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缺口也越來越大,習近平也是有心無力。(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9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恆大集團近期債務危機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外界關注習近平當局是否救助。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總額已增至經濟規模一半以上,財政缺口也越來越大,習近平也是有心無力。
據《路透社》報導,政府與監管機關人士透露,習近平當局正鼓勵國有企業以及政府支持的房地產開發商,比如萬科集團購買中國恆大部分資產。國企深圳地鐵集團控制萬科集團三分之一股權。
除了萬科集團外,中國金茂控股集團、華潤集團也被當局要求購買恆大資產。消息來源說,這些企業被直接或間接探詢相關事宜。恆大瀕臨倒閉邊緣,但中央政府不太可能以紓困方式,直接解決恆大危機。當局希望相關資產購買將避免或者是至少減緩恆大失序倒閉引發的社會動亂。
一些研究顯示,習近平當局對救助恆大也是有心無力。國際投行與金融服務公司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總額已增至國家經濟規模一半以上。
報告指,當局有必要以彈性手法處理這項問題,因為地方財政已因土地銷售速度減緩而陷入壓力。
高盛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地方債總額已由2013年的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20年底的53萬億元。這個金額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2%,且高於官方公布的政府尚未清償債務總額。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中國各地政府可讓貸款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借貸渠道,但是,金融市場仍將其視為地方政府負債。
所謂地方融資平臺,是指地方政府發起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資產,迅速包裝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均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作為還款承諾,以實現承接各路資金的目的。
現在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更多阻力,包括消費低迷、內需不振、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導致的土地需求下滑、拉閘限電和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等,都是習近平當局棘手的問題。
撰寫報告的高盛經濟學家魏靜嫻發現,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大多集中在基建、交通和工業集團等產業,合計佔債務總額近近40%。其中江蘇省負債佔全國之冠,去年達到約8萬億元。
對此,魏靜嫻在報告中寫道,「可能需要更多的官方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增加地方政府融資的靈活性來支持整體經濟增長。」
高盛的計算是基於對2000多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有息債務報表的分析,包括債券和銀行貸款。此外,報告還提及,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債籌資金額,約6成用於償還2020至2021年到期債務,而非用於新投資。
目前,中國財政部沒有關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的賬目。對於隱性債務規模,在2019年,標普全球評級估計是20萬億元,而同年榮鼎集團的估計是41.2萬億至51.7萬億元。另外,根據一個與政府有關的智囊團的說法,2020年有14.8萬億元的隱性債務。
不僅債務規模巨大,政府財政收入也出現問題。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撰文《財政缺口十萬億 習近平的「錢袋子」空了》指出,近年來,地方政府由於貪腐、巧立名目花錢等因素,導致財政不足的問題一直都比較嚴重。在2019年,僅有上海等8個省市財政自給率能超過50%,其餘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都在50%以下。
在2021年上半年,只有上海市出現942.6億元的財政盈餘,其餘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均入不敷出,河南、雲南和湖南等3省財政收支缺口最大,均為2300億元以上,在在顯示中國地方財政壓力明顯上升。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1)》,對十四五時期財政收支作出預測,未來幾年財政缺口規模將擴大趨勢。
報告顯示,因去年基數較低,以致2021年財政收入增速顯著提升外,十四五期間財政收入增速繼續放緩,而財政支出卻保持增長,平均財政支出增速在7.5%以上。
報告稱,若與2020年比較,在不考慮改革的情形下預測,2021年財政收支缺口會收窄至約4.7萬億元。不過,此後幾年財政缺口規模將維持擴大態勢,預計到2025年,財政缺口將達10.7萬億元。
唐新元強調,如何充實「錢袋子」就成為習近平迫在眉睫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