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起源避禍 當天還要做哪些事兒?(組圖)


重陽節
重陽節傳說是避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今天(10月14日)是重陽節(黃曆九月初九),又名秋祭,是中國人憑弔先人、敬老尊賢的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是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重疊,謂之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長壽之說。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

今日的重陽節,敬老的意義遠大於原有的避禍傳說了。但是重陽節從最早的典故中,避禍可是第一位的喔!

重陽節的傳說

有關重陽節的傳說,最早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民間故事繼承了《續齊諧記》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間藝人想像創造的情節,又產生了另一種的重陽節傳說。下面這則是採自河南的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耕田種地,安分過日子。但有一天,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原來汝河裡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瘟疫散布,人們受難。

桓景聽說在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前去拜訪,尋求解救之法。千山萬水走遍,卻找不到仙人縱跡。

一天,桓景的面前站著一隻雪白的鴿子,鴿子向他點頭,他走近,鴿子就飛了兩三丈遠,落地後又不斷地向他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

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開了,一個白髮老人笑著對他說:「請跟我進院吧」。這位就是費長房。他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術。

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九月九那天,桓景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斬殺瘟魔。

此時,汝河裡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它便衝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熏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手執寶劍的桓景,雙方打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打鬥不過,轉身欲逃。桓景擲出寶劍,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

菊花
民間把黃曆九月稱為「菊月」。(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重陽節的習俗

海內外華人將綿綿孝思在每一年的重陽節裡源遠流長,代代相傳。但是敬老是重陽節的演變,傳統的習俗也要了解、去做喔!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民間還把黃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4、插茱萸和簪菊花: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災避難。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



責任編輯:小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