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油麻地廣華醫院要在露天停車場架設帳篷,病人在寒風中等待入院。(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2年2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何佳慧綜合報導)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2月17日新增6,116宗確診個案,初步確診個案達6,300宗,合共單日超過一萬宗;再多24名患者死亡,數字全部創香港爆發疫情以來最高,有議員形容香港疫情已淪為「第三世界」。目前習近平已「放話」要求港府「控疫壓倒一切」,但有評論認為,港府緊跟中共「清零政策」,是導致資源錯配、誤判形勢的主因。
下週恐10萬人染疫 病人露宿等待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再創疫情以來新高。綜合港媒報導,從今年1月至2月17日,共有超過1.6萬人確診新冠病毒,超越過去兩年確診人數的總和。香港現時累積約2萬宗確診個案,但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在社交媒體撰文警告,未來一周累積個案可能超逾10萬宗,屆時香港醫療系統將崩潰。
截至17日,再多24名病人死亡,年齡介乎36至98歲,其中有15人是在16日單日內不治,其餘9人則於11日至15日離世。醫管局解釋,由於個案太多,公布出現滯後。香港因染疫在公立醫院死亡的人數累計為249人。
法廣報導,確診者人數急升,據報現時等候入院的人已經超過1.2萬人,醫管局承認醫院正面對重大危機。香港至少七間公立醫院的病房入住率爆滿,部份要再醫院外空地設置流動病床和帳篷,安置等候隔離服務的病人。目前香港天氣轉冷兼有雨,17日早上只有攝氏12度,之後幾日有機會再跌至9度。病人被迫在寒風冷雨中瑟縮苦等,靠裹上衣物棉被禦寒,有人透露已「露宿」兩晚仍未獲安排入院。
油麻地廣華醫院要在露天停車場架設帳篷,病人在寒風中等待入院。(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油麻地廣華醫院要在露天停車場架設帳篷,病人在寒風中等待入院。(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醫護疲於奔命感痛心 香港變第三世界
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陳國誠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說,對於大批求診長者和病人被迫在寒冬下於醫院外的露天接受治療,不少醫護人員都感到「很痛心」,「急症室有不少病人等候,卻不能及時提供服務。」他批評港府政策「後知後覺」,防疫措施朝令夕改,而醫管局並無完善規劃讓前線同事跟隨,醫護都感到無所適從,疲於奔命。
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17日也在電台節目稱,當前情況讓人心酸,形容「香港變了第三世界」,促請港府以「更強的手段去中止它,否則香港會淪亡」。
日前,香港黨喉報章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放話」要求港府對疫情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以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解讀認為,中央憂香港疫情失控,會令到民怨積累,導致香港社會出現不穩,「出現各種反政府的行為,就是中央不想見到的。」
資源不足仍推全民檢測 被指誤判
習近平一聲令下,多份親北京港媒隨即引述消息稱,香港將仿效大陸,對全港750萬人進行新冠病毒全民檢測。不過,醫療界就認為林鄭月娥政府緊跟中共的「動態清零」目標,才是香港在應對新一波疫情時「資源錯配,誤判形勢」的主因。
自由亞洲電台訪問熟悉香港醫療政策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她說,外國數據顯示,Omicron變種毒株雖然傳播速度快,但病況較輕,「不能再用以往(強制)所有人入院或送去隔離設施去處理。」當局的醫療人手已不足,卻還做圍封強檢行動,「叫人寒冬下上街排隊檢測,基本上是『製造傳播』。」
馬仲儀又質疑,政府繼續做「無限檢測」但檢測完成後,是否有足夠資訊分流,令病人不會迫爆急症室?「是否有足夠應變措施?你檢測到100萬個人確診,是否有100萬張病床處理?抑或在家治療?」
床位不足 變相「與病毒共存」
馬仲儀認為,港府對於不同人士染疫病況、應對和治療方法等訊息混亂、模糊,造成目前市民恐慌性求診的局面。在醫療資源捉襟見肘下,港府當務之急是將患者按病情和風險分流處理,將人手和資源重新分配,集中優先處理長者、幼童和病徵嚴重等高風險確診者,也要清晰告知市民在輕症下「自救」方法。現身在英國任職醫生的馬仲儀,建議可參考英國、新加坡等政府的做法。
因應Omicron變種肆虐,英國、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去年已轉用「病毒共存」方式應對,逐步鬆綁抗疫措。議員集中處理有嚴重病徵或急症患者、長者和幼兒,另外為輕症者提供藥物和求診指引,讓他們居家處理。其中,英國政府2年前已建立NHS網站防疫指引,清晰指示患者和康復者出現頭痛、發燒等不同病徵時,可服食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又提供情緒、心理、經濟等方面的支援和熱線電話。英國當局也積極研究抗疫藥物,例如最近通過輝瑞新冠口服藥緊急授權,讓輕症者居家治療。
相較之下,香港由於醫院病床和隔離設施嚴重不足,過萬名確診者仍留在社區,等候治療、入院和隔離,外界質疑當局搞所謂「動態清零」,實與「與病毒共存」無異。港府到日前才宣佈應對措施,包括啟動7間「指定診所」和熱線查詢予輕症確診者,並呼籲他們在家「自療」。但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和醫管局連日被傳媒追問時,仍未能實際交代「居家自療」細節指引。患者在家等候期間已康復的話,是否仍須隔離等問題,當局也稱仍在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