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規矩和愛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福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這樣一位媽媽,給孩子立下了5條家規。這5條家規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質,值得所有父母借鑒。
1、不亂動他人的東西
前段時間,微博有個熱議話題,年輕人為甚麼反感家裡來客人?
底下有這樣的回答:「你經歷過,花了半個月完成的客戶設計圖被親戚帶來的小孩扯壞,甚至亂塗亂畫的絕望嗎?
「你經歷過,熊孩子來你家當場就把你手機、平板,或者口紅潤膚露等等破壞到報廢的崩潰嗎?」
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被貼上「沒教養」的標籤,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即便你的孩子過於任性和驕縱,也幾乎沒有人會提醒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他們只會默默在背後議論父母不會教,然後看著你的孩子在沒教養的路上一去不復返,直到闖下更大的禍事。
真為孩子好,不想孩子在背後被人指責、被人討厭,父母從小就應該給孩子樹立好規矩:
沒有經過允許,別人的東西不可以亂拿;
垃圾不要扔在地上;
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
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喧鬧……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2、不說髒話、不做不雅行為
在上海迪士尼,一個男孩在遊戲項目中插隊,被工作人員勸阻後,反而辱罵對方。
而男孩的父母在一旁無動於衷,只是勒令現場的人刪掉視頻,稱「侵犯了肖像權」。
還是在迪士尼,一個8歲男孩碰到了一位年輕女孩的屁股,非但不表示歉意,男孩的媽媽更是對著年輕女孩連打帶罵:「我兒子摸你屁股怎麼了?你屁股沒給人摸過啊!」
這樣滿口粗話,沒素質的孩子和家長,真的醜陋極了。
要提高孩子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質。所以,這條家規更像是寫給父母的。
作為父母,有責任也有義務教育孩子,遵守基本的做人規則。
3、不打斷別人說話
有的孩子上課時總習慣打斷老師的發言,老師話還沒說完,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回答;有的孩子,喜歡在大人聊天談事的時候打斷,非要人家陪他玩。
不管是在任何年紀,隨便打斷別人說話都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
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父母要記得告訴孩子,與別人溝通時,不能打斷別人說話。
提醒孩子改變說話的方式,教會孩子學會傾聽,其實也是在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寬。
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謙卑而自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4、遇見熟人 打招呼
我們國家素來有「禮儀之邦」之稱。
古語有言:「不學禮,無以立。」即使到了現在,文化不斷更迭,時代千變萬化,禮儀文明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傳承的。
遇見熟人要先打招呼,這便是最基本的禮貌。
可是在大多時候,父母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家長,只會催促、強迫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
真正的禮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流於形式的敷衍。
父母要耐心引導和培養,更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先做好禮貌待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受到熏陶,自然也就變得謙謙有禮了。
4、為錯誤行為負責
每個孩子都會做錯事,但家長們的處理方式卻大不相同。
美國有一位小男孩,曾經因為欺負同學,被爸爸懲罰一週不許坐校車,跑步上學。這一週時間裏,孩子在前面跑著,爸爸風雨無阻地在後面跟著。
經過這件事,孩子深刻認識到兩點:第一,人要為錯誤付出代價。第二,爸爸不會因為我犯錯就不愛我。
也有很多父母,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不停地跟在後面給孩子「擦屁股」。等到孩子長大了,犯的錯更嚴重了,家長再也兜不住了,才開始後悔莫及。
其實,做錯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掩蓋錯誤,孩子知錯不改。
每一次錯誤,都是孩子學習承擔責任的大好時機。
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擔當,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歉意,比一萬句「對不起」更管用。
5、養成物歸原位的習慣
把用過的東西、看過的書籍放回原位,幫助孩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建立規則感,形成秩序意識。
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能推動孩子做出積極改變,從而受益終身。
但是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從小就指正孩子的行為。
所以,千萬別錯過最佳的教育時機。
在好習慣中長大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得到別人的青睞,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結語
孩子的教育,顯現出了父母的層次、遠見,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但唯一肯定的是,有規矩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不同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天差地別。
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敬畏;
在有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謙卑和自信。有規矩和愛的家庭,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責任編輯:倚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