。

鐘聲在基督教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像教堂的鐘樓往往是一地最高的建築,悠揚的鐘聲傳盪四方,承擔了報時、示警,以及提醒人們參加宗教活動的使命。

「暮鼓晨鐘」描述的是佛寺在早晨與傍晚用來報時的鐘鼓聲。在古代中國的都城裡設有鐘樓和鼓樓,鐘鼓聲在平時用來報時,遇有緊急狀況時則用來示警。清朝初期會在初更(晚上7點)擊鼓後敲鐘,隨即關閉城門;此後二至四更(每一更為一個時辰,等於現代的二小時)中,每更敲鐘一次,直到五更結束(次日凌晨5點)再度擊鼓敲鐘、打開城門。

後來乾隆皇帝取消了二至四更的敲鐘報時,只保留前後以鐘鼓聲告示城門開合的制度。1924年,當末代皇帝溥儀遷出了紫禁城之後,鐘鼓聲也隨著消失了。雖然2001年重新恢復鳴鐘擊鼓,卻已經是人事均非。

煙火或燈光也是傳遞信息的原始方式,古人會在邊境、地勢險峻處和交通要道,隔一段距離建造一座高台,內置柴草,遇有緊急事故,在白天守軍會用煙、夜晚用火,一站接一站地傳遞訊息

從歷史故事中的「烽火戲諸侯」,以及荷馬史詩中描述特洛伊戰後,將戰勝消息傳回千里之外的希臘的方式,可知數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烽火傳信系統。不過,近代的印第安人還保留了使用煙火來傳送訊息這一方式。

多代形成完整「郵驛」制度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同時,陸續修建從都城咸陽通往各國的馳道。這種交通系統類似現代高速公路的雛形,在後世歷代不斷地建設下,形成了完整的「郵驛」制度。驛有陸驛、水驛,在道路和水路邊,每隔一定距離設一驛站,備有驛卒、馬匹或船隻,以接力的方式運作;傳遞的速度則依照信息的急迫性來定訂,大約可以分為步、馬、急遞等方式。

唐朝有驛站1,639處、驛卒約2萬人,承平時節偶爾送送新鮮荔枝,像杜牧就在其《新唐書楊貴妃傳》中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不變,已至京師」。

至於世人一般對「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解釋則是,為了讓楊貴妃吃上最新鮮的荔枝,剛摘下的荔枝,是經由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換快馬於當日送到京城的,遂衍生出楊貴妃一見到快馬蕩起的塵埃,就知道是有人送來她愛吃的荔枝,故喜形於色。

此外,遇到緊急事故,可迅速傳遞軍情,例如在後來的安史之亂中,自安祿山起兵造反起,只經過六日,遠隔三千里的京城即已獲悉此事。南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將岳飛從前線召回臨安,傳送金牌的即是日行五百里的急遞。

蒙古帝國橫亙歐亞大陸數千里,雖有完備的郵驛制度,但在疆域最為遼闊之際,即使馬不停蹄地日夜接力,也需耗費一年的時間,才能在帝國最遠的兩端傳送信息。蒙古帝國分治後,在中土的元朝境內,驛站數略少於唐朝。

根據《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記載,除了在所有通往各省的要道,每隔25或30邁耳(mile)設一驛站外,即使無人居住或無路可通之處,也需設驛;驛站內可供住宿,站外養馬備用,當時元朝的驛馬約有30萬匹。

古代的新聞傳播

古代還有一種騎馬傳遞的信息,並非送到目的地給某個特定的人或機關,而是將訊息散播給沿途偶遇的官兵、百姓等不特定人。「牌報」是寫在木板上的訊息,旗報又稱為「露布」,類似現代的橫幅或直條旗,都由專人扛著騎馬,沿路展示公告;「揭帖」則是印寫著消息、可供散發的紙片,類似現代的傳單。

飛鴿傳書」在現代已是件不可思議的傳奇事。訓練鴿子送信,並非中國獨有,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似乎已懂得利用鴿或雁長飛不迷航的特性傳送信息。

西方關於飛鴿傳書的最早記載出自古希臘時期,當時一位奧林匹克的參賽者在獲勝後放出一隻紫色的鴿子,以儘快向家鄉父老禀告喜訊。唐朝的《酉陽雜俎》則有記載,渡海而來的波斯商人會在船上飼養鴿子,每走一段路程就會放飛一隻鴿子,用來向家人報平安。

《山海經》中,記載了西王母座前的「青鳥」,乃是專司傳訊的信使。
《山海經》中,記載了西王母座前的「青鳥」,乃是專司傳訊的信使。(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在東方,對飛鴿傳訊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至被視為幾近神話的《山海經》。

據其記載,西王母座前有三隻神鳥,其中一隻叫做「青鳥」,是專司傳訊的信使。相傳大禹治水曾獲西王母之助,水患消除後,大禹經青鳥引見,到鐘山向西王母當面致謝。青鳥也出現在《漢武帝故事》中,記述漢武帝有次看見青鳥飛來朝前,武帝不知青鳥何故而來,東方朔說青鳥先行是傳訊,西王母頃刻便至,應灑掃擦拭來等待神的到臨。武帝命人打掃後,西王母果然降臨。

唐朝宰相張九齡從少年起就養鴿,稱之為「飛奴」,有事找親戚朋友時,便派鴿子去送信,據說使命必達、無一出錯。歷史上還有一個酷愛養鴿的名人,而且還是個皇帝,雖然是出於意外才登基,但在身為帝王後,對於愛鴿在早晚的放飛與回籠,仍然堅持要親自執行。這位鴿粉就是那個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以偏安江南的宋高宗趙構。

古人誠信善良,即使誤傷信鴿,也會設法讓收信人知悉鴿子所傳遞的信息。曾被孔子稱讚「賢哉回也」的顏回英年早逝,後代子孫依然秉持家風。明朝有個顏清甫是顏回的第48代孫,有次生病臥床,他的兒子想打個野味給父親補充營養,打下一隻鴿子後,才發現是隻信鴿,趕緊帶回去給父親看。

顏清甫看完信後,知道是前任曲阜縣尹的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縣尹剛剛調任他地,鴿子不知縣尹已經搬家,遍尋不獲,便一直在附近徘徊,才被小孩打下。清甫將鴿子和信裝在木盒裡,前去他地拜見縣尹,呈上木盒並說明原委。

縣尹聽了也不怪罪,只是嘆了口氣,惋惜這隻養了17年、傳家書雖千里也能送達的信鴿,然後令人將之好生安葬。

責任編輯:隅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